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闪耀着父辈的光芒

两弹一星闪耀着父辈的光芒散文\陈晓莲 编者按 

前几日看到永济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退休职工陈晓莲大姐回忆父亲的文章以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部队,一个极为神秘的番号,而我们河东人,陈晓莲的父亲就在其中,默默无闻地为我们祖国实现两弹一星,建设核武器,常年驻守在马兰基地---罗布泊西端一片戈壁滩上奉献着青春和生命……尽管他们只是千万军人中的一员,但蘑菇云的升起也有他们的功劳,“两弹一星”也同样闪烁着他们动人的光芒。

因此,在这里我姑且不论文采,只说感动和崇敬!

今日头条回忆父亲

年八一建军节前夕。经友人提醒,坐在电脑前,当屏幕上跳出:工程兵五十四师,部队,团,团这些记忆深处久违的名词时,心情很兴奋。当在一份工程兵建筑第五十四师序列表里,突然发现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五十四师司令部军务科科长陈思明。一下不知说什么好了。这个人已经去世三十五年了!以为也只有儿女还能记得他,没想到历史还没忘了他。这个人不是别人,他就是我的父亲。

父亲十五岁参加革命,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全国解放后继续在军队服役。所在工程兵五十四师部队是一支英雄的部队。

网上一篇文:(神秘之旅“”部队大掲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里有两支神秘之旅---代号为“”,“”部队,一支作为首都卫戍区中央警卫团的部队,您可能耳熟能详,而另一支披着神秘面纱的部队长期不为人知。它就是当时担负着国防机密工程----完成“两弹一星”核计划的军委工程兵五十四师的代号。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它虽然在年大裁军中退出了解放军的序列悄然消失,但前后数十万为国防建设挥洒热血热汗的工程兵五十四师官兵的丰功伟绩,永远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网上还有当年的一则新闻:当年首都举行军民联欢晚会,毛泽东主席一手拉着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上将的手,另一只手拉着国防科委张爱萍上将的手,笑声朗朗地欣然说道:“祝贺你们,你们(特种工程兵)立了功,他们(国防科委)出了名。你们做了窝(建成两弹基地),他们下了蛋(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我们中国人说话开始算数,你们都立了大功!”网上还有这样的描述:年10月,随着罗布泊上空一声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新闻记录片里,蘑菇云升起时,甩帽蹦跳欢呼的就有五十四师的官兵。

因为有保密制度的规定,父亲从不说他具体干什么工作。家人只知他是工程兵,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盖房子挖地道,工作艰苦积劳成疾,正值壮年就因病离职休养。知道他去过新疆马兰,马兰基地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中国军人在罗布泊西端一片戈壁滩上建设而成。马兰是中国核武器的摇篮,曾经在地图上无法找到的地方。而我们多年来只知他在马兰落下一身毛病。他去过酒泉,当年从酒泉回来探亲,我还记得父亲给我和姐姐从军人服务社里买回来的布料,每块都是七尺,裁衣裁裤都够。也不知酒泉是国家重点武器靶场,两弹一星核武器的重要基地。父亲也去过四川涪陵,还记得他给弟弟买回来一双鞋子。正是文化大革命动乱时期,四川兵工厂多,武斗两派把坦克大炮开到了街上。家人担心他的安全。却不知他在涪陵干什么。不可能知道他干什么,年,绝密级军事机密,涪陵工程才解密,年部分工程才对外开放。那是一个号称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为制造原子弹提供核原料的地下核工厂。因为国际形势的变化,工程没有完工就停了。我小时候有关父亲的零碎记忆,被网络上的各种解密各种回忆串成了一个完整的记实场景。值此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向记忆中的特种工程兵五十四师致敬!向英雄的致敬!向父亲等老一辈军人致敬!

年八一建军节来临前夕。网上看到一篇配图文章。绝密档案:隐藏在重庆山体里的“世界第一核军工巨洞”这篇文章反映了上世纪60年代中期,特种工程兵54师部队,在四川重庆涪陵地区修建代号为的地下核工程的一段历史。在网上这篇配图文章中,发现一张疑似有父亲的黑白老照片。(几个官兵抬管道,右边第一人)翻出家中保存老照片(四个军人编写军战史留念,左边第一人)比对之后,像是同一人。时间地点事件,年龄和像貌都高度雷同。父亲当年就在那儿工作。虽然一直知道当年父亲从事的工作很艰苦,但真在网上看到这张(几个官兵抬管道)五十年前的现场工作照,还是感觉到了震撼……

绝密核工程修建之初距离父亲因病离休有三年时间,三年啊!看到照片中那个瘦的脱了形的人,他当时是正团职啊!四十几岁的正当壮年啊!他前面,照片中间那一位,看面相也在五十岁左右。毫无疑问也是建国前的兵。从枪林弹雨的战争中走出来的人,建国后的和平时期,仍然在继续为国家的重大绝密国防工程,如此辛苦地工作着,我的复杂心情无以言表……

父亲去世三十六年了,我的记忆中已经模糊了他的身影。年秋天一次出行,路过甘肃酒泉,参观了酒泉导弹卫星发射基地。想着父亲当年在酒泉工作过,特种工程兵。这个有名的基地是否就是他们当年所建呢……果不其然,在展览馆大厅,看到久违了的记忆深处那个熟悉的部队番号:工程兵54师部队。小时候听父亲讲过,他工作的地方是戈壁沙漠,鸟都不拉屎的荒凉地方。几十年后我来到这里,看到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已是世界一流航天中心,国家重点武器靶场。变化如此之大,几十年间是无数父亲那样的先辈们,立富国强军之志,不懈拼搏奉献,取得了如今举世瞩目的成就,有了酒泉基地今天的强大辉煌!想着我年轻的父亲,当年在这个广阔基地的哪个角落里艰苦地工作与生活着呢……短短几个小时参观,内心平静又有些许亲切。乘车离去的一刻,突然一种莫名伤感涌上心头,一路无语,当夜无眠……

去年年八一建军节前,在好友提示下,上网搜索到了54师部队的历史资料。各种解密……各种回忆……居然在一份54师序列表里赫然发现了父亲的名字。也由此知道了:新疆马兰,罗布泊上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当年的新闻记录片里,当蘑菇云升起时,甩帽蹦跳欢呼的人群中有54师的官兵。知道了四川涪陵的绝密工程,和记忆中父亲当年的行踪十分吻合。时隔一年在年八一建军节前又在网上一篇《绝密档案隐藏在山体里的核电站》中发现了疑似父亲的照片……

父亲很小爷爷就去世了,小脚的奶奶支撑起家庭。孤儿寡母实属不易。爷爷五个兄弟,五门里只有父亲一个男孩。十亩地里一棵苗。读书到高小毕业,那个年代就是知识分子了。十五岁的父亲参加了革命,我们那儿是老苏区,父亲在我方县委里当了一名小通信员。因自小身体较弱,斗争残酷,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不久就病倒了。奶奶去把他接回了家,将息调养了一年。病好后,家里无论如何不肯放他再去。年龄这样小,又是独子,奶奶如何舍得!闹革命就在家门口闹吧。于是当上了村里的武委会主任,相当于民兵队长,配合正规部队,打鬼子,端炮楼,反扫荡,除汉奸。小小年纪也是威震一方。直到年正式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后跟随部队,参加了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和太原解放战役及解放大西北,大西南战役。全国解放后又参加了抗美援朝。屡屡立功受奖。因为他少年时从我方县委离队,没有让组织给一纸文字证明,在村里干武委主任,不脱产不算革命年限,后来他填履历表时,参加革命时间只能从解放战争算起,抗日战争那一段就无法算了,当然这也影响到了他以后的级别评定。

父亲解放前,十几年在战争动乱环境中度过,解放后又有二十年,为国家重点保密国防建设转战大江南北荒漠戈壁,艰苦的工作恶劣的环境摧毁了他的健康。人生的最后十年饱受疾病困扰。我曾数次陪他去西安就医,基建工程兵54师师部当时换防去了西安三桥,那儿有他许多战友。记得一次去他战友家,一进门,长长的走廊,两边排列着数个房间,有独立门卫和暖气,冬暖夏凉。我惊异房子的宽大和生活设施的先进。当时父亲因病离职休养回到永济,住在两间低矮潮湿的民房里,夏天还好些,冬天很难过。他的病怕冷,取暖的煤炉只好生在他的床头。他的病又怕煤烟呛,每天屋子里响着他难受的咳嗽声。呼吸气短,整夜不能躺平了睡觉。厕所在室外,最冷的时候,解手只能在家里。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国际形势动荡,一时间好像要打仗。部队疏散老弱病残。父亲二话不说回到地方。有和父亲一样情况的叔叔伯伯,因为地方条件差一些,选择了留在部队。

父亲淡淡的说;咱们不回永济留在部队,也是住这样的房子。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常感愧疚:过早离开岗位,不工作国家还给他一份工资。使他晚年生活无忧。比起牺牲了的战友,他很知足。他曾给妈讲过,一次战斗中冲锋号响了,一个战士胆怯迟迟不动,他当时是连指导员,吼了一声,那个战士跳出战壕,没跑几步,对方一颗子弹打来,牺牲了。虽然军人上战场就要准备牺牲,虽然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他还是为那个战士深深痛惜……

他很少谈过去的事情,包括打仗的往事。只有一次在我十岁那年,他从酒泉基地回来探亲,带我回老家看奶奶。父女二人在黄河边下了火车,坐船过了河,又登上火车,又倒汽车,离老家二十多里地时下了汽车,走山路步行回去。在山坡上一条壕沟前,他突然站住告诉我,他在这儿打过仗,这条壕沟就是当年他们埋伏的战壕。这是唯一一次,正好走在那儿了。回老家几天要帮奶奶收秋,几块自留地分布在山沟里。他挑着沉重的一担担玉米棒子,上山下沟过河。地头一棵桑树,每次釆摘桑葚都是奶奶一件事情,小脚又独居的她只能叫人帮忙。晚上有老乡来串门,父亲拿出随身带的半导体收音机,放在土窑前的院子里,大家围着听收音机,谈天说地。公社放电影,有四五里地,我想去,邻居叫九儿的小姑娘说:你借我一件衣裳我和你去。山里秋天的夜晚很凉,九儿只有一件粗布的短衫,一件粗布的长衫,夹衣拆洗了,再冷就直接穿棉衣了。我回老家,妈给我穿了衬衫,毛衣,小绿花罩衣。奶奶不放心黑灯瞎火小姑娘走夜路,没去成。临走父亲收了秋,担完茅粪,柴火窑塞满烧柴,大缸小瓮挑满水。

父亲不擅言辞,跟儿女少有交流。总是很威严的表情。也是那个年代,大部分家长养育子女,能吃饱穿暖就很好。轮到我有了孩子,什么都和孩子交流。两种方式孰优孰劣,不得而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方式,父母生了我,养了我,用他们的方式爱了我,就巳足够了。父亲去世一年,我在工作的工厂分到房子,虽然不大,有独立厨卫有暖气。父亲的病最怕冬天,想起他在没有暖气的房子过冬的种种不适,那几年老想,他要是能多活几年该多好,子欲养而亲不待!年龄越大越自责,当年我怎么那么笨,干活那么不利索,本可以把他照顾的更好些。在他去世几十年后,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普及,网上居然又出现了他的消息。历史没有忘记他!年八一建军节我写过以上记念小文,年八一建军节本来不准备再写,意外从网上发现疑似照片。看见这张官兵们现场工作的照片,看见这张照片上疑似父亲的那个廋的脱了形的军人,我不可能无动于衷!不写点什么,于心不安。即使他不是我父亲,也是我父亲的战友。值此又一年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在这里向所有战争年代浴血奋战,和平时期拼搏奉献,前赴后继,一代代保家卫国的军人们致敬!

陈晓莲,女,50后,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退休职工。

关于我:

面对流俗保持清醒,面对庸俗坚守个性,面对世俗敢于突破,面对泛滥敢于摒弃,从而高扬精神的旗帜,做一个千万人中独特的我

关于我们:

《我在河之东》,致力于打造网络时代的新河东,精致而高雅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和方向。有您的参与和陪伴,未来的日子会更精彩。如果喜欢,欢迎







































北京看白癜风好医院
治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jizx.com/yjny/74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