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饱眼福人说山西好风光神圣典雅的登高

白癜风诚信医疗 https://m-mip.39.net/m/mipso_7805832.html

山西

鹳雀楼

旅游集团

有限公司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位于山西永济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蒲州古城城南,始建于北周,为军事建筑,原名“云栖楼”。后因有一种名为“鹳雀”的鸟类经常群居栖息于高楼之上,“云栖楼”又被称为“鹳雀楼”。

鹳雀楼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地理位置优势、风景秀丽,后来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在此因楼作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堪称千古绝唱。

楼因诗名

鹳雀楼与武昌黄鹤楼、

洞庭湖畔岳阳楼和南昌滕王阁齐名

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

北周因驻防建楼而盛于唐,永济古称“蒲坂”,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多万年前,西侯度人就在这里开始用火,使用打制的石器。后来,华夏民族的先祖伏羲、女娲和黄帝,都曾在这一带留下历史痕迹。有史记载,尧舜二帝曾先后在蒲坂建都。那时候,古人所称“华夏”一词中的“夏”,就是指历史上所说的大夏民族。

鹳雀楼

而它的繁荣正是以尧舜禹为象征,活动的核心就在河东一带,即黄河以东的山西。而“华”则指“华山一带”,就是黄河西岸这块地方。

因此,古时有“西为‘华’,东为‘夏’”之说,而后来所建的鹳雀楼恰好就坐落在了华夏先祖历史坐标的中点之上,也正是因这一巧合,令后来的鹳雀楼蒙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

年,东魏大臣高洋建立北齐,定都邺城,就是后来的安阳北郊。当时,北齐的属地在平阳以东,就是后来的山西临汾一带。年,西魏大臣宇文觉创立北周,定都长安。后由于北周帝年幼,其朝政由宰相宇文护掌管。北周的属地在河外,就是后来的黄河以西的地区。当时,北周与北齐连年对峙,互夺属地,形成拉锯之势,山西大部分地区均被北齐占领,只有蒲坂,时称“蒲州”,它是北周在河外占据的唯一一块地盘,也是北周屯兵伐齐的前哨阵地。为镇守蒲州,北周宰相宇文护下令,在蒲州城西门外筑一座高楼,以作军事瞭望之用。传说高楼当时处的位置比较高,而那时的黄河则相对较低。因其气势宏伟,高大辽阔,登上层楼则有腾空欲飞之感,所以高楼最早名叫“云栖楼”,也称“云仙阁”。由于云栖楼紧靠黄河,于是就有一种食鱼鸟类时而翱翔在河面上,时而又栖息在云栖楼上。此水鸟似白鹤,嘴尖与腿长而直,毛灰白色。它们常在江、河、湖、泽近旁,专捕鱼虾为食。据说,当地老百姓刚开始,见到这水鸟栖息高楼顶上时,不知道它们就是“鹳雀”,只是时间久了,大家发现,这种鸟很懒,老在水边上等着,一等就是一两个小时,直到鱼撞上来后它们才吃上一口,所以人称“老等”。云栖楼刚落成时,“老等”只是偶尔在楼上聚聚,但后来就越聚越多,甚至当它们栖息停落于云栖楼上时,整座云栖楼都变成了一片灰白,因而当地百姓又称它为“白楼”。后来,传说有位学者到云栖楼游玩,他对花鸟都颇有爱好,见到群居于云栖楼的“老等”,他禁不住地惊呼“鹳雀,鹳雀”。从此,老百姓不再叫“老等”,而是改叫“鹳雀”了,而云栖楼也因此而改成为“鹳雀楼”了。据史料记载,唐代时,在山西永济蒲州古城的西南城上,扩建有一座美丽的楼阁“鹳雀楼”。高台重檐,黑瓦朱楹,楼分为3层,高约10余米,又因其筑设在城垣之上,共计高达28米。此楼设计精妙,结构奇巧,雅致壮观。在当时,人们登至3楼上,就可以既鸟瞰波涛滚滚、浩瀚无涯的黄河之水,又可以眺望阡陌交织、坦荡无垠的大地,也可以南望起伏连绵的中条山,还可以隐约西览雄伟壮观的西岳山。正由于鹳雀楼地处秦晋分界处,位置适当,风景秀丽,因此,在唐代时,鹳雀楼就吸引了许多文人雅士、骚人墨客,去登楼观瞻、放歌抒怀,并留下了许多居高临下,雄观大河的不朽篇章。鹳雀楼也因此被誉为中州大地的“登高胜地”,有“河东胜概”之称。

拥河东之胜的鹳雀楼,在唐代时几乎成了当时大诗人们赛诗的舞台,仅以《登鹳雀楼》为题的名作就有很多,其中尤以盛唐时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李益和畅当三人的同名作品最为著名,“能壮其观”。但后来一直留传,妇孺皆知的诗冠,当属太原才子、唐代著名大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为王之涣在年前后游蒲州、登鹳雀楼时所作。王之涣生性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他名动一时,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和《凉州词》等。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一开口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据说,王之涣在鹳雀楼壁题诗不久,他的《登鹳雀楼》就在大江南北广为传颂。当时,耸立在蒲州城西门外的鹳雀楼,则更是因为王之涣的这首千古绝唱而名扬天下。《登鹳雀楼》不仅激励着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而且也揭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学真理。后来,有著名诗评家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诗因楼作,楼因诗名。从此,永济鹳雀楼与江夏黄鹤楼、洞庭湖畔岳阳楼和洪州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其中,鹳雀楼最大的特点就是“高”,为四大名楼中最高。

来源:鹳雀楼景区

编辑:张乾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jizx.com/yjbk/139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