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人的乡愁是什么大家说说看

万水千山总是情,看看调料行不行!

吕封调料:

乡愁

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乡愁是什么?

乡愁是对故乡的一种记忆,是一种情结,一种家乡发展变迁的历史积淀,承载着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和家国持久情怀。

这次在编撰“永济乡风民俗”一书的过程中,收集到了常旗营村、王店村、伍姓湖村、黄家窑村、枣圪塔村、关家庄村、赵伊村、高市村、南湖村等村志,提供了大量的乡村素材。

村志是以某一个行政村为记述范围的志书,全面记载了乡村地理、历史、农业生产、经济、风俗、文化、教育、物产、人物等方面的状况。村志充满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可以反映普通人的生活、情感,当地村民可以从村志中了解本村情况,热爱自己的家乡,建设自己的家乡。村志是乡村的百科全书,也是乡愁的重要载体,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乡村发展史。

在《常旗营村志》上,我们看到了该村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修渠排碱,打井浇地,造福百姓,看到了常营村的特产--挂面加工。在《南湖村志》上,我们看到了该村解放前后人们生活对比,村庄生产发展过程。在《伍姓湖村志》上,记载了该村普通村民吃穿住行的前后变化,反映了时代发展进程。

乡愁是什么?

乡愁是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乡愁是那故乡的老屋,乡愁是家中的老母亲,乡愁是那乡间的小路,乡愁是儿时的足迹……

这次也收集到了许多普通民众写的文章,他们回忆亲人,思念家乡,难忘故土,一座山一湾泉,一捆柴一碗饭,一盏油灯一盘土坑,月亮下面纺线线,炊烟升起饭菜香,用他们亲身经历写下了淡淡的乡愁。

来自长杆村的李军豫,长年外出开饭店,业余时间创作了《赶庙会》《老布鞋》《结婚喜宴》《一碗烩菜》等文章,那份浓浓的乡情跃然纸上;老家在舜帝村的廉为民,平常收集整理舜帝文化,业余写作了回忆文章《如烟往事》;退休干部杜仁艳,把一些身边小事和家乡人物故事,编写了十多篇文章;一些在外在本地工作的永济人,闲暇之余,编写记忆中的家乡事,说一说心中的思念。

值得称赞的是下朝村任俊娥老大娘,71岁时撰写了一本27万字的回忆录《咱女人这辈子》,被誉为“当代农民第一书”。这本书运用普通农民的淳朴语言,描述了农村一些看似琐碎的生活旧事,展示了一幅永济农村的生产生活画卷。

乡愁是一种回忆,点点滴滴的过往,随着年岁的增长而散发出陈香;乡愁是对故乡的山水草木、风土人情,根植于内心的牵挂和难以割舍的眷恋。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的推进,年轻人进城务工经商,曾经小巷老街,萤火蝉鸣,田园风光,已渐渐远去。

“乡音亘古今,乡愁暖人心;走遍天涯路,最是乡情深。”我们有着很深的乡土情结,虽然在外工作,总是喜欢回老家看看,和乡亲们说说话,家长里短,嘘寒问暖,一声声亲切的话语,传递着淳朴村民的问候、亲热。

有一年春节,我拿着相机在家乡拍照,遇到了几个小孩正在吃糖葫芦,拍了几张照片,这时有个小孩问:“你是谁?”

“我是谁?”猛然警醒,自己离开家乡已经30多年了,我不认识他们,他们也不认识我了。正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我们远离了故乡,我们的孩子也远离了故乡,今天我们重拾久远的记忆,回想那不曾忘却的思绪,记住乡愁:乡愁是慈母手中的那根丝线,缝缝补补的岁月还那么好看;乡愁是老家屋顶上的那缕炊烟,远远近近的呼唤还那么温暖。乡愁是故乡门前的那条小河,活蹦乱跳的童年在心中撒欢;乡愁是老家树冠上那只鸟窝,岁岁年年的梦里总能孵化春天。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就记住了梦的来源;记住乡愁,只要一声轻唤,就拨动了思念的心弦。

阅读原文,进入永济特产调料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jizx.com/yjny/100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