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是:既要用心

但农民的热情超出了预期

这种因无知而带来的执拗的浪费,让郑冰萌生一个念头:请一个专家来,给农民做一次技术培训她让化肥厂牵线,请来了两位老师:一位是西北农业大学的,一位是运城农学院的为了避免冷场的尴尬,她事先联系了村里的80多口人来听课到培训开讲时,共来了400多人

她话不多,说话的声音不大,在说到自己经历的时候有点不好意思;总是带着笑,谦逊中有点羞涩不过她不是没脾气2004年修渠的时候,她让一个说风凉话的钉子户“滚出这个村子”

今年,社区的有机农业规模将达到3万亩,效益能有900万~1500万元“你说办什么工厂能有这么大的利润!”

2010年底,梁晓莉接到在红娘手工艺上班的妈妈的召唤,来合作社上班在经过最初的磨合后,她目前在办公室负责档案和接待山西省永济市区号,每天东跑西颠,干得不亦乐乎在她的感召下,一个同学近期也准备投奔过来

除了梁晓莉,合作社里还有好多“亲情配”而之所以把自己的子女叫回来,用郑冰的话来说,是为了培养接班人“农村越做越踏实,肯定有做不完的事我们觉得,这是100年的事”

像遇到任何一件重大的事情时一样,郑冰召集大家讨论她说,我们当初注册合作社的时候曾说过,用三年的时间,把合作社做好,不行再给两年如果到时候能做好,再说,如果做不好,一分钱不要行不行?有6家合作社当场表示反对,说给钱就要郑冰说,如果光知道要钱,就退出这6家当场退出

跳舞坚持了一个月,舆论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参加的人越来越多,一些之前说风凉话的人也加入进来一位围观的外村人评价说:“这些女的山西省永济市区号没有白活”

培训的效果出奇地好培训结束后,很多人建议多搞几次这样的活动,至少,春夏秋冬应该各有一次但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思来想去,1999年元旦,郑冰辞掉了小学老师的工作此时,她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待了13年,转正在即

她是郑冰,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寨子村人3月24日上午,她坐在村西头合作社的天台上,穿着一件黑色开领上衣,浅红色的围巾松软垂下,头发在后面打了个结身后绿油油的小麦随风摇曳,成片的桃树、梨树、杏树正含苞待放阳光洒在脸上,她一脸惬意

1990年出生的梁晓莉,受不了城市里又小又贵的出租房2010年,她从太原学院毕业后,留在当地一家超市上班一间不到10平米的房子,租金要200多块,占了她收入的四分之一她说,很想念闲置在家乡里的大房子

跳舞永济市卫星地图还收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缓和了家庭矛盾一个过去经常挨骂的男人对郑冰说,现在回家,媳妇不骂他了“女的难道天生就爱骂丈夫?她就是活得不痛快嘛!”

“真正的认证是人心里的认证”

与城里人工作与生活能够区分不一样,农村的家庭生产与生活都在一起一家人长期守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彼此缺点容易发生碰撞,也就容易无事生非李金绒说,以前,过几天就会有一家干仗这些事情像瘟疫一样,容易在村里蔓延,给那些心有芥蒂的家庭埋下冲突的种子

郑冰的这个要求,在有机农业上体现得更具体在她看来,有机农业不仅仅是不用农药化肥,还要先让土壤变得有机有机农业联合社负责人李金绒曾在20里外的一个村庄里,看到过一块被破坏的土地这块颜色暗红的土地,与永济市人民政府市长过度使用化肥农药有关为此,郑冰要求参加合作社的农户要把土地深翻这样不仅让土地透气,也把土壤深处的害虫挖出来,在严寒的天气被冻死

郑冰请市里的妇联帮忙,请来了一位幼儿园的舞蹈老师教大家跳舞郑冰事先组织了24个人,分成4个小组,选出了6个带头人,李金绒和牛淑琴是其中的两个但众目睽睽下,大家扭扭捏捏,跳不起来人群里开始有人说风凉话,有人甚至称她们为“女流氓”郑冰非常气愤,说我们扭个健身秧歌,怎么成流氓了!城里人跳舞就叫潇洒,村里就叫流氓不行,我们非跳不可

苏长业受不了郑冰的“教育”,大吵一架之后,气呼呼地走了

在郑冰看来,看不见的标准更为重要“比如菜有没有用药,客户可能看不见,我们的要求是,不管你看不看得见,我们都永济市卿头镇地图要做,做到良知上确实不用药这个是看不见的信任”

在培训过程中,郑冰发现一个现象:有些家里是妇女过来听课,但她们回家不敢做主,男的怎么说就跟着怎么做,培训的效果因此大打折扣郑冰意识到,这是观念的问题但怎么改变呢?

对郑冰来说,这些既是人道,也是商道

要钱还是赚钱

2001年,郑冰去了一趟武汉她看到有人在街上跳舞,秩序良好,神采飞扬她很羡慕,决定回去也组织村里人跳舞

领导的这番表态,在合作社内部引起了波动有人说,郑冰,你应该到外面要钱去也有领导偷偷给她做工作,说要钱比赚钱快但郑冰认为,在合作社还没有探索出一条自我生存的道路之前,跟政府要钱弊大于利,它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干预由于在这个问题上争执不下,有些人离开了合作社永济市人民政府

郑冰对造假的态度是:发现一个,不管之前是否有合同,坚决不收去年,合作社有800多户种了棉花,说好了要去收,有人就开始掺水郑冰把这些棉花拿出来,跟其他的棉花一对比,真相马上大白这样的事情发生后,马上就会在社区公开,对其他的农户是个震慑

郑冰出生在一个家教甚严的家庭父母给郑冰最多的一项教育,是做人一定要是非分明她说,这十多年来她做的很多事,都与要掰扯清的是非有关

慢慢地,有些老年妇女也加入进来,婆媳矛盾也缓和了很多

销售环节,最难控制的是造假寨子村一位村民说,以前的小商小贩,当着农户的面就往芦笋里掺泥加水,农户就觉得造假能多卖钱,想出的招五花八门:往棉花里加砖头、白面、石灰;桃树今天刚打完药,客商明天来了,马永济市卫星地图上就下桃装箱

为了把合作社“做实”,郑冰放弃了政府多次抛来的橄榄枝

郑冰说,合作社工作人员的时间有80%是在地里,或者农户家里“你到地里为果树剪枝,一边剪,一边和农户聊,效果比较好冬天人家在炕上坐着,就看你敢不敢上炕你要是坐在炕上聊,这个工作就是非常到位了” (实习生杨昊和张祎喆对本文亦有贡献)

丈夫谢福政觉得她是多此一举“卖肥料就卖肥料,还搞什么技术培训!”7年后,谢福政被选为小寨村主任,连任至今他与郑冰之间的争吵,也延续至今

寨子村村民牛淑琴说,郑冰对美的东西有一种天生的向往,时而会成为她做事的动力,也让她做的有些事,充满浪漫的色彩有一年,丈夫谢福政送了她一个“爱你一万年”的小桃心,她说,“这几个字我不认识,你山西省永济市卿头镇给我说一遍”

“这是100年的事”

这次“无心插柳”的收获,让郑冰以后在做事时,都会试着和村风联系起来2009年5月,在北京富平学校的支持下,永济市小额贷款公司在小寨村落户虽然合作方有放贷量的要求,郑冰还是坚持把村风纳入放贷的标准比如,她不会贷给打麻将的人,也不会贷给家里收拾得不整齐的人在她看来,这些都是看不见的诚信“闲散时间你都不把家里收拾干净,怎么能证明你讲诚信!”

(来源:中国新闻网)

地方政府还曾经动员她弄一个工厂“你名声这么大,干吗不弄个工厂?!”郑冰不同意2004年11月,村里曾经打算以入股的形式办了一个涂料厂,但由于技术和管理上的差距,最终没办成2006年、2007年,郑冰办了7个工业方面的合作社,也大多失败了她对此有一些反思,认为工业非农永济市人民政府电话村的优势,也非自己所长,不如专注于有机农业

郑冰怎么看这个名字怎么都觉得不对劲“你又没给大家提供科技服务,凭什么叫这个名字?”她跟爱人商量,要么把这个名字改了,要么除了卖肥料,还得把技术讲给老百姓

3月24日,山西蒲州镇寨子村,郑冰在村里的杏花林中摄影/本刊记者韦亮

几经动员,她还是不愿意走到指定的位置,说这是作秀

不要政府的扶持,她还有一个顾虑,就是没法坚持合作社的透明“不管哪条线的钱,都可能有潜规则本来5万块钱,到你那儿只有3万了2万块没了,你怎么公开这事?只有做假账而一旦没有了基本的坦诚,合作社就完蛋了”

没有工作的时候,郑冰会要求这些年轻人到农户家里或地里调研,了解农户的需求,并把这些信息提供给相应的部门比永济市人民政府网站如有一家人特别会剪纸,就把他介绍给手工艺部门,有一家需要种核桃方面的培训,下一次培训时就要通知他

乡土里的合作社

她不愿意拍照

现在,合作社生产的小麦,已经和运城的馍厂对接起来了西安的一个养猪场,也过来要买麦麸郑冰说,这些农产品上下游的产业链,是留给年轻人的机会

郑冰出名后,永济市曾在寨子村开过现场会市委书记和市长号召各部门给予支持市长说,这个事,要落实在年终的政绩上;市委书记更直白,说挣个十万八万不嫌多,三万五万不嫌少

如果不是跟人吵了一次架,郑冰可能至今还在附近的乡村小学教书

现在,合作社共有60多位年轻人他们有的是员工的子女,有的是离开后又回来的,也有几个是从运城农学院招来的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排斥山西永济市贴吧城市

但产业链的拉长已箭在弦上去年,香港的合作客商迈思国际希望把籽棉变成皮棉,她就选了一家皮棉厂;对方又希望把皮棉变成纱,她就选了一家纱厂;对方希望扎花,她又找了一家扎花厂

从1998年起,郑冰已在这个村里“折腾”了14年如今,她是蒲(州)韩(阳)社区(农民协会)的理事长这个协会下面有28个合作社,覆盖了蒲州和韩阳镇的43个自然村

本刊记者/韩永

红娘手工艺是协会成立较早的合作社,它的第一笔生意是生产200个包大家做得很用心,觉得比样品做得还好但郑冰在检查时,发现有28个包做得不是很到位,要求他们返工工作人员很委屈,说我做这个活比做家里的活还用心,为什么还要吹毛求疵!这件事对郑冰触动很大,她为此专门开了一个讨论会,讨论“用心了,是不是就可以不要陕西省永济市邮编一个标准”结论是:既要用心,又要有标准

郑冰说,她不是反对国家给政策,但她认为要钱不是一个正确的路子“注册一个合作社太容易了五个身份证,再加不到100块钱,就行了难的是找到一条发展的路子这时候不能有依赖心理”

牛淑琴说,在农村,话语权往往掌握在两类人手里:一类是强势者,另一类是造谣者其他的人或碍于情面,或出于自保,很少有人挑战这一权威所以,村里人往往是非不分她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在和这些现象的互动和较劲中不断往前走

跳舞与村风

在施肥和管理环节,农户之间会形成一种相互监督“农村是一个没有秘密的地方谁上了农药化肥,马上就有人知道”为了服务农户,以前位于黄河滩的农资店,已经发展成4家连锁店,都已经加入合作社,主要销永济市虞乡镇邮编售有机肥在农机店的显要位置,挂着化肥农药如何危害人类和农作物的宣传画

2009年,又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7年7月份生效后,各地都出台了一些扶助措施当时在村里做主任的丈夫带来了一个消息,一个村只要报5个合作社,就能给钱此时,郑冰旗下已经有了28个合作社

在寨子村采访时,记者发现,村民斥巨资盖起的房子大多空置在城乡之间往返颠簸的农民,正在陷入这样一个悖论中:他们把从城里挣来的钱,拿来在农村盖房子,却又任其闲置;而自己在城市里的居住条件又非常不堪也就是说,他们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浪费在了农村空置房子的折旧上

那是1998年的春天,正是给芦苇施肥的季节前一年冬天,郑冰的爱人谢福政在离寨子村1000米左右的黄河滩上,办了一家永济市人民政府市长“科技服务中心”,卖化肥农药

对这些年轻人,郑冰有三个要求:一、种一亩地;二、有一个合作社;三、跟进一个村“这是最基础的工作,要先从这儿做起”

对孝敬老人的鉴别则更为细致比如,看你叫不叫老人爹娘;到冬天,看你盖的被子重,还是给公婆盖的被子重“有的老人被子10多年都不换棉花,能说你孝顺吗!”还要看你给不给老人买新衣服,给不给老人做寿“不给老人做寿,给孩子过生日就没道理”

争吵引发的事业

农村不是缺少机会,而是缺少踏踏实实寻找机会的人

这一天,有一个叫苏长业的村民来买化肥两亩半的芦苇,他要买800块钱的化肥郑冰告诉他,这些地300块钱的化肥就够了,多了也是浪费苏长业急了:你卖化肥的还嫌我买得多?他从兜里掏出800块钱,甩在那儿,说山西永济市旅游景点,我有现钱,不赊你的账!

郑冰说,真正的生态产品不是一个商标以前香港的合作伙伴问她要不要认证,她说不需要“我觉得真正的认证是人心里的认证”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jizx.com/yjfz/26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