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山西省3410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省会太原市。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

山西是内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山西省四极:最南端在芮城县南张村南,最北端在天镇县远头村北,最东端在广灵县南坑村东,最西端在永济市长旺村西。

山西省没有自治县、民族乡,只有42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分布在大同、晋城、运城、长治、临汾、阳泉6市的22个县。除阳泉市盂县东白水村为蒙古族聚居村外,其余都是回族聚居村。巨兴街西侧有一个回民心中的圣地——清真寺,这是阳泉市唯一的清真寺。运城市属于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也是山西省民族工作重点市。运城市共有少数民族23个,人口1.2万余人。共有少数民族聚居村18个,占山西省(42个)的43%左右。

山西的民间文化

山西民间社火、跑旱船、踩高跷、放烟火、放烟火、跑竹马、小车舞、狮子舞、挑椅舞、龙舞、倒悬花鼓、中黄高台、龙舟舞、太原铁棍和背棍、渔翁戏海蚌、沈老爷坐轿、山西民间锣鼓、山西民间木版画、炕围画、山西民间刺绣、太原曲艺、绛州鼓乐、山西民间剪纸等。

广禅侯故事讲的是阳城县兽医常顺因医治战马有功,被宋徽宗钦封的历史传奇。“广禅侯”被认定为是中国历史上授官位最高的一位兽医,也是唯一被钦封的兽医侯。

山西民间古庙会代表:太原动物园庙会、晋祠古庙会、乡宁县四月初八“油糕会”、洪洞广胜三月十八古庙会、芮城县三月三古庙会。

山西省著名的旅游景点

大同旅游区的云冈石窟、悬空寺、应县木塔以及中国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忻州旅游区的五台山、芦芽山、代县杨家将故地,太原旅游区的晋祠、晋中的平遥古城、昔日晋商的豪宅大院,临汾旅游区的尧庙、洪洞县的大槐树、广胜寺、吉县黄河壶口瀑布,运城旅游区的解州关帝庙、芮城永乐宫、夏县司马光墓、永济黄河铁牛和莺莺塔等。其中平遥古城和云冈石窟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山西省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平遥县

大同市

新绛县

代县

祁县

太原市

太原市

太原市是中国山西省省会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太原濒临汾河,三面环山,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在年的历史长河中,太原曾经是唐尧故地、战国名城、太原故国、北朝霸府、天王北都、中原北门、九边重镇、晋商故里。

太原别称并州,古称晋阳,也称龙城。太原处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过渡地带,是历史上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三次大的割据时期北方各民族争雄称霸的基地。崇善寺、纯阳宫和文庙的比肩而立,宗教的和睦共存体现了这座城市包罗万象的博大胸怀。行走于太原的情画山水,望双塔凌霄,品崛围红叶,醉蒙山晓月。

太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锣鼓艺术(太原锣鼓)、晋剧、莲花落、风火流星、老陈醋制作技艺、月饼传统制作技艺(郭杜林晋式月饼)等。

太原最著名的景点,当属“太原八景”,也称“古晋阳八景”,指“烈石寒泉、汾河晚渡、双塔凌霄、天门积雪、蒙山晓月”等八景。

平遥县

平遥县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年12月3日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与云南丽江古城、四川阆中古城、安徽歙县古城并称为中国现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晋商文化”是平遥最知名的文化,大大小小的票号见证了它的发展;平遥推光漆器和手工布鞋也是平遥著名的手工艺品。“汇通天下”的日升昌票号被誉为“中国现代银行的鼻祖”,双林寺被专家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镇国寺万佛大殿是中国现存最早最珍贵的木构建筑之一。

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是一座具有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它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经济、社会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平遥古城有“龟城”之称,街道格局为“土”字型,整体布局遵从八卦方位,体现了明清时期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城内外有各类遗址、古建筑多处,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座,街道商铺都体现历史原貌,被称作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在明清两代余年间,平遥城墙历经26次修葺增补,形成了现存的规模,是中国境内保存完整的明清时期古代县城的原型。

大同市

大同,山西省省辖市,是中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实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

大同民俗丰富,其中生旺火和游八仙最具特色,每年正月,大同会举行春节文化庙会,汇聚秧歌、二人台、锣鼓、川剧等多种艺术表演;每年8月会举行大同云冈文化艺术节,以展示中国传统宗教文化以及优美的塞外风光为主。

大同铜器历史悠久,久负盛名。历史上有“五台山上拜佛,大同城内买铜”之说。大同铜器已有25大系列,个品种,个花色,主要有铜火锅、酒具、宫廷餐具、铜牌匾等。广灵剪纸作为中国民间剪纸三大流派之一,其包装制作工艺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在中国剪纸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大同有彰显皇城气象,独具历史魅力的明代古城墙;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上华严寺大雄宝殿,建筑面积之宏伟,殿顶鸱吻之高大,均为全国佛寺之最;下华严寺天宫楼雕塑艺术,堪称辽金时期的“海内孤品”;善化寺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辽金寺院;九龙壁是我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龙壁;还有法华寺、白塔寺、鼓楼等古建筑。

新绛县

绛州是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春秋时曾为晋都,战国时属魏。隋开皇三年(年)州治从玉壁迁至今县城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新绛小手工业发达,交通便利,民间有“七十二行样样有”、“水旱码头,交通枢纽”和“南绛北代”的赞誉。新绛主要历史遗存有:四大名帖之一“绛帖”,以“悬塑”出名的唐代“福胜寺”,以古代农业为题材的明代《秸益庙壁画》,创建于元明的“绛州三楼”,金代天德三年铸造的万斤巨钟,馆藏文物“战国玉壁”、“金代钞版”等。

绛州鼓乐为世界三大鼓种之一,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中心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名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绛特产有:绛州木版年画、绛州澄泥砚、云雕漆器、绛州刻瓷;新绛景点有:龙兴寺、稷益庙、绛守居园池等。

代县

代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称雁门郡、代州,春秋属晋,战国归赵,秦代建县,北魏设郡,隋朝设州,明清置道,历为州、郡、道、县治所,有“赵国门户,汉室要塞,大宋边防,朱明重镇”之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北陲政治要地、军事强藩、商埠重镇。

代县是“胡服骑射”的实践地、“和亲政策”的起源地、“雁门之变”的发生地、“克用复唐”的起兵地、“杨家将御辽”的镇守地。历史文化遗址众多,雁门关、边靖楼、阿育王塔为国保文物,文庙、钟楼等为省保文物。中国19座舍利塔之一的“阿育王塔”高耸入云,万里长城第一楼“代州鼓楼”声闻四达。代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农民画绘画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代县总体格局为“一心三线”,即以代州名城景区为中心,北向串联雁门关景区延伸至大同云岗旅游景区,南向串联赵杲观森林公园等景点延伸至五台山旅游风景区,东向串联杨忠武祠、七郎墓等景点延伸至五台山旅游景区。

剔尖尖是代县人必吃的家常饭,用白面,或白面、红面、豆面三合一,和成比剔八蛄面再软一些的面,放在铁制的剔尖板上,用铁筷子剔入水锅里煮熟即是。高梁面鱼鱼是代县地区著名的汉族小吃,作为乡间百姓粗粮细做的一种日常食品。近年来一些宾馆、饭店,捕拾民风,将其发展成了招待内外游客的风味食品。

祁县

祁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古称“昭馀”,因“昭馀祁泽薮”而得名。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祁太秧歌、戴氏心意拳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祁太秧歌、戴氏心意拳、城赵镇剪纸、八音会、祁城泥人等。景点有:乔家大院、祁县古城、渠家大院、麓台山、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等。

山西----“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

山西境内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占全国的70%以上。至年底,山西省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忻州五台山为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大同云冈石窟是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晋中平遥古城是现存三座古城之一,运城解州关帝庙是规模最大的武庙。

晋商大院文化:

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太谷三多堂、常家庄园、申家大院、孟门古镇、皇城相府、孔祥熙故居等。

永济普救寺

山西传统面食

“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从选择原料到制作流程再到面食成品,都有相当的讲究。其中包含着独特的手工技艺和山西面食文化内涵。

山西面食百面百吃,味形俱佳,其中尤以杂粮面最具特色。制作的技艺也成为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具有观赏性和审美价值。

山西刀削面

山西的刀削面名扬海内外,被誉为我国着名的五大面食之一。家庭主妇们托起揉好的面团,站好优美的姿势,飞刀之下面条如流星落地,鱼跳龙门,削出的面条又细、又薄、又长。

剔尖

剔尖又称拨鱼、剔拨股,是发源于山西运城、晋中等地,流行于晋、蒙、陕、冀等地的一种传统面食。

油泼面

油泼面是山西传统的特色面食之一,又叫为扯面、拽面、抻面、桢条面、香棍面等,起源于周代,并以咸阳油泼面最为着名,有鲜香味、酸辣味、香辣味。

揪片

揪片是山西运城、晋中等地的特色传统面食之一,就是用手往下揪的面片,面片口感爽滑,劲道。在山西无论城市与农村,揪片是一种家常便饭。揪片以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工艺,在面食中独树一帜,流行晋中,驰名中外。

饸饹面

饸饹面是山西最独特的面食了。之所以在其他地方很少见,是因为饸饹面对于工具的依赖和工序的讲究。饸饹面是圆柱体的,饸饹面应该是我国最早的机器成型的面条吧!虽然以前这个机器的动人是人工。

猫耳朵

猫耳朵可不是一种肉食,而是地道的面食。之所以叫猫耳朵是因其外形得来的。猫耳朵是山西一种普及很广,做法简单,口感绝佳的大众面食。猫耳朵极像意大利的一种做成贝壳形的通心粉。

运城市----“古中国”

运城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山西省第一人口大市、传统农业大市和新兴工业城市,荣获“中国十佳魅力城市”运城因“盐运之城”而得名。这里的关公文化、根祖文化、盐文化、德孝文化、后土文化、大院文化,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古迹众多,处处散落着具有“古中国”标识的历史遗存。

“一缕曙光、一堆圣火”这里有万年前人类最早起源的中华曙猿化石,有万年前人类最早发明用火的西侯度遗址,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及中国奴隶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的都城,均建在运城;女娲补天、黄帝战蚩尤、舜耕历山、禹凿龙门、嫘祖养蚕、后稷教民稼穑等优美传说都发生在这里,并孕育了猗顿、廉颇、关羽、王勃、柳宗元、司马光、关汉卿等一批文武俊秀。各类文物旅游景点多达余处,国保单位90处、省保单位57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25项,天下第一武庙解州关帝庙、四大名楼之一永济鹳雀楼、艺术宫殿芮城永乐宫、《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永济普救寺、中国死海运城盐湖、华夏望族裴氏宰相村等景点驰名中外,关圣文化建筑群名列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第五位。

关羽一生以忠、义、仁、勇著称于世,为历代统治者追奉,与孔子并称文、武二圣。关公精神源远流长,穿越古今,影响中外,其对国以忠,为人以仁,处世以义,作战以勇的精神品格,集中而具体地与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观融为一体,这也是关公文化产生和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全球华人道德品格中世代传承的文化基因。位于运城解州镇的世界武庙之冠——解州关帝庙,是国内最大的宫殿式庙宇,也是全国现存最完整的关庙建筑群之一,被称为“关庙之祖”。

关羽是汉末名将,今运城市盐湖区常平村人。文学作品中的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等故事,更被编成戏曲、话本、连环画、电影及电视剧等,关公形象、故事和精神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广为传播而深入人心。解州关帝庙是全国规制最高、面积最大、历史最久、保存最全的关帝庙宇,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为海内外信徒、游客,朝圣观光、寻根谒祖之圣地。目前,世界上对关公的信仰和崇拜已达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庙貌遍天下,无处不焚香”的景象。

关公文化旅游节

山西运城第29届关公文化旅游节在年9月21日至23日隆重举办。声势浩大的关公朝拜大典、独具魅力的民俗节目、云集名家的书画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美食文化节等丰富节目,为四海宾朋呈现一场展示悠久河东历史、彰显厚重关公精神的文化旅游盛宴。

河东大地荟萃人文,物华天宝,游览国内*与以色列死海相媲美的“中国死海”运城盐湖,欣赏永乐宫醉美元代壁画;探访《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永济普救寺;登鹳雀楼望黄河入海流。观蒲津渡遗址惊叹唐代冶铁技术的发达,以及游览历山风景区、凤凰谷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这里的风光很好看,这里的历史讲不完。

山西省特产老陈醋酿制技艺

运城盐池是中国最早的盐业生产基地,开发历史在年以上。盐湖提供了华夏民族早期最重要的生活资料。这里有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其他两个是美国犹他州澳格丁盐湖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库楚克盐湖)之一——运城盐湖。 

夏县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半个人工割裂的蚕茧标本,证明这里是丝绸的发源地。平陆枣园出土的牛耕耧播图,为我国农耕文化提供了一组形象、权威、可靠的依据。运城是琴诗书画衣食住行的重要发源地。当年,舜帝在此抚琴、《诗经·魏风》等名篇在此传唱、画坛始祖敤首、书圣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都是这里人。嫘祖养蚕、后稷教民稼穑、傅说发明“版筑”等优美传说都发生在这里。 

 

舜帝故里,运城历史上一直有祭拜舜帝的习俗,舜帝“孝行”“德政”思想在当地底蕴深厚、源远流长。运城舜帝陵位于运城市西北15公里处的鸣条岗,其环境有形胜壮美之称。据碑文和史志记载,舜帝陵始建于夏禹,庙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现存建筑分别为元、明、清时代。自北魏至明清多年间,历代帝王、官宦、百姓祭祀不绝。

舜帝陵庙占地亩,以古柏广场为界,分为风景区和陵庙区两大部分。风景区由门前舜帝广场、舜帝大道、条谷苍野、历山、舜王坪、北湖、南湖、沩汭河组成,景区内道、路、阡、陌和以舜帝四大臣命名的皋、夔、稷、契四桥相互连接,四有亭、同善亭、牡丹亭、月季亭、圣贤亭、懿德亭点缀其间,园内花木扶疏,水波潋滟。

年9月,中国先秦史研究学会在舜帝陵设立尧舜禹文化研究基地;年,舜帝陵被确定为“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基地”;年,更名为“舜帝德孝文化主题公园”,并免费向公众开放;年,被确定为全国“弘扬中华孝道示范基地”,盐湖区每年都举办“运城舜帝德孝文化节”。运城舜帝陵融历史、自然、人文、景观为一体,钟灵毓秀,大气磅礴,不失为炎黄子孙寻根祭祖、慎终追远的圣地之一。

后土文化,在古人观念中,掌管阴阳生育的女神,有诸多称呼,如“地母”“后土皇母”“后土娘娘”等,被作为创造大地、繁衍五谷的神灵而被祭祀的。历史上有43位皇帝来运城祭过后土,其中汉武帝一生6次来祭祀,并留下千古绝唱《秋风辞》。

除了官方祭祀外,民间的祭祀文化和由此形成的民俗民风更是绵延不绝。民间每年农历三月十八、十月初五后土庙会时,人们都要敬祀后土,并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十分成熟的祭祀礼仪规范和民俗风情,对民族文化心理、当地的生活习惯,都有着相当的影响和塑造。

临汾市----寻根祭祖圣地

临汾市最东段在安泽县良马乡西坡以东,最西段在永和县南庄乡咀头附近,最南段在翼城县大河乡关家窑以南的中条山主峰舜王坪脚下,最北段在永和县坡头乡白家崖附近。临汾市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有“华夏第一都”之称,同样也是著名的旅游圣地。临汾市国家AAAA级景区:吉县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临汾市汾河公园景区、临汾市尧庙-华门旅游区、临汾市古县牡丹文化旅游区、临汾市侯马彭真故居景区。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

明代移民“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明朝的一场大移民,成就了洪洞“天下故乡、华人老家”的美誉。元代政权,建立在军事暴力征服基础上,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个最野蛮、最黑暗的朝代。由于阶段矛盾与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元末明初,战乱连年不断,加上自然灾害的肆虐,使河南、山东、陕西等原黄河流域地区民不聊生,出现了“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的现象。

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为巩固封建统治的基础,着手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面对中原地区“积骸成丘,居民鲜少”、“人力不至,久致荒芜”、“累年租税不入”的荒凉情形,朱元璋采纳了郑州知府苏琦、户部郎中刘九泉、国子监宋纳等人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移民屯田、奖励开垦,由此开始了长达50年的明代官方大移民。

洪洞县是平阳府人口大县,是晋南交通要道,城北官道有贾村驿,明政府便把移民局设在洪洞县城北贾村驿旁的广济寺,在这里集中移民,编排队伍,发放物资。广济寺大门前的汉植大槐树,就成了各地移民荟萃、开拔外迁的集散之地,洪洞大槐树也由此走进历史的记忆,成了记录沧桑移民历史的物象化石。古大槐树移民是中国古代范围最广、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官方移民,被称为“世界移民之最”。

山西省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年经国家文化部批准设立,是中国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一。其地处山西中部,包括吕梁市、太原市、晋中市、阳泉市四大片区19个县(市、区)。

晋中农耕文化带、晋商文化走廊、晋中方言文艺区、晋中节庆文化圈等四大类。民间文学(如牛郎织女传说、晋祠水母娘娘传说)传统音乐(如锣鼓艺术、左权开花调)传统舞蹈(如寿阳爱社、临县伞头秧歌)传统戏剧(如晋剧、祁太秧歌、孝义木偶戏、临县道情戏)曲艺(如太原莲花落、平遥弦子戏)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如风火流星、心意拳)传统美术(如山西民居砖雕、清徐彩门)

传统技艺(如山西老陈醋传统酿造技艺、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太谷饼制作技艺、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三雕——砖雕、石雕、木雕、琉璃制作技艺、民居建造技艺)传统医药(如药膳八珍汤、龟龄集传统制作技艺)民俗(如晋祠庙会、清徐徐沟背铁棍、孝义贾家庄婚俗)还有根植于传统农耕文化中的农业习俗节日、粟文化、醋文化、酒文化、农时文化等。山西人爱吃醋,有“宁丢枪杆子,不丢醋葫芦”的典故,自称为“老西”(“西”通“醯”,“醯”即为醋的旧称)。

山西老陈醋闻名天下,山西老陈醋集团独占鳌头。源自明洪武元年(年)创立的“美和居”醯坊,山西老陈醋集团拥有“东湖”“美和居”等山西老陈醋传统品牌,完整保留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美和居老陈醋(熏蒸法)酿制技艺”,是集中华老字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等荣誉于一身的著名企业。

晋中市已建立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山西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两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山西黄河中药有限公司、平遥薛生金漆艺研发有限公司),83个非遗项目传习所、传承基地和展示馆。

晋中市先后出版了《平遥牛肉》、《漫谈平遥漆艺》、《太谷秧歌》、《龟龄集探秘》、《昔阳拉话》等18部非遗保护图书;复排了《齐王拉马》、《打金枝》、《下河东》等10部传统晋剧;恢复排练了《刘三推车》、《双唤妹》、《三婿拜寿》等七个传统祁太秧歌剧目,录制出版了多个祁太秧歌曲目剧目;复排了《打秋千》、《打樱桃》等15个优秀传统小花戏剧目。

山西的面食名扬天下,晋中就是正宗山西面食的发源地之一。旧时的晋中地区,云集众多富商巨贾,他们对饮食要求极高,蒸、煮、烧、烤、炸等技法运用到面食的制作当中,使得面食的造型、风味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由于他们的带动,晋中民间面食文化迅速发展,涌现出了刀削面、猫耳朵、剔尖、小揪片等广为流传的美食。

晋商在富裕起来以后,普遍起房盖屋,营建祖宅,这就造就了晋中的明、清建筑文化,遍布晋中的晋商大院(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太谷三多堂、常家庄园等)是它的实物例证。

闹社火习俗较为普遍,南北皆有,北方以黄河流域的山西、陕西、甘肃等地最为隆重,比如有晋南社火、晋中社火、关中社火、庆阳社火等最为著名。

晋中“闹社火”集中在元宵节前后,表演的大部分内容是国家级、省级非遗产项目,如清徐县彩门楼、背铁棍、风火流星、太原锣鼓、皮影戏、东于架火迎鼓习俗等。

晋中社火是山西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源于秦汉百戏,发展于唐,盛行于宋,丰富于明清,形式多样,精彩纷呈,成为中国社火文化的典型代表,年被中国民协授予"中国社火之乡"的称号。

晋中社火公园位于迎宾西街晋商文化广场南侧,是以生态为主、突出休闲功能、体现社火文化元素,具有区域性城市特色的综合性公园。晋中社火公园的规划,集中展示了晋中社火文化,其中社火广场及社火博物馆的建设更体现出晋中社火文化的内涵风韵,它的建设是满足市民文化需求的重大举措。

晋中社火源于秦汉百戏,发展于唐,盛行于宋至明清时期。如今,除重大活动外,每年元宵节是闹社火的固定时期。每到此时,城镇乡村都要在主要街道和广场挂彩灯、搭彩楼彩台、装彩车,进行各种演出和街头文艺表演。舞龙、舞狮、抛绣球、抬花轿、民间八音会吹奏、锣鼓大赛、晋剧、秧歌、小戏演唱等各种民间的演出活动竞相登台,丰富多彩的节目将把游客带入乡土气息十足的文化氛围中。

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吕梁片区(辖交城县、文水县、汾阳市、孝义市四个县(市),建立了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传习中心,挂牌成立7个非遗传承基地、45个非遗传习所,对保护区内2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展了调查研究和抢救性记录工作,出版了9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图书。

山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西省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有个项目,项目保护单位个。其中按批次统计:第一批入选33项,第二批入选48项,第三批入选18项,第四批入选6项,另有11个项目为通过扩展项目进入国家名录。

  按地市统计:省直5项,太原市14项,大同市8项,朔州市5项,阳泉市4项,忻州市15项,吕梁市15项,晋中市19项,长治市19项,晋城市18项,临汾市21项,运城市25项。

按门类统计:民间文学10项,传统音乐17项,传统舞蹈13项,传统戏剧37项,曲艺9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6项,传统美术19项,传统技艺28项,传统医药7项,民俗22项。

  ◆省直:   民间文学·杨家将传说·杨家将说唱   山西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传统戏剧·晋剧山西省晋剧院   传统技艺·琉璃烧制技艺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龙须拉面和刀削面制作技艺   山西省全晋会馆   抿尖面和猫耳朵制作技艺   山西省晋韵楼   ◆太原市:   传统音乐·太原锣鼓   传统戏剧·太原晋剧   曲艺·太原莲花落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太原风火流星   传统美术·清徐民居砖雕   清徐彩门楼   传统技艺·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   太原美和居老陈醋酿制技艺   太原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   太原六味斋酱肉传统制作技艺   太原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   传统医药·中医养生·太原药膳八珍汤   民俗·晋源晋祠庙会   清徐徐沟背铁棍

  ◆大同市:   传统音乐·唢呐艺术·阳高晋北鼓吹   阳高恒山道乐   佛教音乐·左云楞严寺寺庙音乐   传统戏剧·大同雁北耍孩儿   大同北路梆子   灵丘罗罗腔   传统美术·广灵染色剪纸   传统技艺·大同城区铜器制作技艺

◆朔州市:   传统戏剧·朔州秧歌戏   右玉晋北道情戏   朔州赛戏   传统技艺·朔州梨花春白酒传统酿制造艺   民俗·春节·怀仁旺火习俗   ◆阳泉市:   民间文学·盂县赵氏孤儿传说   传统舞蹈·鼓舞·平定武迓鼓   传统技艺·平定砂器制作技艺   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技艺   ◆忻州市:   传统音乐·河曲民歌   五台山佛乐   忻州晋北鼓吹   原平云胜锣鼓   传统舞蹈·原平凤秧歌   传统戏剧·忻州北路梆子   繁峙秧歌戏   河曲二人台   神池道情戏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忻州挠羊赛   传统美术·静乐剪纸   定襄面塑   传统技艺·忻州雁门民居营造技艺   民俗·河曲河灯会   代县峨口挠阁

  ◆吕梁市:   传统音乐·文水鈲子   临县大唢呐   传统舞蹈·汾阳地秧歌   临县伞头秧歌   传统戏剧·孝义碗碗腔   临县道情戏   孝义皮影戏   孝义木偶戏   曲艺·离石弹唱   传统美术·中阳剪纸   岚县面塑   传统技艺·汾阳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   交城滩羊皮鞣制工艺   民俗·元宵节·柳林盘子会   孝义贾家庄婚俗   ◆晋中市:   民间文学·和顺牛郎织女传说   传统音乐·左权开花调   传统舞蹈·傩舞·寿阳爱社   左权小花戏   传统戏剧·祁太秧歌祁县太谷县   晋中晋剧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祁县心意拳   太谷形意拳   传统美术·平遥纱阁戏人   传统技艺·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   冠云平遥牛肉传统加工技艺   传统医药·太谷龟龄集传统制作技艺   平遥道虎壁王氏中医妇科   太谷定坤丹制作技艺   太谷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   民俗·介休寒食清明习俗   民间社火·榆次南庄无根架火

◆长治市:   传统音乐·唢呐艺术·长子上党八音会   壶关上党乐户班社   传统戏剧·长治上党梆子   襄武秧歌襄垣县武乡县   壶关秧歌   上党落子潞城市黎城县   曲艺·长治潞安大鼓   襄垣鼓书   沁县沁州三弦书   长子鼓书   传统美术·长治上党堆锦   黎城黎侯虎   建筑彩绘·襄垣炕围画   传统技艺·长子响铜乐器制作技艺   民俗·潞城民间社火   平顺独辕四景车赛会   ◆晋城市:   民间文学·晋城白马拖缰传说   沁水舜的传说   陵川烂柯山的传说   阳城广禅侯故事   传统音乐·晋城上党八音会   传统舞蹈·沁水土沃老花鼓   传统戏剧·上党梆子晋城   泽州秧歌   城区上党二簧   曲艺·泽州四弦书   传统美术·阳城焙面面塑   高平绣活   传统技艺·阳城生铁冶铸技艺   高平潞绸织造技艺   传统医药·高平武氏正骨疗法   民俗·泽州中秋习俗   阳城皇城村重阳习俗   沁水柳氏清明祭祖

  ◆临汾市:   传统音乐·临汾晋南威风锣鼓   传统舞蹈·襄汾天塔狮舞   翼城花鼓   侯马麒麟采八宝   传统戏剧·临汾蒲州梆子   临汾晋南眉户   洪洞道情   曲沃碗碗腔   曲沃任庄扇鼓傩戏   曲艺·翼城琴书   曲沃琴书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洪洞通背缠拳   传统美术·襄汾晋作家具制作技艺   临汾平阳木版年画   传统技艺·襄汾小米醋酿造技艺   襄汾平阳麻笺制作技艺   民俗·洪洞大槐树祭祖习俗   洪洞走亲习俗   乡宁云丘山中和节   襄汾尉村跑鼓车   庙会·蒲县朝山会

  ◆运城市:   民间文学·万荣董永传说   绛县尧的传说   万荣笑话   传统音乐·新绛绛州鼓乐   万荣软槌锣鼓   传统舞蹈·稷山高跷走兽   万荣花鼓   稷山高台花鼓   传统戏剧·运城蒲州梆子   临猗锣鼓杂戏   运城眉户   芮城线腔   传统美术·闻喜花馍   新绛面塑   芮城永乐桃木雕刻   传统技艺·稷山金银细工制作技艺   新绛绛州剔犀技艺   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   新绛澄泥砚制作技艺   稷山传统面点制作技艺   平陆窑洞营造技艺   传统医药·新绛点舌丸制作技艺   民俗·运城关公信俗   万荣抬阁   中和节·永济背冰

山西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山西省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项目有项,项目保护单位个,拥有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位列全国第三(排名第一的是浙江省人,第二是江苏省人,第四是河北省人)。其中按批次统计:第一批2人,第二批25人,第三批45人,第四批34人,第五批44人;   按门类统计:民间文学1人,传统音乐18人,传统舞蹈8人,传统戏剧68人,曲艺3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5人,传统美术9人,传统技艺27人,传统医药4人,民俗7人;   按地市统计:省直8人,太原市13人,大同市6人,朔州市3人,吕梁市15人,忻州市22人,长治市15人,运城市22人,阳泉市2人,晋城市13人,临汾市13人,晋中市18人。   

◆省直:   传统戏剧·晋剧牛桂英王爱爱马玉楼田桂兰   程玉英冀萍   传统技艺·琉璃烧制技艺葛原生乔月亮   ◆太原市:   传统音乐·太原锣鼓刘耀文   传统戏剧·晋剧武忠郭彩萍闫慧贞李月仙   高翠英谢涛   曲艺·太原莲花落曹强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风火流星晋源区贾天仓   传统技艺·美和居老陈醋酿制技艺郭俊陆   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清徐县武润威   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赵光晋   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祁伟成

  ◆大同市:   传统音乐·恒山道乐阳高县李满山   传统戏剧·雁北耍孩儿王斌祥薛瑞红   灵丘罗罗腔灵丘县范增   北路梆子张彩萍   传统技艺·大同铜器制作技艺李安民   ◆朔州市:   传统戏剧·朔州秧歌戏张元业张福   传统技艺·梨花春白酒传统酿造技艺秦文科

  ◆吕梁市:   传统音乐·文水鈲子文水县武济文   临县大唢呐临县刘晓弘   传统戏剧·孝义碗碗腔孝义市田学思张建琴   临县道情临县任林林张瑞峰   孝义皮影戏孝义市李世伟梁全民   孝义木偶戏孝义市武兴   传统美术·中阳剪纸中阳县王计汝   岚县面塑岚县李成秀   传统技艺·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汾阳市郭双威   傩羊皮鞣制工艺交城县张晓春   民俗·元宵节·柳林盘子会柳林县白有厚贾峰岳

  ◆忻州市:   传统音乐·河曲民歌河曲县吕桂英辛里生韩运德   晋北鼓吹卢补良刘省心   五台山佛乐五台县章样摩兰释汇光果祥   传统戏剧·北路梆子李万林翟效安成凤英杨仲义   繁峙秧歌戏繁峙县张润来武玉梅   二人台河曲县杜焕荣贾德义许月英   神池道情戏神池县黄凤兰吴翠华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挠羊赛崔富海   传统技艺·雁门民居营造技艺代县杨贵庭   民俗·峨口挠阁代县郝来喜

◆长治市:   传统音乐·唢呐艺术·上党乐户班社壶关县牛其云   上党八音会长子县崔青云   传统戏剧·上党梆子张志明   上党落子黎城县李仙宝   襄武秧歌武乡县任森奎   襄垣县杨升祥   壶关秧歌壶关县李英英   潞安大鼓长治县王海燕   长子鼓书长子县刘引红   曲艺·襄垣鼓书襄垣县王俊川   沁州三弦书沁县栗四文   传统美术·上党堆锦弓春香   炕围画襄垣县郝彦明   传统技艺·长子响铜乐器制作技艺长子县闫改好   民俗·民间社火潞城市杜同海

  ◆运城市:   民间文学·万荣笑话万荣县解放   传统音乐·软槌锣鼓万荣县吴明昌   传统舞蹈·高跷走兽稷山县段铁成   万荣花鼓万荣县王企仁   传统戏剧·蒲州梆子王秀兰武俊英王艺华   康希圣景雪变   锣鼓杂戏临猗县李正勤张军   运城眉户李英杰   传统美术·闻喜花馍闻喜县董巧兰   永乐桃木雕刻芮城县李艳军   传统技艺·澄泥砚制作技艺新绛县蔺永茂   绛州剔犀技艺新绛县何俊明   稷山传统面点制作技艺稷山县王青艾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稷山县王杰忠   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稷山县李爱珍   窑洞营造技艺平陆县张和成   民俗·万荣抬阁万荣县高裕民   中和节·永济背冰永济市相建峰   ◆阳泉市:   传统技艺·平定砂器制作技艺平定县张宏亮   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技艺平定县张文亮

  ◆晋城市:   传统音乐·上党八音会黄一宝   传统舞蹈·土沃老花鼓沁水县祁学德   传统戏剧·上党梆子晋城马正瑞张爱珍张保平   吴国华郭孝明   上党二簧城区郭胖胖   泽州四弦书泽州县陈拴发   传统美术·阳城焙面面塑阳城县张红霞   高平绣活高平市赵翠林   传统技艺·阳城生铁冶铸技艺阳城县吉抓住   传统医药·武氏正骨疗法高平市武承谋

  ◆临汾市:   传统音乐·晋南威风锣鼓王振湖   传统舞蹈·天塔狮舞襄汾县李登山   翼城花鼓翼城县杨作梁张飞飞   麒麟采八宝侯马市张西山   传统戏剧·蒲州梆子任跟心张峰郭泽民   晋南眉户潘国梁   任庄扇鼓傩戏曲沃县凌凤英   传统技艺·晋作家具制作技艺襄汾县曹运建   小米醋酿造技艺襄汾县王德才   平阳麻笺制作技艺襄汾县张世峰

  ◆晋中市:   传统音乐·左权开花调左权县刘改鱼   传统舞蹈·傩舞·寿阳爱社寿阳县韩富林   传统戏剧·祁太秧歌祁县苗根生   太谷县白美云孙贵明   晋剧王万梅贾炳正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心意拳梁晓峰   祁县穆金桥   形意拳太谷县宋光华   传统美术·平遥纱阁戏人平遥县雷显元   传统技艺·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平遥县薛生金   梁中秀   冠云平遥牛肉传统加工技艺   冠云平遥牛肉集团有限公司王天明   传统医药·龟龄集传统制作技艺太谷县杨巨奎   柳惠武   定坤丹制作技艺太谷县柳惠武   道虎壁王氏中医妇科平遥县王培章   民俗·民间社火·南庄无根架火榆次区赵志高

社火

晋中社火是山西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源于秦汉百戏,发展于唐,盛行于宋,丰富于明清,形式多样,精彩纷呈,成为中国社火文化的典型代表,年晋中被中国民协授予"中国社火之乡"的称号。

闹社火习俗较为普遍,南北皆有,北方以黄河流域的山西、陕西、甘肃等地最为隆重,比如有晋南社火、晋中社火、关中社火、庆阳社火等最为著名。闹社火形式主要有敲锣鼓、放焰火、踩高跷(拐子)、抬高台、跑旱船、耍龙灯、狮子舞、,抬芯子(耍闪杆)、跑竹马、打腰鼓、扭秧歌等等,无一例外的是都要化妆或戴面具,装扮成各种神鬼人物,在闹市行进,走街串巷,鼓乐喧天,鞭炮齐鸣,惊险异常,热闹非凡,红火吉祥,场面热烈。

平遥弦子书

平遥弦子书,又名“平遥盲书”,俗称“瞎子说书”,源于明代中后期,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了。现有记载最早的说书艺人,是清代末年平遥襄垣乡曹壁村的文明昌、王家庄乡蒋家堡村的常元禄、抗战时期东泉镇西戈山村的裴广礼,而当今享有盛名的说书艺人是裴芙春(裴广礼之子)。

寿阳坐唱

流行在寿阳县境内,新中国成立初期,寿阳县文化馆曲艺工作者在当地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吸收东山盲艺人的说唱曲调,晋南道情和武乡琴书的音乐创作而成。一开始,是单人坐唱,没有道白,采用丝弦伴奏。八十年代以后,发展成为多人分角色坐唱。伴奏时,增加了弹拨乐器和竹板、四块瓦等,还在说唱中加强了表演成份,说唱的内容大多数是现代题材。

太谷秧歌

太谷秧歌是晋中盆地,以太谷为轴心,辐射周边10余县的乡土小戏,是民间自编自演的小曲、杂说、歌舞、戏曲的综合体艺术。它以农村生活故事、民间习俗、传闻轶事等为题材,以优美的曲调和表演形式,真实地反映人民生活。

霍州威风锣鼓

相传起源于唐尧时期,为尧王避暑霍山时,祭祀中镇霍山神的迎送礼仪。后流行于晋南大地。而以霍州威风锣鼓最负盛名。霍州威风锣鼓的演奏乐器以鼓、锣、铙、钗四种为主。分河东河西两大派系。传统曲牌有:《单刀赴会》、《二仙盘道》、《四郎探母》、《五马破曹》、《六出祁山》、《七郎闯阵》、《八仙庆寿》、《九凤朝阳》、《十样景》等。表演时,排队布阵,尤如雄师出征,十分壮观。待锣鼓齐鸣又如春雷滚动,万马奔腾,气势磅礴,威武雄壮。最充分地展现了我国北方民族之粗犷,骠悍,倔强,豪放的精神风貌。河西以白龙、陈村锣鼓为代表。河东以杨枣、下王锣鼓为代表。霍州威风锣鼓,威振京都,名扬华夏,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翼城花鼓

翼城花鼓翼城历经千年传衍,遍及全县各地的“翼城花鼓”以其节奏欢快、情绪热烈、动作奔放、幽默风趣,给人们带来无尽乐趣。翼城以“花鼓之乡”而闻名遐迩。翼城花鼓的艺术风格可概括为:气势逼人似猛虎,神态逗人像顽猴,灵巧多变姿态美,铿锵有力快节奏,翼城被文化部命名为“花鼓之乡”。

平水雕版

金元时期,平阳是北方的一大文化都市,地位仅次于大都(北京)。自唐代发明雕版印刷术后,由于那里盛产雕版印刷的白麻纸、墨锭、枣木而很快接受了这一先进技术,官民雕印作坊林立。中央政府在此设立经籍所,委派书籍官,专门管理官民经营的书坊工铺,逐渐形成家置书楼、人蓄书库的盛况。其雕版印刷之兴旺,可以与燕京相比,出现了以张存惠为代表的一大批刻书家。平水雕版主要编集经史、道教经卷、民间文艺和农医杂书。最著名的有《平水韵》,风行全国,成为后来历代诗人做诗押韵的依据,被称作《诗韵》。有“平水诗韵行天下”之说:经藏《赵城金藏》、唱本《刘知远诸宫调》为传世最早的诸宫调;医书《铜人针灸图经》;大型版画《四美图》是中国最早的木版年画。

山西省少数民族聚居村(42个)

蒙古族聚居村(1个)

阳泉市盂县东白水村

回族聚居村(41个)

运城市(18个)

平陆县爻里村、盐湖区陶村镇石碑庄村等

临汾市(9个)

翼城县北关村、中石桥、下高村、曲沃县东关、吉县辛村、寨子壕、襄汾县晋城村、侯马市金沙村、北堡村

晋城市(5个)

阳城县凤城镇东关村、阳城县凤城镇南关村、陵川县礼义镇东街村、陵川县平城镇东街村、陵川县附城镇附城村

山西省长治市(5个)

壶关县五龙山乡少数民族聚居村——东、西黄野池村,东黄野池村是壶关县唯一的回民聚居村,西黄野池村是该县唯一的回汉两民族聚居地。长治市西街街道瓦窑沟社区,西街街道三道营:营口、南头、铜锅街。

大同市(4个)

大同县杜庄乡马家会村,周士庄镇三条涧村;南郊区马军营乡田村;阳高县马家皂乡袁家皂村

少数民族聚居村“一村一品”的种养殖产业格局已形成,如吉县辛村的烤烟、苹果种植,壶关东黄野池村的核桃种植,平陆上堡村的牛羊养殖等都已形成规模,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

东白水村······山西省唯一的蒙古族聚居村

阳泉市盂县秀水镇东白水村,了解全村发展和兴办民族风情园的情况。这个村地处县城区域内,村里有户蒙古族群众,人数占全村总人口的37%。年省民委将这个村确定为“蒙古族聚居村”以来,全村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规划发展了“蒙汉团结一条街”、“蒙晋塔海民族风情园”、“阳光住宅小区”等一批民生项目,全村的民族经济、特色文化建设逐步加强。在村里兴办的民族风情园里,洪发科与蒙古族群众亲切座谈,了解大家的所思所盼。洪发科说,市委高度重视“蒙古族聚居村”的发展建设,盂县县委、县政府要给予大力支持,希望全村群众齐心协力,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高起点谋划好全村的发展思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特色产业,重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工作,不断壮大全村的经济实力、巩固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

石碑庄村

运城市盐湖区石碑庄村是我区陶村镇下辖的行政村,共有10个居民组,户,人,其中少数民族群众人,占全村人口的14%,是我区少数民族聚居村。该村的冬枣和葡萄种植产业,盐湖区在特色村建设过程中,结合本地特点,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了民族性与经济性双赢。

临汾市翼城县北关村

该村大力发展工商业和加工服务业,涉及11个行业,有大小企业余家,人均收入近万元,各种文化体育娱乐设施齐全,已成为全国闻名的少数民族聚居村。临汾市积极打造翼城县北关村文化体育事业亮点,目前,该村已建成了可容纳1人的体育馆和露天陀螺球训练场,是全省唯一一家被国家民委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命名的首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

山西省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灵石县静升镇

临县碛口镇

襄汾县汾城镇

平定县娘子关镇

泽州县大阳镇

泽州县周村镇

长治市上党区荫城镇

天镇县新平堡镇

阳城县润城镇

阳城县横河镇

泽州县高都镇

寿阳县宗艾镇

曲沃县曲村镇

翼城县西闫镇

汾阳市杏花村镇

山西省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临县碛口镇西湾村

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

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

沁水县土沃乡西文兴村

平遥县岳壁乡梁村   

高平市原村乡良户村 

阳城县北留镇郭峪村   

阳泉市郊区义井镇小河村

汾西县僧念镇师家沟村

太原市晋源区晋源镇店头村

阳泉市义井镇大阳泉村

泽州县北义城镇西黄石村

高平市河西镇苏庄村

沁水县郑村镇湘峪村

宁武县涔山乡王化沟村

太谷县北洸镇北洸村

灵石县两渡镇冷泉村

万荣县高村乡阎景村

新绛县泽掌镇光村

襄汾县新城镇丁村

沁水县嘉峰镇郭壁村

高平市马村镇大周村

泽州县晋庙铺镇拦车村

泽州县南村镇冶底村

平顺县阳高乡奥治村

祁县贾令镇谷恋村

高平市寺庄镇伯方村

阳城县润城镇屯城村

临县碛口镇李家山村

灵石县夏门镇夏门村

沁水县嘉峰镇窦庄村

阳城县润城镇上庄村

大同市新荣区堡子湾乡得胜堡村

阳高县马家皂乡安家皂村

阳泉市郊区荫营镇辛庄村

平定县冠山镇宋家庄村

平定县张庄镇桃叶坡村

平定县东回镇瓦岭村

平定县娘子关镇上董寨村

平定县娘子关镇下董寨村

平定县巨城镇南庄村

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

平定县石门口乡乱流村

盂县孙家庄镇乌玉村

盂县梁家寨乡大汖村

长治市上党区荫城镇琚寨村

平顺县石城镇东庄村

平顺县石城镇岳家寨村

平顺县虹梯关乡虹霓村

黎城县停河铺乡霞庄村

沁源县王和镇古寨村

高平市河西镇牛村

阳城县凤城镇南安阳村

阳城县北留镇尧沟村

阳城县润城镇上伏村

阳城县固隆乡府底村

阳城县固隆乡泽城村

阳城县固隆乡固隆村

泽州县大东沟镇东沟村

泽州县大东沟镇贾泉村

泽州县周村镇石淙头村

泽州县晋庙铺镇天井关村

泽州县巴公镇渠头村

泽州县山河镇洞八岭村

泽州县大箕镇陟椒村

泽州县南岭乡段河村

陵川县西河底镇积善村

沁水县中村镇上阁村

沁水县嘉峰镇尉迟村

沁水县嘉峰镇武安村

沁水县嘉峰镇嘉峰村

山阴县张家庄乡旧广武村

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后沟村

太谷县范村镇上安村

平遥县段村镇段村

介休市洪山镇洪山村

介休市龙凤镇南庄村

介休市绵山镇大靳村

灵石县南关镇董家岭村

寿阳县宗艾镇下洲村

寿阳县西洛镇南东村

寿阳县西洛镇南河村

寿阳县平舒乡龙门河村

稷山县西社镇马跑泉村

翼城县隆化镇史伯村

翼城县西闫镇曹公村

翼城县西闫镇古桃园村

霍州市退沙街道许村

吕梁市离石区枣林乡彩家庄村

交口县双池镇西庄村

临县三交镇孙家沟村

临县安业乡前青塘村

柳林县三交镇三交村

柳林县陈家湾乡高家垣村

柳林县王家沟乡南洼村

交城县夏家营镇段村

山西大院文化

山西地处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物资交换的要冲,加之晋中南地狭人稠,外出经商谋生自然成了许多人的选择;勤俭、诚信、团结的作风,严密、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体系,一步步将晋商的事业推向高峰。晋商极少举家迁移至他乡,往往一人在外苦心经营,留家眷在原籍,讲究的是“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于是便有了那么多奇迹一般的大院,它们的豪华气派是晋商实力最好的证明。也有人从大院高墙深宅的建筑形制中看出了晋商的保守自闭、墨守成规。实际上,营造豪宅的行为本身就是一处致命伤:晋商资本大量流向土地,不利于商业资本向近代资本发展。尽管有着让今人也赞叹不已的经营思想、管理体制,但明清晋商终究是封建商人,遭遇纷乱的时代,衰落不可避免。

山西大院文化是汉族民居建筑的典范,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皖南民居以朴实清新而闻名,晋中大院则以深邃富丽著称。在山西,元明清时期的民居现存尚有近1处,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当数集中分布在晋中一带的晋商豪宅大院。建筑雄伟,精雕细刻,匠心独具,兼具南北汉族建筑文化。这里的建筑群将木雕、砖雕、石雕陈于一院,绘画、书法、诗文熔为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纷呈,各具特色,称得上北方地区汉族民居建筑艺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现在被列为山西十大名胜之一的乔家大院,是在年底经重修后开放的。此后又有祁县渠家大院、太谷曹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等出现在山西省旅游名胜行列之中。这几处晋商宅院可说是将汉族民居建筑文化发挥到极致,体现了山西民居、甚至北方民居的菁华,它也是晋商年兴衰史的见证,大院里一砖一瓦、每个细节局部都有晋商文化交织其中。晋商宅院结构严谨,一般呈封闭结构,有高大围墙隔离;以四合院为建构组合单元,院院相连,沿中轴线左右展开,形成庞大的建筑群,有的构成某种图形样式,取吉祥喜庆的象征意蕴。其中王家大院开放面积1.1万平方米,这只是当年鼎盛时期大院总面积的1/15。

这些巨型宅院的建设虽然在几百年间持续展开,但布局设计、工艺技术、艺术风格方面却能保持协调一致、前后统一。伦理学、民俗学的缩影在建筑中无处不在。大院封闭的整体结构,主次分明、内外有别的房舍布局,都能在封建意识形态的礼制、等级、纲常中找到对应。大院里也有民俗风情的尽情展示:寓意富贵吉祥的装饰图案花样层出不穷,包涵儒家教化内容的传说故事场景无处不在。晋商文化交织其中从地图上不难发现,这些精美恢弘的大院都密集于晋中盆地。

祁县乔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榆次常家庄园、介休侯家大院、太谷曹家大院、祁县渠家大院、阳城陈家大院、襄汾丁家大院、万荣李家大院、临猗闫家大院、壶关王家大院、大同薛家大院、孔祥熙故居、阎锡山故居等,每个大院都有一个传奇故事。

乔家大院

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清乾隆(公元-年)年间,后又在清同治(公元-年)、光绪(公元-年)年间及民国(公元-年)初年多次增修。乔家大院是祁县乔家“在中堂”的宅院,“在中堂”是闻名国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家第三代乔致庸的堂名。   

乔家大院占地1.公顷,建筑面积平方米,由6个大院19个小院共间房屋组成。在四周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砖墙内,院与院相衔,屋与屋相接。全院以一条平直通道将6个大院分隔两旁,院中有院,院内有园。其门窗、阶石和栏杆等,造型精巧,独具特色。乔家大院建筑设计精巧,做工考究,是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反映了清代山西省的商贾文化,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王家大院

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介休绵山4公里、十八罗汉头像海外回归故里资寿寺2公里,是山西省近年来以“名城、名山、名院、名寺”为优势,推出的一条精品旅游线路。同蒲铁路、国道纵贯县境,新开通的大运高速公路灵石出口距王家大院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的山西灵石王家大院是我国最大的民居古建筑群,是晋商大院的典范,其建筑艺术和文化价值都堪称中华一绝。座落在灵石县静升镇的王家大院是静升王氏家族耗费半个世纪(年至年)修建而成的豪华住宅,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目前4。5万平方米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院落54幢,房屋间。

王家大院的建筑风格非常独特,依山就势而起,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功能齐备。特别是融于整个建筑群的砖雕、木雕、石雕,匠心独具,典雅细腻,美观精巧,内涵丰富,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近年来,大批建筑学、历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前来考察研究,均从不同角度给予较高评价。王家大院除了独特的建筑艺术和文化韵味之外,静升王氏家族的发家历史也非常具有传奇色彩。

常家庄园

位于榆次西南东阳镇车辋村,为明清晋商巨贾常氏家族府邸。主要建筑和景观为“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九堂、八帖、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每所方正院落的里院正中都建有一座木结构的牌楼,飞檐斗拱。牌楼两侧各有砖雕花墙。牌楼花墙将正院隔为里五外五,里五外四,里五外三多种形式,具有独特风格每个院落中砖雕、木雕、石雕和木构件上的彩绘艺术触目可见。

常氏在商儒互长、商业日益兴起之际的明末清初,开始了在车辋故里的宅第修建。九世常万玘、常万达兄弟的事业如日中天,宅第建筑也随之进入了鼎盛时期,万圮由南向北,建成一条街,俗称西街;万达在村北购置土地,建起一条新街,俗称后街。遂有常家两条街之称。

曹家大院

该宅院建筑风格古色古香,南北通融,结构独特,雄伟高大,堪称“中华民宅之奇葩”。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体的布局呈“寿”字型。从远处看,这座宅院呈“寿”字型,外观雄伟高大,形似城堡,在周围低矮民居建筑中格外醒目。这座“寿”字院是曹氏家族中一个分支的脘堂,习惯上根据多福、多寿、多子而称为“三多堂”。

大院分南北两部分,东西并排着三个穿堂大院,上面连接着三座三层高楼,内套15个小院,现存房舍多间。整座院落,院中有院,院院相连,布局严谨,其间有精湛的雕工绘画艺术,非常精美。三多堂不仅以其雄伟壮观的建筑名闻遐迩,而且有无数珍品深藏院中。

渠家大院

渠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当年的主人在县城内建有40个院落,人称“渠半城”。整个建筑群总面积23,平方米,现已开发出7,平方米,整座大院宏伟庄重,高峻威严,气象森然,为全国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明楼院、统楼院、栏杆院、戏台院巧妙组合,错落有致。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硬山顶形式各异,主次分明。牌楼巍峨壮观,眺阁玲珑精致,院院之间有过厅,牌楼相隔,层次分明,活泼有趣。屋内屋外彩绘华丽,堆金沥粉。木、石、砖雕俯仰可见,题材广泛,寓意祥和,刀法精良。

皇城相府······清代名相陈廷敬的府邸

皇城相府是康熙朝经筵讲官、文渊阁大学士、历任吏、户、刑、工四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大帝的老师,《康熙字典》总阅官,清代名相陈廷敬的府邸。由内城、外城两部分组成。皇城相府景区游览面积十万多平方米。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内城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于明崇祯六年所建,名为“斗筑可居”。

这里最具特色的建筑物是取“河山为囿”之意的河山楼,据说是为抵御流寇侵扰所建,整体为砖石结构,没有方木,同时能容纳千余人避难。如此大规模的民用军事防御堡垒,一般人很难想象,即使今天看来,河山楼的设计也非常科学合理。它三层以上才设有窗户,进入堡垒的石门高悬于两层之上,通过吊桥与地面相通。为了便于探知敌情,河山楼楼顶不仅建有垛口和堞楼,而且还专辟有利于转移逃生的秘密地道。为了对付可能出现的长期围困,河山楼内还备有水井、碾、磨等生活设施,储有充足的粮食。

阎锡山故居

五脊六善排山瓦,挑檐插飞挂铁马。阎锡山故居这组气势恢宏堂皇、格局变幻诡奇的近代建筑群,不仅是研究阎氏家族繁衍兴衰的珍贵实物,也是阎锡山本人政治仕途升降沉浮的历史遗迹。同时,它又以鲜明的民间民俗色彩和中西结合的建筑艺术风格显示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价值。其中尤以一组组精湛绝伦的石雕、砖雕、木雕而使游人流连忘返。遍布主要建筑物下面的地道、地下室又将这座故居罩上了一层神奇的面纱。阎锡山故居东花园的建筑,全是中国传统的宫殿式,飞檐走善,雕梁画栋,“五脊六善排山瓦,挑檐插飞挂铁马,立栏卧栏露明柱,鼓墩岩石接出厦”,十分讲究。

李家大院······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

李家大院位于山西省万荣县阎景村,是晋南富商李子用的私人宅院。它创建于清道光年间,原有院落20组,现存院落11组,另有祠堂、花园等。

整个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其建筑的砖雕、石雕、木雕及铁艺等饰品,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晋南的民俗和文化特点,又因李子用留学英国,娶英国女子麦克蒂伦为妻,部分院落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从而又呈现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点,是全国众多富有地方特色民居中的一朵奇葩。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

申家大院······棋盘二十四院

申家作为潞商的代表,不仅表现在产业的兴盛上,从宅院建筑规模、建筑风格上也不难看出申家当时实力的庞大、财力的雄厚,申家最具代表性的宅院要数中村的棋盘二十四院,至今保存尚算完整。虽从外观上看有破败之处,但仍掩饰不住申家昔日的辉煌和骄傲。二十四院由多个四合院、三合院、窑洞组成宅院群落,故称“棋盘二十四院”,其布局都保留了晋东南民居的特色,即古朴典雅,又不失豪华的建筑风格,成为研究明清两代民居建筑嬗变最有力的实物例证。

吕家大院······清朝财政大臣吕塘的的宅院

多年前,一个叫吕天平的汉子来到这里,传说此人系李自成的一个族侄,原本姓李。“闯王起义”失败后,他隐姓埋名改为吕姓,带着一营兵马隐居在这个村庄谋生。秉承“耕读传家”、“笃志诗书”的家训,百年渔樵耕读,子孙亦官亦商。在数代苦心经营之后,一座富丽堂皇的大院——吕家大院——阵容显赫地威立在两河交汇之处。

吕家大院分为南大院、胶坊院、油坊院和旗杆院等八个大院。南大院以经营农业为主;胶坊院以做皮革制品和熬胶为主;油坊院以生产经营食用油品为主;旗杆院以读书做官者居多。现存较为完整的旗杆院,共由六个相互连通的院子组成,是清朝财政大臣吕塘的的宅院,一座仿皇宫四合院建筑;整座大院曾经的门上悬挂着进士、贡士等御赐牌匾,门前栽有旗杆,高高的台阶,威严的石狮;朱漆的大门,雕梁画栋,流光溢彩;整套院落建筑规模在当时晋北堪称一流,属晋商文化的一部分。

师家大院······“三晋第一村”

师家大院的创建人为师法泽,字仁厚,生于乾隆初年,幼年孤贫,成年后持家有道,生意兴隆。鼎盛时师家的店铺、钱庄,北抵太原、北京,南达洛阳、开封、湖南湘乡,西至西安、米脂,师家一度成为我省中南地区的名门望族。

真正使师家沟闻名遐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师法泽之孙师鸣凤与清末名臣曾国藩兄弟的深厚交往,师家因此成为仕官达贵,文人学士的周游之处,被誉为“三晋第一村”。师家大院最有价值的当数建筑雕刻艺术。现存的门楼、槎廊、花草、人物、琴棋书画木雕10余套,雕刻精致,艺术精湛,已成为我国木雕艺术研究的珍品。

后沟古村

后沟古村位于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被誉为“浓缩了千百年黄土旱塬农耕文明的传统经典”,是难得一见的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村落,保存了中国北方汉族自给自足生活方式的遗存。其民居建筑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土穴窑居,村内先进的排水系统、朴实的手工作坊、威严完整的神庙系统、防患未然的仓储制度等充分显示出山西人民的勤劳智慧,是北方农耕文明的真实画卷。

裴柏村······中华“宰相村”

运城市闻喜县礼元镇的裴柏村,全国现在有万裴氏人,裴柏村有余位裴氏人,主要是务农。为了保护裴氏家族文物,展现裴氏文化,上世纪90年代以来,闻喜县政府建立裴氏文化旅游开发区,建设裴氏碑苑、裴晋公祠、裴氏宗祠、裴氏名人纪念馆、中华裴氏文化城等景观。年恢复了中断70年的裴晋公三月三古庙会。裴氏碑苑、裴晋公生平业绩展、裴氏文化旅游区微缩景观、裴氏始祖雕像巨碑以及宰相台、将军坡,等景点,已开始接待游人,海内外的裴氏后裔纷纷前来寻根问祖。

在上下两千余年间,裴柏村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1人,刺史人,太守77人,郡守以下不计其数。还多次与皇室联姻,出过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附马21人。

公元年,裴家的第25代裴晔,跑遍了整个河东,寻找家族居住的地方,裴柏村成了他的最终选择。裴柏村地处群岭环绕的一个小岭凹内,紧靠涑水河,三面环山,坐北朝南,群岭巍峨,松柏苍郁,紫霞萦绕,荷香弥漫,完整而不封闭,独立而又自然延伸。村子被九岭围绕,每一道土岭最高处都有一棵挺拔的翠柏,合在一起有个好听的名字“九凤朝阳”。

裴氏家族没有为子孙后代留下深宅大院和万贯家财,而是留下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和修身自重的道德典范,这才是真正的、弥足珍贵的财富。“耕读传家”遗风犹存,许多人家的门楼上面都端端正正地雕刻着“耕读传家”四个大字。

裴柏村至今都保留着一个中国所独有的风俗:挂旗,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这个挂旗很有讲究,软旗和硬旗。软旗:在旗子上写一些勉励子孙的话放在门楣上,生儿子就写“建国英才、祖国栋梁”等。生女孩就写“巾帼英雄,金枝玉叶”等。硬旗就是竹子。添喜之家还把两棵青青带叶的竹子分立于门框两边,寓意是让孩子茁壮成长,长大要有高尚的气节。

横坡古村

横坡古村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西南,横坡古村已获得山西省最美旅游村、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自治示范村居、中国传统村落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横坡古村的民谣“姚家的圪洞,郭家的湾,李家的吊桥,张家的山”,正是描述着村里根据姓氏聚居、依山就势的特殊居住形态。横坡古村堪称“窑洞博物馆”,受到地形地势和传统聚居形态的影响,村里民房建设沿袭传统习俗,依地势而建各式窑洞类型,包括宅院、石窑、砖窑和土窑洞。

现今横坡古村保存最完整、最珍贵的窑洞式古民居共有六处,即财主张正本的院落和上院街的五座院落。建设成以农业科技观光、科普教育、农耕体验、民俗文化活动为特色的农业休闲观光区,最终打造成集生态性宜居、立体式乡村旅游、特色性商务休闲、规范化配套和谐发展的乡村民俗风情体验区。

尧寓村······尧王故里

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古绛镇尧寓村是古绛大地上一个古老而神奇的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山村。尧寓村之所以引起了海内外专家学者和各大新闻媒体的极大







































白癜风好治疗么
白癜风患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jizx.com/yjbk/92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