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古运河的新生机黄河故事鹿鸣新闻
全国七大河流,其中就有黄河、长江、淮河、海河等四条河流流经河南。丰富纵横的河流分布在河南这块儿中原腹地上孕育了独特的河运文化。年6月,“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申遗成功。在此项目中,被列为世界遗产的58个遗产点中,单单河南就占了7个:洛阳含嘉仓遗址、洛阳回洛仓遗址、通济渠郑州段、通济渠商丘南关段、通济渠商丘夏邑段、永济渠滑县浚县段、浚县黎阳仓遗址。中国大运河示意图“在航运轮船、铁道火车、公路汽车、航空飞机等现代化交通方式出现之前,人类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靠人力、畜力和自然力。而人力、畜力这些低效率的运输方式适应不了日益发达的商品经济,在风力和水力等自然力中,水上交通是唯一比较方便的运输方式。”郑州市文物局负责人这样解读中国运河文化的发端:中国大陆海岸线多公里,岛屿海岸线多公里,流域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河流有多条,大小湖泊多个,具有发展水运的优越自然条件。中国是世界上水路运输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据记载,早在公元前年,我国先民就已经制造出舟楫从事水运,商甲骨文中已有“舟”字,在周朝,黄河、长江和珠江流域已有较大规模的内河船。人类在利用天然的内河、湖、海航运的同时,很早就懂得挖掘人工运河,接通天然河道,扩大航运范围。东周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国竞相争雄称霸。公元前年,魏国在郑州地区挖掘改造鸿沟,自黄河引水经荥泽、圃田泽至大梁,同时又沟通淮河北岸几条主要支流,构成黄淮之间的水上交通网络,形成了初步的漕运通道,鸿沟成为中国大运河之始。自大禹而后,夏都阳城、商都郑州、秦代三川郡、汉代重镇荥阳,这些都城要塞都与郑州在全国水路枢纽的地位息息相关,改朝换代的关键之战常常在郑州及附近展开。到了隋代,大运河的开凿进入鼎盛时期。公元年,隋炀帝征发民夫百万余,利用前代开凿的渠道,开凿通济渠。由此,战国时期开凿的鸿沟水系,历经汉魏汴渠、隋唐通济渠、北宋汴河等各个时期,成为两汉、隋、唐、北宋时期的经济命脉,发挥了巨大的漕运作用。宋、金之际,因黄河泛滥汴河大部分淤埋于地下。元代水利专家贾鲁开凿贾鲁河沟通黄淮水系,通济渠郑州段成为贾鲁河一部分,在明清时期促进了郑州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国大运河属线性文化遗产,贯穿中国中东部地区,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三部分组成。隋唐大运河自洛阳始,过巩义到郑州北部的荥阳故城,向北凿永济渠通北京,向东南凿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达杭州,以郑州为中心点,呈扇形覆盖中国中东部,使中原文明顺水而行,传遍运河两岸、大江南北。”专家认为,大运河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血液,是城镇发展繁荣的催化剂,大运河郑州段作为中国北方地区自战国至明清运河开发利用史的见证,是在农业文明技术体系下的人类非凡创造力的体现。除了河道本身的考古价值,通济渠郑州段也是催生并见证郑州地区大运河开发、城市振兴、经济发展、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历史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年6月,“中国大运河”申遗的成功使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作为中国大运河的一段重要河道,成为郑州的又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郑州段入选世遗,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包括通济渠索须河段和通济渠惠济桥段。通济渠索须河段为现状河道,西起惠济区北部的丰硕桥,向东在祥云寺村汇入贾鲁河,全长15千米,河堤宽20余米,河面宽40~70米,河床宽~米,现为城市泄洪排涝和景观河道;通济渠惠济桥段经考古调查和局部试掘,确认埋藏于地下的河床、河堤遗迹基本保存完整。“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汴水流入泗水,经瓜洲古渡口汇入长江,又流向远方。丈夫随流水远行,妻子思念如流水,想念远行人而不得,思无穷,恨亦无穷。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名篇《长相思·汴水流》中,用了三个“流”字,勾勒水的蜿蜒曲折,酝酿低徊缠绵的情韵。诗中那条哀怨悠长的河水,就是隋唐时期贯穿南北的大运河,而诗中提到的汴水,就是大运河流经郑州段的通济渠。郑州段运河西连洛阳以通长安,东接淮河抵达杭州,水路漫漫,气势恢宏。如果在中国地图上将隋唐大运河按照历史记载标注出来,会形成一个巨大的“人”字,郑州,恰是它的中心所在,有了通济渠郑州段,才有了通向江南的大运河。沿索须河向东漫步,但见水草丰美,白鹭翩翩,木栈道和亭子古色古香,河边的世界遗产标识、文化浮雕墙及河流有关知识介绍共同讲述着这条千年运河的灿烂过往。提升改造后的索须河,呈现出一派郊野原生态风光。年以来,郑州分4段对索须河弓寨大桥至祥云寺桥段进行生态修复及景观工程的全面提升。工程将生态修复、景观提升和文物遗址开发保护相结合,融历史人文与现代景观于一体,通过水面扩展、护岸生态修复及水景观建设等,展示中原水文化,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今年,郑州市还计划启动索须河生态治理提升第五期工程,对索须河汇合口上游至弓寨大桥段进行治理。除了市级层面的保护治理,今年1月20日,《河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发布,郑州大运河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据省发改委负责人介绍,《规划》划分了核心区、拓展区和辐射区,在空间布局上,谋划了“两轴三极七片区”。“两轴”是指依托隋唐大运河南北两段运河,根据沿线城镇历史地位、文化资源等,打造沿通济渠古都发展轴、沿永济渠古城发展轴。“三极”是指发挥洛阳、开封、郑州三大古都历史资源富集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打造运河示范城市。按照《规划》,到年,大运河文化遗产实现全面保护,大运河水量保证率进一步提高,实现适宜河段旅游通航生态空间布局基本形成,河湖水质明显改善,一批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和大运河统一品牌基本形成;到年,大运河文化遗产实现科学保护、活态传承、合理利用,绿色生态廊道全面建成,力争实现郑汴洛旅游通航和卫河主要点段旅游通航,“千年运河”文化旅游品牌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吸引力。展望年,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将全面提高,“千年运河”文化旅游品牌享誉中外,大运河宣传展示中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作用更加突出,一条尽览华夏文明、彰显中原文化的大运河以全新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在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方面,《规划》明确了培育运河文化旅游主题特色线路,其中,以二里头、偃师商城、荥阳故城、郑州大河村、安阳殷墟等为代表的华夏历史文明体验游是重点培育的特色线路之一。据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负责人介绍,河南省还将致力于打造运河文化旅游品牌。依托运河风光、特色村镇和民俗文化,打造一批旅游特色村和乡村度假地,叫响“运河人家”乡村旅游品牌;结合运河生态廊道建设,布局健身步道、自行车道、体育公园、休闲小镇等,策划举办龙舟、徒步、马拉松、自行车赛等群众性活动,叫响“漫游运河”体育旅游品牌;支持运河沿线城市依托老旧工业厂房、仓库等规划建设公共文化休闲和创意空间,叫响“创意运河”文化旅游品牌;引导运河沿线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文化旅游演艺,推动运河主题演艺升级迭代,叫响“光影运河”旅游演艺品牌。大运河河南段为隋唐大运河,是大运河流经古都最多、文化遗产最丰富、主河道线路最长的省份。未来,洛阳将打造隋唐东都京畿历史风貌;郑州、巩义则打造华夏历史文明多元一脉历史风貌;新乡、卫辉主打水清流长、古城缀岸的卫源文化景观风貌;滑县、浚县恢复古镇居住风貌,打造“古、汇、流、香”商贸风情古镇。大运河在新时代中将焕发出新的活力,逐步成为一条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编辑:张艺千来源:郑州日报、黎川发布
上一篇文章: 隋炀帝杨广修建京杭大运河,是好大喜功地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jizx.com/yjqs/15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