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爱抓人、咬人怎么办?
宝宝两岁多爱抓人、咬人是这个年龄段正常的行为,宝宝们的抓人、咬人与成年人的攻击性行为不完全一样,更与暴力不相干,幼儿出现咬人抓人的主要原因是:
1、成人的攻击性行为是有意的,而宝贝们抓人、咬人多是无意的。宝宝们懵懂无知,处于探索世界的阶段,他们是用感官探索世界,例如:咬一咬,踢一踢,摸一摸……“抓”“咬”也是宝贝们探索世界的行为之一。
2、攻击性行为是发泄对对方的不满,而宝贝抓人、咬人基本不是为了发泄。而是处于语言发展不完善,处于人际交往行为未成熟的阶段。
3、攻击性行为是知道后果而故意伤害对方的,而宝贝们抓人、咬人实际上是不知道抓人会伤害对方。因为宝贝们这个年龄段是“自我意识为中心”的。他们只知道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很难体验对方的感受和情绪。抓人的时候自己不痛,就认为别人被抓也不会痛。可见宝宝们抓人不是品行问题,但这不是说这个行为就不要进行引导,因为任其发展下去,会形成攻击性习惯,就是不良个性了。
班级是一个集体环境,幼儿教师要做到引导小朋友与他人交流,不能单独把孩子隔离出来。因为一旦将孩子与集体隔离,就会影响孩子们之间正常的交往和集体生活教育的意义,所以家长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顺利的渡过这个自我意识的敏感期。
自我意识敏感期中,特别明显的行为就是喜欢抓人和咬人。在家园配合中,请勿错误的引导,例如:不能对孩子说:“谁打你了,你就打他;或谁咬你了,你就咬他”这样的错误引导。
错误的引导不仅会影响孩子们之间正常的相处方法,而且进入幼儿园老师更加难以纠正。
问:
宝宝两岁后会经常出现推搡同伴,或者打家长,掐人等情况,表现的特别有攻击性,家长想制止,但有时发现别的孩子侵犯自己的宝宝时,又忍不住希望宝宝能“自卫”,好矛盾呀,到底该不该制止孩子打人,该如何制止呢?
答:
1、分析打人原因,给与行为示范和语言指导。
首先在大人眼中的宝宝打人,可能仅仅是宝宝互动的一种方式,孩子很难掌握手臂的力度,抚摸很可能会变成推搡,另外他们也认为大力的接触他人不是什么不好的行为,有时是表达高兴的情绪,或表现对他人的喜爱。
指导:父母要演示给孩子,如果你喜欢一个人,应该是过去拉住他的手,而不是过去直接拍他的头。当孩子出现打人的情况时,父母都要马上告诉他这种行为是不好的,但是一定要心平气和。
2、以身作则,因材施教。
日常遇到孩子出现错误时,要根据孩子年龄特点选择他能够听懂和接受的方式耐心教育,或严格要求,适当惩戒,绝不能粗暴的打孩子,否则孩子就会认为打人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并把这种理解和模仿迁移到自己与同伴的相处中。
温馨提示:惩戒的方式要符合宝宝的年龄特点及承受力。例如:没收玩具、减少一次游戏等。
为针对于自我意识敏感期出现的抓伤挠伤事宜,让我们共同了解科学的教育方法,正确的引导,让孩子们顺利度过自我意识的敏感期,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永济博苑绿韵儿童之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jizx.com/yjsh/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