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度沧桑普救寺,千年明月照西厢新华社新

▲普救寺西厢。

摄影:本报记者王文化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记者王文化)9月21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几度沧桑普救寺,千年明月照西厢》的报道。

普救寺是个能够买到玫瑰的寺院。

它位于山西省永济市,是名著《西厢记》故事发生地,寺前立着巨大的同心锁,上写剧中名句:“愿有情人终成眷属”。今年8月,普救寺景区举办第21届爱情文化节,10对情侣在现场体验了唐制婚礼,有的来自国外。

再过几天,又是一年一度花好月圆的中秋节。

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就是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某个月夜,从那以后多年,普救寺几经沧桑,起而复灭,灭而又起,月相盈亏,花季来去,不变的是一代又一代人对花好月圆的憧憬和珍藏。“一人情天下情也”,普救寺那时的月光,穿越时空,照亮无数的孤独与缠绵、失意和梦想……

都是月亮惹的祸

普救寺香火较盛,但人最多的地方不是菩萨洞或大佛殿,而是崔氏别院,也叫梨花深院,当年崔氏一家寄居之地。

崔氏别院有上房和东、西厢房各3间,西厢房就是崔张相会的那个西厢。走进院里,迎面一道屏风,上书:“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这是崔莺莺给张生的回信,张生去信时附诗云“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那几天正是农历二月十五前后,在这两位文学爱好者的沟通和交往中,月亮发挥了促动、引领和见证作用,对月亮的期待是他们那几天的共同心理。

张生希望太阳早些下山,“无端三足乌,团团光灿灿;安得后羿弓,射此一轮落?”崔莺莺“自从那日初时想月华,捱一刻似一夏,见柳梢日头迟迟下,早道‘好教贤圣打’。”作为中间人,红娘总结说:“我看那生和俺小姐巴不得到晚。”

待月,是西厢记故事的“卖点”,王实甫作品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西厢记故事在王实甫作品中达到了极致表达,在那之前已流传演变了年。

最初作品是唐传奇《莺莺传》,作者元稹(-)。元稹和白居易并称元白,今天看来他成就和影响不如白居易,但也有名句传世:“曾经沧海难为水”“贫贱夫妻百事哀”,都出自悼亡诗,体现他对原配妻子的深情。不过他和女诗人薛涛、刘采春等的韵事也流传颇广,还有这个《莺莺传》。

《莺莺传》多字,“待月西厢下”诗句和张生跳墙等情节都具备,“崔之东墙,有杏花一树。既望之夕,张因梯其树而踰焉。”今普救寺里,有“张生踰墙处”,近墙一树可作梯,常有好事者攀援仿效,景区立牌“请勿攀登、谢谢合作”。

《莺莺传》里虽跳了墙,但与后世流传《西厢记》不同,崔张并未成为眷属,而是男方始乱终弃,双方各有所归。元稹未标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后人热衷于“对号入座”。从宋代开始,不少学人都认为张生就是元稹本人,崔莺莺是他第一个前任,西厢记故事是普救寺里的一段玫瑰往事。

这一论断始自北宋王铚的《传奇辨正》,文章旁征博引论证了张生就是元稹的夫子自道。这一观点得到后世许多认可,到近现代陈寅恪、鲁迅等也继承此说,陈寅恪还进而推断崔莺莺是“酒家胡”,即从事服务业的中亚粟特族移民女子,原名曹九九。当代西厢记研究大家王季思等也认同《莺莺传》是元稹自传体小说的说法。

近些年出版的西厢记相关书籍中,这一说法似成公论,也是讨论热点,网上还有人据此渲染评说元稹的个人生活。倒是日本学者内山知也在《隋唐小说研究》中作了些辨析,认为《莺莺传》并非元稹个人传记小说,而是含有训诫年轻科举考生之意图的作品,也算一说。

元稹可曾想到,对普救寺那些月光的描写会给他私生活引来这么多、这么长久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jizx.com/yjbk/147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