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瞬间日军侦察后炮火急袭陕军阵地,等步
年8月22日,日军开始集中兵力向山西永济的辛庄进攻。日军飞机飞到辛庄上空,看到如蛛网一样纵横交错的壕沟里和壕沟边,满是坚守的中国士兵,大喜过望。
飞机飞回去后,过了不久,日军就集中所有的炮火进攻辛庄阵地,炮弹带着尖厉的呼啸声,飞向壕沟,炸起漫天的尘土,壕沟边严阵以待的士兵被尘土裹挟着,飞起来,又落下去,日军指挥官在望远镜里看到中国士兵断裂的躯体铺满了壕沟前的地面,立即命令日军发起冲击。
日军像一群野猪一样端着长长的三八大盖,迈动着两条粗短的腿脚,一齐嚎叫着冲到了壕沟前,却一齐停下了脚步,一齐傻眼了,一齐静默了。
他们没有想到被日军铺天盖地以单方面的压倒性炮火覆盖击中的,竟然是无数的稻草人。这些穿着破烂衣服的稻草人躺在阵地前沿,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顽强在人间。
就在日军还没有回过神来时,阵地后的迫击炮和重机枪突然一齐发射,日军像喝醉了酒一样东倒西歪,血像红酒一样满地流淌。然后,手榴弹像雨点一样从高高的阵地后,像冰一样落在了鬼子群中,鬼子像乌龟一样,四脚乱爬,滚出了阵地。
那些天里,据不完全统计,日军先后发起了几十次冲锋,都被中国军队击退。日军黔驴技穷,他们拼尽全力,也无法攻占辛庄阵地。
整个中条山是一盘棋,在其余的战场,三十一军团另外的军队也在与日军激战,牵制日军,日军无法派出更多的部队来攻打弹丸之地辛庄,而中国军队也不能派出援兵来增援教导团。日军像没娘的孩子一样,没有了指望和念想。
教导团像一颗钉子,钉在了日军通往黄河渡口的路上。日军再强悍,也不敢用它的橡胶轱辘碾压这颗钉子。
韩阳镇的老人说,日本人没有办法,就有两天停止了进攻。第三天,日本人突然拉着大炮,零零散散地离开了辛庄阵地,阵地前丢下了一些破鞋烂帽子,大家都感到摸不着头脑。
有人给教导团李团长建议追击敌人,李团长说:“我才不追呢,他们爱滚多远就滚多远。”
李团长为什么不愿意追击,因为他看穿了日军的阴谋。这股日军离开辛庄阵地后,退后了十几里,在一座山峰下的树林里布下埋伏,等着教导团走近伏击圈。可是左等右等,都没有等到,教导团没有上钩。
李振西团长为什么能够识破日军的阴谋,因为他从日军撤退的阵容中观察到了形势异常。
《曹刿论战》中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而李振西从日军占据着优势兵力,却突然撤退,判断出了日军的图谋,终使日军诡计落空。
辛庄是天堑,一边是浊浪翻滚的黄河,一边是险峻异常的中条山,教导团据险坚守,就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然而,如果教导团贸然追击,离开了辛庄,就会进入日军伏击圈,遭受覆灭。
日军看到教导团没有上钩,无计可施,又开始进攻,又开始了炮击,不但用炮弹,而且用烧夷弹。日军飞机也换上了重型炸弹,辛庄在燃烧,房屋树木都在燃烧,辛庄变成了人间炼狱,能够燃烧的都在燃烧。
可是,大火和浓烟过后,教导团从窑洞里钻出来,虽然一个个脸色被烟雾熏得乌黑,却依旧精神抖擞,毫发无损。
日本鬼子彻底没辙了。教导团仅仅用两营兵力,据险坚守,抗击数倍日军。日军尽管占据了山西永济城,占据了韩阳镇,他们站在房顶上,就能够看到黄河渡口风陵渡,就能够听到卷地而来的涛声。
风陵渡和他们只有几步之遥,但是这几步实在迈不出去,因为教导团坚守的辛庄,像一块坚硬的磐石一样,阻挡了他们前行的脚步,使他们无法逾越。
不能占领风陵渡,战略目的就不能达到,就不能渡过黄河进入陕西。不能进入陕西,那发动这场战役还有什么意义?上千日军的死亡又有什么意义?
而这支让敌人胆寒的陕军,却是十四年抗战史上默默无闻的一支军队!
年下半年,日军进入山西,在占领了山西省会太原后,兵锋南指,
进入晋南山区。而晋南境内,就有中条山。
自七七事变后,日军一路南下,气焰正炽,兵锋正盛,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一条名叫中条山的山脉,打碎了他们占领山西后进一步攻入陕西最后攻占重庆的美梦。
一时,山西中条山前线,全国瞩目。为了阻止日军向晋南进攻,原杨虎城将军的西北军就陆陆续续进入了中条山,进行防守。杨虎城的这支军队,被改编为第四集团军。
日军集结重兵,向中条山先后发起了13次大型进攻,均被以第四集团军为主力的防守部队击退。
中条山保卫战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可是却不为人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条山保卫战的主力是第四集团军,而第四集团军是当年正面战场的杂牌军。杂牌军的战绩,是被人所忽略的。
第四集团军绝大多数是陕西人。在陕西关中很多县的县志上,都密密麻麻写满了抗战烈士的名字和他们的出生地,后面的注释写着:牺牲于山西中条山。
每一本县志上,都记载着几百名这样有名有姓的烈士。整个陕南和关中又有多少牺牲在中条山中的烈士?
对于日军来说,三秦子弟,威武陕军就是他们永远无法逾越的一道血肉长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jizx.com/yjbk/15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