永济的这些泉水传说,你都知道吗

1

泉水名称:一碗泉

出露地点:永济市于乡镇风峪安桥岭坡底米

地理坐标:东经deg;35′20.2″,北纬34deg;50′6.9″

海拔高程:米

最大流量:流量很小,只有一碗

现状流量:干涸

一碗泉的传说

相传,有一年寒冬,村里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南方人。正口焦舌燥,忽见此泉,伏身狂饮,顿觉心旷神怡,疲劳一扫而光,不由赞道:“好水,真乃神泉!”他暗自思忖:冰天雪地,滴水成冰,此泉竟如三伏畅流,可与玉液相媲美。想其中必有蹊跷,何不打听个明白?

于是他不走了,天天到泉边踯躅。几日过去不见人影。有一天夜里睡梦中,忽见迎面走来一个披头散发的僧人,蓬头垢面,赤足裸臂,口中念念有词。见此人不同凡俗,他忙上前叩拜,寻问泉水之事。那僧人一阵狂笑,手指他的鼻尖道:“崆峒山腰,荆棘杂草,石下木碗,破水之妙。”说罢便走。他忙伸手去拉,却抓住了又凉又硬的炕沿。原来是南柯一梦。细品那僧人之语,茅塞顿开,连夜爬上山,在一块青石板下找到了木碗。他用木碗在泉中舀了一碗,泉水瞬间干枯了。他端起木碗便往南便走。

天大亮后,有人来担水,发现泉水干涸,这惊人的消息一时传遍大街小巷,惊恐中一位老人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早晨薄雾中隐约见人端了一碗水往南走了。众人立马报知关守。关守得知此事,马上派出一队官兵骑马去追。那人正匆匆行走,忽见身后尘土飞扬,知是官兵追来,便拐向路西僻静小路,官兵打马紧追。那人逃到观音堂村外,为了保命只好将水倒掉。谁知,水一落地又变成一眼清粼粼的泉水。

于是,“一碗泉”的名字便传开了。

2

泉水名称:幸福泉

出露地点:永济市于乡镇张家窑村村东南米水库东南角

地理坐标:东经deg;35′10.1″,北纬34deg;50′22.6″

海拔高程:米

最大流量:4升/秒

现状流量:2升/秒

水温:18℃

历史文化

该泉地处姚墟虞乡镇境内,是上古有虞氏部落所在地。泉西北50米半山坡有两个古老橡树,相传为舜同父异母弟象所植,据天津大学专家鉴定,树龄年,与传说的尧舜时代相吻合。橡树脚下清水长流,飞瀑流泉,水磨池泊,茂林修竹,水汽氤氲,宛若江南。

古老的橡子树是孩子们玩耍的乐园,夕阳下晨光里,大人在水磨旁排队等候磨面,孩子们在树洞里穿梭嬉闹,美好的画面定格在一代代人的记忆里。

每逢饥馑之年,橡子果磨成橡子面救活了无数乡民。

泉旁有娘娘庙,今庙貌无存,只有清乾隆八年的庙碑尚完好。

3

泉水名称:龙王洞泉

泉水别称:万固寺泉

出露地点:永济市蒲州镇鹿峪村南米

地理坐标:东经deg;22′2.4″,北纬34deg;48′45.7″

海拔高程:米

最大流量:4升/秒

现状流量:2.5升/秒

历史文化

万固寺位于永济西南的中条山麓,始建于北魏正光三年,原名“繇哉寺”,曾遭兵火焚毁,隋代复修,更名为万固寺,取“万年固”之意。寺内松柏动中有静,肃穆而不失祥和。唐代诗人耿讳在此处俯视河流,心目豁然,留下了著名的“云开半夜千村静,月上中峰万壑明”的诗句。时称“中条第一禅林”。

4

泉水名称:虎刨泉

泉水别称:大柳沟泉

出露地点:永济市韩阳镇下寺村大柳沟内2公里

地理坐标:东经deg;21′1.2″,北纬34deg;47′28.2″

海拔高程:米

最大流量:4升/秒

现状流量:干涸

虎刨泉的传说

说到虎刨泉,就必须说到昙延法师。敦煌石窟里的壁画有三组是有关昙延法师的故事。昙延,曾在栖岩寺钻研、普讲佛法。昙延俗姓王,是蒲州桑泉人,出身世家,祖辈先后在北齐、北周任官。

出身豪族的昙延法师,小时候被世人认为是个傻孩子。有一年村里来了只老虎,徘徊半个月不肯离去,村民很害怕,决定送给老虎一个人,心想,让它吃了,兴许就走了吧。

幼小的昙延就成为这一人选,那时村里有护村墙,昙延从一丈多高的墙头被村民扔了下去,老虎不但没有吃昙延,反而将其叼到背上驮走了。走到一百多里外的云居寺(栖岩寺的前身),昙延口渴了,老虎就在石头上刨了几下,山泉水从中渗出。在虎刨泉处,能清晰地看见类似兽爪刨过的痕迹。

后来云居寺的老和尚发现了昙延,将他暂时寄养在寺里。有天老和尚下山,给昙延只留有三天的口粮。后来大雪封山,老和尚过了好久才回来,心想这孩子早饿死了。谁知,昙延居然煮了一锅料礓石,度过饥荒。老和尚认为这孩子非比寻常,于是将其剃度出家,并取法名“昙延”,并将云居寺留给昙延。

5

泉水名称:黑龙潭泉

泉水别称:大柳沟泉

出露地点:永济市于乡镇张家窑村西峪棋盘山脚下30米

地理坐标:东经deg;35′4.3″,北纬34deg;48′6.4″

海拔高程:米

最大流量:3升/秒

现状流量:0.5升/秒

泉名来历

此泉源于棋盘西峰下,水色如墨,泉涌如浪,潭深难测。由于其泉色黑,常为蟒蛇所居,故而得名黑龙潭泉,为名泉之一。

距黑龙潭2公里有雷公洞,平洞进口,内接竖洞,深不可测。古时,附近乡民常在此祈雨。有祭师手持净瓶在洞中作法,便能洞察天机预测云雨,常常神奇应验。根据现代科学分析,雨前空中湿度增大,雷公洞地处半山腰,海拔千米以上,在洞中收集的湿润空气,便会在瓶壁遇冷,凝结成细小水珠,祭师凭经验可大抵作出判断。但乡民不知就里,奉若神明,越发虔诚而顶礼膜拜。

注: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竭诚欢迎广大读者、专家学者参与评论,提出意见建议,同时欢迎大家不吝赐稿,共享永济文化之香醇。

:—

:yjxcb

.







































?广西治疗白癜风医院
?诊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jizx.com/yjbk/13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