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爱玩儿淮阳太昊陵东汉陈王墓开封宋
在中华文明中,有七大始祖。
1、黄帝: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乃五帝之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造舟车、定历法、制音律、创医学、演算术、发明指南车,等,也是“鼎、井”的发明人,与岐伯讨论病理,作《黄帝内经》。
2、炎帝:即神农氏,或称烈山氏,又称赤帝。他是中国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距今年(另有称年、年)左右生于宝鸡姜水之岸,他三岁知稼穑,长成后,身高八尺七寸,龙颜大唇,人身牛首。相传炎帝发明陶器,开辟集市,削木为弓,以威天下。他发明耒耜,遍种五谷,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因此号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健康保护神。
3、伏羲:龙图腾的确立者,华夏民族三皇之一,亦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楚帛书记载其为创世神,是目前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风姓,又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史记中称伏牺,后与太昊合并,在后世被朝廷官方称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燧人氏之子,生于成纪,定都在陈地。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
4、女娲:《山海经》记载“娲,上古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娲”这个象形字,忠实记录了女人用口将食物吃进身体内,以此辨别食物。化万物是辨别万物寻找食物的过程,直到今天,什么植物能吃,什么有毒,是娲的功劳。女娲又称娲皇、女阴娘娘。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又因世间天塌地陷,女娲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补天救世。她开世造物,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5、有巢氏:早于炎黄。有巢氏,简称有巢,号大巢氏。五氏之一,是昊英氏之后的又一位远古时代部落首领,居住在古黄河下游一带,有巢氏生活在距今约几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那时古人居无定所,饱受禽兽蛇虺荼毒,有巢氏教人构木为巢穴,使原始人类的生存率也大为提高。开创了巢居文明。
6、燧人氏:生卒年不详,风姓,简称燧人,尊称燧皇,燧明国(今河南商丘)人。几十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燧人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钻木取火,成为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被奉为火祖。燧人氏死后葬于商丘古城西南三里处的燧皇陵。华夏文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燧人氏,燧人氏是中华民族可以考证的第一位祖先。
7、舜(约公元前-约公元前),姚姓,妫氏,名重华,字都君,谥曰舜,中国上古时代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建立虞国,治都蒲阪(今山西永济市),被后世尊为帝。《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是道德文化。是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捩时期的中华文化。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
伏羲的出生地有东、西、南等多种说法,历史上的史料亦说法众多,这里不做探究。《五帝纪》载:“帝太昊伏羲氏,成纪人也。以木德继天而王,都宛丘。”传伏羲建都于宛丘,宛丘古时称陈州,就位于今天的河南周口淮阳县。为了祭祀伏羲,缅怀先人,后人为之建庙立碑不少,但伏羲葬在何处,在全国有地可查的有两处:一曰山阳高平(今山东微山县),一曰河南陈州(今河南淮阳县),希望未来都有机会去到,连同甘肃天水的伏羲庙、河北石家庄的伏羲台。这次,先到淮阳县的太昊陵,走上一走。
太昊陵庙,中国十八大名陵之首,占地亩。始建于春秋,增制于盛唐,完善于明清,岁月年,历代帝王51次御祭,民间的祭祀活动也绵延千年历久不衰。每年初春时节,二月二庙会达数十万人,历时一个月。农历每月初一、十五,也有盛大祭祀活动。在年以“单日参拜人数最多(约82.5万)的庙会”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太昊陵祭祀活动,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民间庙会已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几图来自网络,大伙儿可一观盛景。
庙会上有豫剧大戏,有各种手艺人,有朴实单纯的民间玩具。如太昊陵北边的白楼镇庞庄村,就是远近闻名的布老虎制作专业村,最繁荣时家家户户都加工布老虎,手绘、点画、老虎内腹装草糠、锯末、黄布包皮。现在所制作的布老虎与祖辈传承下来的传统技艺不同了,新式的刺绣加丝棉工艺,慢慢在取代传统技艺。
淮阳人喜爱老虎源于伏羲兄妹成婚的传说。相传,世上只有兄妹二人后,为繁衍人类,他们各自去寻找配偶,但遍寻无第三人,便商定滚石为媒,合而成婚。伏羲羞于看见妹妹,遂自变老虎,以草遮面,与其妹成婚,使人类得以延续。因此,布老虎已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装饰品和玩具,是后人对人祖伏羲、女蜗的怀念与敬仰,成为早期人类繁衍崇拜的物化和象征。
淮阳泥泥狗是河南著名的特色传统手工艺品、泥塑艺术品。泥泥狗是太昊陵人祖会中泥玩具的总称,是一种原始图腾文化下产生的独特民间艺术,又称陵狗。表现的题材十分广泛,天上飞禽地上走兽无所不有,造型虚幻、神秘。林林总总的怪异形体中有九头鸟、人头狗、人面鱼、猴头燕、蟾蜍、晰蜴、豆虫、蝎子等,还有各种抽象变形的怪兽复合体共约余种。泥泥狗是斋公香客们避灾求福的神圣之物。年11月,淮阳泥泥狗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太昊陵庙以伏羲先天八卦之数理兴建,是中国帝王陵庙中大规模宫殿式古建筑群之孤例。全庙南北长米,分外城、内城、紫禁城三道皇城。全陵有三殿、两楼、两廊、两坊、一台、一坛、一亭、一祠、一堂、一园、七观、十六门。几十座建筑主要贯穿在南北垂直的中轴线上,如果把南北大门层层打开,可从南面第一道门直望紫禁城中太昊伏羲氏的巨大陵墓,号称十门相照。
太昊陵内主要景点包括中轴线上的一系列建筑——午朝门、道仪门、先天门、太极门、统天殿、显仁殿、太始门、八卦坛、太昊伏羲陵墓、蓍草园等构成的主景区,及附属的独秀园(原剪枝公园)、碑林、西四观、岳忠武祠、同根园、博物馆等几部分。
先天八卦坛之后便是紫禁城,城内是伏羲氏的巨型陵墓,陵高十寻(一寻相当于今8市尺)。方座边长米,上圆下方,取天圆地方之意。陵墓前竖有一块巨型墓碑,高3.46米,宽80厘米,字大径尺,既无题跋又无年款。
陵墓的后面是蓍草园。《淮阳县志》记载:“太昊陵后有蓍草园,墙高九尺,方广八十步。”传说伏羲就是根据白龟龟背图案,采来蓍草“揲蓍画卦”,创下了先天八卦,所以被称为“神蓍”。据说全国只三处生长此草:一为山东曲阜,一为山西晋祠,再就是太昊陵。因此草稀有,历代帝王每当春秋二季派大员前采朝拜人祖,返京复命时都必须带回一束蓍草作为到了太昊陵的信物。
在太昊陵中,我们见到一些女性在跳奇怪的舞蹈,她们站在殿前石阶上微微起舞,后查才知是一种原始巫舞,名为“担经挑”,用来颂扬伏羲功德,只不过她们跳的是简化版。在传统表演中,舞者需全身穿黑色服装,黑鞋绣花,黑头纱长约五尺。舞姿大致有三种:剪子股、铁索链、蛇蜕皮。这三种队型有一个共同特点,舞蹈者走到中间一定要靠背而过,身后的黑纱长尾碰绕在一起。担经挑传女不传男,是远古时“花龙会”流传下来的。花龙指伏羲女娲,伏羲为大龙,女娲为小龙;花,指以担花篮形式兴起的祭祖活动。担经挑表演节奏慢时,步履像蛇在蠕动;节奏快时,又像蛟龙在盘旋。它由蹬步、大跨步、越步、碎步、交叉步、移步、跌步等动作构成,配合发自内心、亦庄亦谐的唱词,秉承了祭祖、娱神、求子等传统信仰。
太昊陵游毕,时间还早,想着去东汉陈王刘崇墓看一看。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查了一溜遍也找不到,在烈日下,进了家泥泥狗店,带了它们回家。
之后查到刘崇墓在淮阳县城北关东侧段庄西南部,我们就往大概的方向进行,在依次问了复印店的小哥、坐在三轮车上的大爷后,如愿找到!感谢他们!
东汉陈王刘崇墓发掘于年8月,属东汉中期偏晚,距今近两千年的历史,它是近年来我国发现的汉代墓葬中,规模最宏大、形制最奇特、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砖石结构墓穴,犹如一座地下迷宫,河南仅有、全国罕见。(以下图片均来自网络)
该墓考证建于公元年,刘崇于年葬于此。墓室面积东西长28.3米,南北宽18.2米,出土稀世珍宝上千件,如银缕玉衣、画像三层石仓楼、长袖玉舞女、辟邪灯、扶几、龙形玉佩、铜车马饰、五铢钱、货泉钱、汉砖砚、石猪、石鸡、陶器等,特别是带“安君寿壁”四字墓砖,更是少见之珍品。陈顷王刘崇墓早年多次被盗,但从余存的部分文物也可窥视出该墓的历史价值。(以下图片均来自网络)
东汉陈王墓比北京定陵早年,比洛阳古汉墓大几十倍。地下宫殿里陈王刘崇至今尸身不化、真身不变、身穿玉衣、口含夜明珠,并有陪葬舞女相伴。左、右耳内画像三层石仓楼、铜车马、陪葬品应有尽有。但不知何因,此墓目前不对外开放,所有之一切只能依靠想象。
并不遗憾,以后有机会再来吧。
回程路过开封,哈哈,金明池遗址玩一玩,然后用宋门的夜市为此次出游画上个大大的完满句号!
河
南
,
真
的
很
好
玩
!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jizx.com/yjfz/8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