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道路总沧桑,从晋阳古道发展看古代

怎么快速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hl/220321/10467309.html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这是出自唐代诗人杜甫《忆昔》中的名句,这首诗揭示出一个规律:道路兴,则国兴民安;道路衰,则国衰民颓。正因如此,中国自国家出现以来,历朝历代对于发展交通道路极为重视,所以道路交通也逐渐演变为体现时代变迁、凸显城市价值的重要元素。

一、

城市的出现,最早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发展经济的现实需要,而道路交通则是与之最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最能体现城市发展活力的指标,而且是繁荣城市经济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从交通到经济,再到城市,这是认识城市人文特征的一条独特途径。

与现代社会一样,道路交通的最大用途在于推动经济发展。古文献记载,周先王在商朝中期迁居岐山后,一边垦荒一边开路,由此可见最初的道路就是为方便社会生产而开辟的,随后周朝在实行了分封制后,众诸侯国也开始大肆修路,建立起与周王朝的联系,道路更加成为各地经济交流的主要途径和渠道。不难想象,在信息传递极其落后的古代,道路对推动经济发展甚至是文化交流是多么重要,其重要性甚至远超今天。

晋阳以其显著的战略位置加上发达便利的道路交通,奠定了“北朝霸府”、“龙兴之地”、“九朝古都”的特殊历史地位。从历史中我们跟轻松的就能找到秦始皇、汉武帝、北魏孝文帝、隋炀帝、唐太宗等多位君王巡幸晋阳的记录,在晋阳的古驰道和漕运河道中也留下了多位帝王的历史足迹,更记录下历代帝国王朝的荣辱兴衰和晋阳城的往昔辉煌。

古代交通道路的发展与当政者密切相关。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便专门设置了负责管理交通和道路修筑的官吏,把道路交通纳入到日常政务当中,强化了主政者对道路交通的重视程度。甚至在当时晋国的部分街道两旁还种植了大量植被以固定路基、美化环境,这表明当时人们在发展道路交通的同时已经开始探索利用原始生态环保技术,这在当时人力、物力匮乏的条件下。需要耗费大量财政支出予以保障,足见古晋国主政者对道路建设的重视程度的确非同一般。

此外,古代邮政制度也是随着道路交通的建立发展起来的,如“驿站”制度。“驿站”是最开始为了发展经济,方便贸易的目的,在道路交通沿线建立起大量供人住宿的馆所,其不到极大的提升了道路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带动了道路沿线的贸易发展,实现的城市的繁荣。晋阳能成为交通枢纽,与主政者的交通观念不无关系,仅在春秋时期,晋国就以晋阳和邯郸为中心,修筑了多条大道,其中有两条在后世很出名,一条是晋阳沿忻定、大同望北与云中、代郡、九原相通的主干线,另外一条是由晋阳穿越太行山,经娘子关、旧关出井关,这两条主干线也是古代兵家必争之路线,晋阳作为交通枢纽通联天下的雏形开始形成。

二、

如果按照《史记》中的记载,晋阳之地的路政史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黄帝曾“披山通道,未尝宁居”,其势力“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这说明在三皇五帝时期晋阳周围的交通线路已经得到了较大范围的修筑,恐怕这也是赵简子在此筑城的主要原因所在,故而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便在晋阳设郡城,在晋阳周围修驰道。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国都咸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大规模修筑驰道,其中通向晋阳的驰道就是为了北击匈奴作准备,当然他也曾通过这条驰道东游,巡登之罘山,临照于海,刻石表达了其“宇县之内,承顺圣意”的雄略。

西汉时期,晋阳有了东经至真定、南经河东达关中、北至雁门的主干道。此时的道路已不再是皇权贵族的专享,而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逐渐日积月累踩踏而成的,道路演变为保障民生社稷的重要血脉,汉文帝曾四次到山西巡幸,公元前年,汉文帝自高奴到晋阳接见群臣,免晋阳、中都(今平遥)三年租税,如此频繁的巡幸晋地,恰好证明了当时晋阳交通的便利,而晋阳更是所有道路的汇总之地。

到了南北朝时期,晋阳俨然是北方最重要的边陲重镇,这个时期是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民族大融合时期,晋阳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身处民族交流的中心,在历史上为推动民族融合、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东魏时期,高欢自立为大丞相,坐镇晋阳遥控洛阳。政事往来皆以晋阳为中心,这极大的促进了晋阳至洛阳间的交通发展,两地商贸日见繁华。

这段时期,晋阳的主要干道有四条。

1.晋阳至邺城。高欢把持朝政后,其势力大本营处在邺城,故而邺城与大丞相府所在的晋阳来往频繁。由此带动了两地间的商贸往来,晋阳至邺城大道出现了极其繁荣的景象,不仅贸易发达,馆舍设施也相对齐全。2.晋阳至洛阳。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之后,晋阳便成为留都与都城间的交通枢纽。这条大道从晋阳出发,经上党,过高都,出太行,至河内(河南沁阳),再南行至洛阳。3.晋阳至长安。长安事实上是西魏和北周的都城,开辟这条道路主要是为了适应战事的需要。初期高氏实力强大,屡屡出兵从晋阳征讨,后北周强盛,越发重视该道路,北周经过多次东征。最后攻占晋阳、邺城,消灭北齐,统一北方,可见这条路在北方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4.晋阳至平城。平城是北魏旧都,迁都洛阳后,晋阳取代平城成为中原与少数民族联系的重要交通纽带。这条路由晋阳往北,越过雁门,经马邑到平城,再到云中(今呼和浩特),是游牧民族与汉族贸易往来最重要的路径,后世为人们熟知的“走西口”,与该路线大致相同。晋阳道路的真正兴起却是在隋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便开始扩建其“龙兴”之地晋阳,出于政治统治和军事发展的需要,隋炀帝大兴土木开凿了太行山到并州的道路,这就是著名的“东宫道”。到了唐朝晋阳更成为李唐开万世基业的龙兴之地,晋阳作为留都,逐渐成为整个北方最重要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尤其是唐朝为了防止突厥、回纥,在晋阳建立了河东节度使,一度成为唐朝四大军镇之首,说是晋阳是通往长安的咽喉要道实不为过。

三、

宋元时期,晋阳城先是经过宋太祖赵光义的火焚水淹,后又经过长时间的战争,整个山西皆被破坏殆尽,这个时期伴随着连年不断的征战,道路封闭,交通阻塞,改名为太原的晋阳城人口锐减,经济萧条,城市颓废,实是乏善可陈。

明清时期,是太原道路交通的振兴时期。在明朝初期,由于“开中法”的实施,使得晋商集团强势崛起,在晋商们的努力运营下,太原成为国内西北、西南驿运通达北京的必经之地和交通枢纽,也是中俄贸易的公路交通枢纽。明代自西北进入京城的路线,主要是从永济进入山西,而后自太原经大同入北京。还有一条路线是经太原过平定入北京,协和阶段全国性市场活跃,商业繁荣,尤其是晋商的茶路,使得太原成为中国南方货运通向俄国的必经之道。这个时期,商业的快速发展极大的带动了太原道路的建设,到了清末时期,太原通向全国的主要驿道共有八条,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对近代太原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太原的近代公路是在民国时期得到了开辟。随着公路的发展,太原近代工业出现了兴旺的发展趋势。南方货物入山西达晋城,后经太原过大同或者归化、张家口,途径内蒙古和蒙古国,最后到达俄国。道路的通达为晋商走出太原汇通天下创造了条件,而晋商也凭着自身坚韧不拔、诚信笃实、刚健有为的高贵品质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进取创业之路,成为那个年代提振民族精神、推动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尽管历史已经远去,但是晋商、大道、驼帮、票号这些历史记忆挥之不去,将为世人永记。

年4月1日,发端于太原,南至平遥北达忻州的干线公路在太原举行了开工典礼,这是近代意义上山西第一条真正的公路。此后十多年间,阎锡山多次组织军工修筑公路,甚至阎锡山修建的“正太铁路”实现了山西铁路的零突破,太原开启了机械化交通新时代。其后,山西以一省之力自建了“同蒲铁路”通车,形成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太原的古代道路开始被现代公路一一取代,直至完成其历史使命。

结语

从交通到经济,再到城市,我们发现这样一个历史现实:“有路才能进步”。人只要走出去,眼界才会开阔,胆量才会变大,本领才会增长。封闭不是人类发展的主题,进步才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应有之意。道路交通不仅架通了人类社会前进的现实途径,而且也打开了人类探索进步、追求先进的思想闸门。由此可见,“道路不仅实现了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发展,更加促进了人类的全面发展”,此乃古今中外皆同的真理!

参考资料:《史记》、《北齐书》、《太原县志》、《山西公路建设》、《阎锡山传》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jizx.com/yjqs/1502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