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忆陕西旬阳下乡调研

前言:年7月份14号,作为三农社团负责人的我去山西永济蒲韩参加了第十三期农村可持续发展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结业典礼暨青年成长观察交流会。会后,主办方组织了三支支农下乡调研队伍奔赴全全国各地,进行走访调研和实践锻炼。而我下乡地点为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对接人为爱故乡年度人物中国汉江航运博物馆创始人刘贵棠老师,主要做汉水文化调研和口述史的工作。时至今日,不知不觉间竟过去了三年之久,如今再次回顾这段经历,依旧觉得历历在目,难以忘怀。“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雄鹰队”在山西永济蒲韩社区经过为期一个星期的理论学习之后,我们在7月20号正式拉开了下乡的序幕了!此次我们下乡的地方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巴山区东段的旬阳县,同时也是位于汉江、旬河的交汇处。本次下乡的目的是协助中国汉江航运博物馆创始人之一的刘贵棠老师开展对汉江流域汉水文化文史资料收集和调研工作。主要是对城关镇中院村(传统民居保护)和高店铺(码头遗址)等乡镇进行专题采访,并用口述史、摄影等方式对汉江流域传统建筑和民风民俗进行整理和保护。让人们更好的了解我们的过去的时代历史,让“爱故乡”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口号,更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脚踏实地的具体行动。

这次调研我主要从两个大的时间节点来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总结。第一个时间段是从7月20日下乡出发到7月22日。20日早上7点我们从蒲韩出发坐了5个小时车才到了我们即将要开展工作的地方旬阳县城关镇,在下午和晚上我们主要是和刘老师在进行前期工作的对接,在我们和刘老师的精心策划和商量后,我们一致决定在21日和22日去城关镇中院村开展对于传统民居挖掘和采访工作。

这次我们的任务是去当地村庄采访八位老人,访谈的主题是村庄的变迁(历史文化、建筑风格,风俗习惯)和个人经历(主要用来做老人的口述史)。通过为期两天的采访我们大致了解关于村里的一些基本情况,村里的建筑主要是由石头建造,年代久的有60、70年了,当地在很久以前流行“灯会”和“踩船”等一些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村里有一个80多岁的老爷爷还参加过解放战争呢。总的来说,这个村庄可以反应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大家的总体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但是在这个村里,你可以了解到每个人家庭都不富裕或者说还没有达到小康水平,但他们的生活态度、生活习惯、饮食等各方面还是保持在绿色、健康、低碳、可持续的模式上。或许只有在这里我们才还可以看到真正农村的一个缩影。

第二个时间节点是从22日到27日我们主要在城关镇高店铺镇、航远公司、旬阳县档案馆、吕河镇等地方做关于汉江航运历史文化文史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根据我们每天采访资料我们了解到了四个主要大的事件,

一是在年汉江旬阳县境内发生过严重的洪灾,旬阳流域境内沿岸几乎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从能够时候起也就航运开始逐渐衰败,火车和公路渐渐兴起。

第二个是由于在未来汉江旬阳境内兴修发电站,在上游(也就是吕河的一部分居民建筑将要被淹没),其中也包括传统居民建筑。

第三个是关于城关镇老城社区的相关资料,由于老城区有着非常大的开发潜力,所以老城区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在开发的同时也要保护老城区原来居民的利益。

第四个是我们在档案馆初步了解了关于文人民公社、农民合作社的相关史实。总体说来,在为期5天的调研与采访中,我们从多个维度(航运、合作社等)了解了关于旬阳县从50年代到现在的一些大的历史背景,其中也带给了我们非常多的思考,也丰富了我们的认知,让我们收获满满。

个人和团队的成长,第一、在个人作风上,要更加维护团队的整体利益,减少个人主义做法的发生,不要情绪化做事情。第二、在个人思想上,要积极参与都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与建议。第三、在具体行动方面,要有团队合作意识和,一个人可以走的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加远。第四、团队方面,即是团队一份子,也是自我主体的一份子,我们需要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jizx.com/yjfz/1189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