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品赏析李唐采薇图画里画外话民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适安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唱《采薇歌》、赏《采薇图》,赞伯夷、叔齐两兄弟宁赴黄泉也“不食周粟”,画里画外尽显民族气节!
《采薇图》是一副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描绘的是一个流传久远的历史故事:商朝末年,孤竹国的国君决定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国君去世后,叔齐坚持要把王位让给长兄伯夷,伯夷坚持不受,说他不能违背父命。为了让弟弟叔齐从容继位,伯夷悄然出走。得知此讯后,叔齐也义无反顾地放弃了王位,随兄而去。多年后,二人投奔西伯侯姬昌。姬昌去世后,他的儿子姬发号称武王,后来武王要兴兵讨伐商纣,二人立刻赶到武王面前谏言制止,认为臣子造反,讨伐君王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但武王未听,夺取了政权后,天下改称为“周”。伯夷、叔齐深以为耻,决心不再吃从周朝土地上收获的粮食,于是隐居到首阳山(今山西永济县境),靠着采掘些野菜度日,最后饿死在山里。他们这种“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行为得到普遍推崇。李唐以此为题画出《采薇图》就是对那些苟且偷安、舰颜事敌的北宋臣子们的辛辣讽刺。
南宋李唐《采薇图》绢本淡设色,纵27.2厘米,横90.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上正面坐着的是伯夷,面带忧愤,侧身坐的叔齐右手按地向前倾身在说着什么,左手指点着,或许是在安慰他哥哥,或许在吟唱《采薇歌》。伯夷双手交叉抱膝侧头倾听,清瘦的面容露出刚毅之色,双眉紧皱,目光坚定。以叔齐的匍匐,反衬出伯夷的高亢坚定。整个画面人物给人一种平和安然的感觉。清代张庚在《浦山论画》中评价这件作品时说:“二子席地对坐相话言,其殷殷凄凄之状,若有声出绢素。”现在看来确有同感。
《采薇图》局部
摆放在二人面前的篮子和镢头是采薇的工具,作者着意刻画这一小小的细节,不仅更加突出主题,更使画中人物有了一种怡然自得、随遇而安的情致。一条逶迤蜿蜒的小溪从崖下流过,使构图更加丰满,画面豁然开朗。小溪的流动不仅使视野中的景物显得宁静、肃穆,同时也增强了虚实对应,作品也显得更加自然灵动。
该作品用笔精练而又富于变化。我们看到叔齐后背以及右边袍袖的线条,衣物的皱褶都刻画得非常到位。为了表现衣服的麻布质感,李唐用笔简劲锐利,线条挺拔,轻重顿挫似有节奏,墨法枯润适中。画中兄弟二人都还保有清朗俊雅的形象,在肌肉部分的用线较为柔和,须眉笔法精细且多变化,使须眉显得蓬松,至于胡须、都细细描绘层层染色,从其用笔可以清楚地看出,李唐对李公麟白描技法的继承和发展。背景部分用笔较为豪放粗简,树干和近处的夹笔树叶线条粗壮,行笔扭曲不失刚正,老松主干两边用浓墨侧锋,暗部以浓墨细笔勾出松鳞,充分表现了老松厚重的质感与体积。柏叶点染细密,浓淡变化细微。
画中主食“薇”(野豌豆的一种)只是小小的一篮,而松与石成了此画的大写部分。伯夷与叔齐附近有几棵树,树貌倾斜奇倔,展现的是历经霜雪而不屈的坚韧生命力,特别是伯夷前后那两株松,蔓藤缠绕,沿着树身,自在地与松树交织共构出一道绝佳的屏风式背景。再往后是呈直立面的峭壁,李唐以大小斧劈皴直劈横扫,松表气节,石喻坚贞,映衬伯夷与叔齐的志气。有精神食粮在,食物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李唐用特殊的笔法来塑造衬托画中人物的性格及心理状态,彰显了伯夷、叔齐鲜明的个性,气节操守更是在这种烘托下坚定不移。
从《采薇图》的创作背景而论,李唐能在宋廷“建炎南渡”时期不背弃故国,甘做偏安遗老,不为金人效力,这一点足以印证他崇尚“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民族气节。崇尚气节一直是中国自古以来固有的道德标准。时至今日,我们对于李唐舍命南逃的举动还是应该称道的。中华民族虽然是由多个民族组成的,但金国对北宋的战争毕竟是不正义的。从李唐的这一举动可以看出他的立场和气节。正是因为他自身所具有的这种民族气节,才会鄙视那些甘于为金国效力的北宋臣子。于是,他创作了这具有讽刺与警世意义的《采薇图》,并着力刻画了这两个在古代宁死都不愿意失去气节的历史人物。李唐采用这个历史故事来赞誉保持气节的人,谴责投降变节的行为,在当时南宋与金国对峙的时候,可谓是“借古讽今”,用心良苦。
李唐的山水画风早年师法荆浩、范宽,是明显的北方山水风格。南渡后,用笔开始刚劲,全景式山水构图也被改变为截取自然山水局部。斧劈皴法在作品中粗放强烈,方折硬劲,开南宋山水画之先河。所谓“刘、李、马、夏又一变也”,“李”就是李唐。李唐到了南宋实际上是南宋画院的老师辈,他到了南宋画院已经是近80岁的老人了,可以认为他是南宋画院的创始人。
画家简介
李唐(约-后,另一说约-后),南宋画家。字唏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初以卖画为生,宋徽宗赵佶时入画院。南渡后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擅长山水、人物。变荆浩、范宽之法,苍劲古朴,气势雄壮,开南宋水墨苍劲、浑厚一派先河。晚年去繁就简,用笔峭劲,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画水尤得势,有盘涡动荡之趣。兼工人物,初师李公麟,后衣褶变为方折劲硬,自成风格。以画牛著称。李唐师承古人而超越古人,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四家”。存世作品有《万壑松风图》《清溪渔隐图》《烟寺松风》《采薇图》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jizx.com/yjny/14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