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李波我的山村奶奶
在山西晋南,九曲黄河的大拐弯处,有一座雄伟的中条山,这里有著名的自然风景—五老峰,我的家乡就在山脚下—永济市虞乡镇黄家窑村。这里山青水秀,一个有上千口人的小山村,我和奶奶就生活在这里。
奶奶出生在年正月19,是西头程家的二姑娘。在那个年代,小山村安静详和,人们过着平静的生活,虽然自然条件有限,但大家依然安居乐业,安份守已,没因外界的变化而有所起伏。奶奶就在父母亲的呵呼下,幸福地成长。但也同当时所有的姑娘一样,缠起了一双脚,这给以后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妨碍。
当奶奶长到11岁时,家中突起变故,年轻的父亲在秋天里,上树摘柿子时,不小心从树上掉了下来,重重地摔在了地堰边的渠塄上。虽然经多方救治,父亲还是在第二年的收麦前,不幸病逝。父亲的英年早逝,给家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家中一下子变得不象个家了,四个女人(奶奶的奶奶、妈、姐和她)在一起,地里活干不了,牛也喂不了,母亲就带着她姐妹俩去了邻村的舅舅家。
奶奶说起父亲,总是不停地落泪,她们一直停到奶奶的姐姐要出嫁,才回到村。“本想给我妈招个男人,却遭到程姓家族的反对。拖了好几年,才到外村招了位木匠。”
奶奶后来嫁给了李家巷的李姓小伙,名叫李建旆,家庭还算可以,有一二十亩地,这在当时,就算是上等好光景了。
但好景不长,日本鬼子进村来了,逼迫老百姓种大烟,家里的五亩好地,都种上洋烟。爷爷也就从此开始了吸食洋烟,不仅吸光了田地,而且变卖了房产。没几年光景,家产被变卖了,住在别人家,加上山里有土匪,村里有日本鬼子,整天东躲西跑,吃了上顿没下顿,饱受饥寒之苦。
等到当地解放了,重新有了家,分到了田地。爷爷也开始醒悟,知道要出力干活挣钱养家糊口,却在年在山里烧木炭时,不幸遭到坏人迫害致死。
中年丧夫,人生不幸。奶奶,那年才35岁,为了给爷爷之死讨个说法,开始了艰难的告状之路。她跑到虞乡县城,到过运城行署、省上,还专门去过北京递状纸。
哭过长夜,才知平安是什么;求人办事,才知出门是多么难。
“不知跑了多少遍,求过多少人,到头来只得到斤麦子。没法啊,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理。”
奶奶,没有再婚,从小抱养的女儿,完小毕业后,录到了运城工作,她就一个人孤独地留在家中。
那时,村里开始搞四清、社教运动,开始农村合作社,后来又是人民公社,吃食堂饭,还有文化大革命。奶奶就一个人艰难地度过这些岁月,饥饿、困苦、劳动,奶奶适应着新的生活。奶奶,积极地和大家一起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按点出工,挣工分,养活自己啊。勤劳、纯朴的奶奶,抽空还要纺线织布,养猪养鸡,总是不顾自己的一双小脚所带来的不便,和大家一起天不亮就下地干活;麦收秋种,夏署冬寒,奶奶的辛苦劳作,在那个年代,一年到头忙活下来,分不到多少口粮,生活过得十分艰难。
孀居的奶奶,从58年开始在村里做接生工作,一干就是40多年。她走遍山村的家家户户,不管白天黑夜,不管天阴下雨,不管陂陡路滑,她都亲临现场,为产妇忙前忙后,把产妇、新婴的安危放在第一位。在接产的五六百个孩子中,没有出现一例事故。她,拥有一颗炽热的爱心、博大的情怀,把许多家庭存在的婆媳矛盾一一化解,说服临产的媳妇要尊敬老人,坐月子还需要老人的照料,说服生气的婆婆要爱护儿媳妇,当老人要心胸宽点,她不仅给家里迎来了可爱的小宝宝,而且送来了婆媳和好、家庭和睦;她,正是在这一天天、一年年,在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平凡小事中,表现了一个人的高尚情操,体现了一个人的崇高品格,不以家贫、家远而不赴,不以事难、事险而不为,在这普通、平凡当中孕育着奶奶的纯朴与伟大,也受到了全村乡亲们的爱戴和尊敬。
在村里,村民们一说起奶奶,就会提到奶奶的接生事情,都会感激奶奶的。“你奶是咱村的活菩萨,她为咱村的计划生育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奶奶,黄窑村人为能有您这样一位伟大的奶奶而感到幸福;奶奶,您虽然没有自己的亲生儿女,但我们永远是您的孩子,黄窑村的孩子永远都是您的孩子!
由于在农村接生工作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多次被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受到村里、虞乡镇表彰,并在年被评为永济县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
在奶奶48岁那年,抱养了小孙子,那个孩子就是我。
从此,热爱孩子的奶奶又有了新的事情。抚养一个孩子,不容易,吃喝拉撒,冬夏冷热,每天都要奶奶的精心照料。祖孙二人,相依为命,互为依靠,奶奶抚育孙子,我也给奶奶带来了欢乐。我在一天天地长大,奶奶在一天天地变老,我要上学读书,后来还考上了大学,从奶奶身边离开了。奶奶,年老体弱,还在为孩子上学操劳,每年元费用,却苦了奶奶。奶奶一人在家养兔、养羊,一点一点积攒学费。
当我参加了工作,成了家,90年有了自己的孩子时,奶奶又以73岁高龄来到城里,照料起了小重孙子。
奶奶在城里已经住了21年了,大家和睦相处,其乐融融,我们孝敬奶奶,尊敬奶奶,奶奶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我们的家庭,两次被永济纺织厂工会评为五好文明家庭,一次被山西省纺织厅评为五好文明家庭。
在年的5月13号的晚上,奶奶起来方便时,不慎跌了一跤,造成了下肢骨折,因年龄过高,没法救治,奶奶就卧病在床,每天需要我们的侍候、照料。虽然奶奶90多岁了,眼睛看不见了,耳朵也有点听不清了,但奶奶的精神状态很好,思维非常清晰,记忆力特别好,对平常的事情总能说出来。
但在后的秋天,奶奶开始情绪烦躁,吃饭明显减少了不少,总是不停地念叨着她的已故亲人,说自己想死去,不想再麻烦孩子了,都活了九十多啦,还要活到啥时候啊。秋雨连绵,潮湿的天气,让奶奶更加不安,总觉得身体上痛痒难受,坐卧不宁,但说出话来,还是清晰的。
到了11月6号,奶奶开始饭食不思;最终,于8号早上,奶奶不幸离开了这个世界。
奶奶一生积德行善,村里的乡亲们听到了消息,纷纷前来问候、吊唁、帮忙,村里为奶奶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就连上天也会知道奶奶的恩德,送给了我们三天好天气,让我们顺利地安葬了奶奶。
人生难得九十,奶奶能活到九十四,不容易啊。九十四年的风雨历程,记载着她不同寻常的人生足迹:幼年丧父,中年丧夫,四十年接生,五十年劳作,六十年孀居,充满了坎坷、曲折的一生,经历了生命的苦难和艰辛,写下了人生不屈与奋斗,洒下了多少血汗泪水,真实地感受了人生的的悲欢离合。
我就根据奶奶的叙述,为奶奶编写了一本书《山村奶奶--程艳兰》,全书12万字,是一本记载奶奶一生沧桑的回忆录,着重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奶奶一生传,深深亲人恩,浓浓乡土情。书中的奶奶,有她近百年的人生,有她的春种秋收,她的巷道邻居、家长里短,从奶奶身上,可以看到上世纪农村普通妇女的缩影,可以看到山村百姓平常的生活起居:拾柴、担水、锄草、看娃、晒柿子、烧火做饭、田间干活,以及社会变革给农民带来的各种变化。
逝者长逝亦,但作为奶奶抱养的孙子,最疼爱的孩儿,我把这份思念之情,转化成了这一篇篇文章,让奶奶的清贫、善良、淳朴、勤劳一生,都保留在这字里行间,永远地记录在册。
作者简介李波,
年出生于永济虞乡镇黄家窑村,年太原理工大学纺织专科班上学,年到永济纺织厂工作,年工厂破产了,外出打工。闲暇时,为奶奶撰写人生回忆录--《山村奶奶》;从年开始,为山村收集、编写人物故事、乡村见闻等,让逐渐空村的村庄,有一份山水画卷,有一点值得记忆的乡愁,年编辑村书《山清水秀--黄家窑村》。平常教小孩学围棋,空闲时,外出拍摄、写作,已在《今日头条》上,发文35篇,阅读量达75万多次。关于我
面对流俗保持清醒,面对庸俗坚守个性,面对世俗敢于突破,面对泛滥敢于摒弃,从而高扬精神的旗帜,做一个千万人中独特的我
关于我们:
《我在河之东》,致力于打造网络时代的新河东,精致而高雅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和方向。有您的参与和陪伴,未来的日子会更精彩。如果喜欢,欢迎北京白癜风哪家好天津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jizx.com/yjny/6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