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乡里黄头村
▲黄头村航拍图;本文转载:三莆
一条木兰溪,绵延百公里横贯莆田境内,千年木兰陂截流挡住下游咸潮水。在陂头、屿上南北水闸处分两路,淡水滔滔,奔向下游,从此灌溉了兴化南北平原的沃土,孕育了木兰溪两岸一两百万左右的兴化儿女,造就了南北洋各种璀璨壮丽的人文传奇。
在木兰溪北洋,与木兰陂距离不到2公里处,有着一座古老的村落,人口不多,但历史悠久的——黄头自然村。黄头自然村现属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木兰行政村的三个自然村之一。
作为木兰溪北洋上游的杭头村(现地名:黄头村),也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如今翻阅史料,方知杭头村就像北洋流域中一颗美丽的文化珍珠,为波澜壮阔的莆仙历史文化添砖加瓦。
▲黄头村手绘地图
黄头村,古地名为杭头村。杭头曾是木兰陂二次建陂的地点。宋朝时期,钱四娘来莆建造木兰陂被毁后,同乡林从世便在下游的杭头建陂。明朝时期,倭寇侵犯莆田,驻扎在杭头,进而逼近府城。官府招募华亭镇猎户(虎匠)数百人前往杭头迎击倭寇,猎户以毒弩射贼,倭寇大败,退到白杜(今西天尾溪白村)。
▲抗倭记录
黄头村的龙舟上写着“杭林胜境”,而”杭林“二字则分别取”杭头“古地名,与姓氏”林“各一字组合而成。
▲杭林圣境
▲黄头村龙舟
摄影阿三
另据莆田年重新修订的《莆田县县志》记录以及明清行政区划文字记录。南厢里(相当于现在霞林街道办事处),领1街、2巷、7村,计4图,南门外街(1街)、沟下巷、后巷(2巷);7村:蔡宅、锦亭、小塘、下林、东埔、杭头、柳桥。
▲清朝莆田县区划
▲民国莆田县区划
民国时期区划,民国2年(年),关于杭头村村名文字记录如下:霞林乡:屿上、黄头、蔡宅。
所以,基本可以推定“杭头”二字村名是从民国初年被改为“黄头”的,原因有可能是官府重新记录失误而误改。
黄头村,现有人口人左右,全自然村%姓林。杭头村旧时村分为井兜、顶埕、下埕、厝尾、后派、前厝、大厝里等七个角落。
▲黄头村林氏族谱
根据族谱记载,杭头村林氏为九牧林端州刺史苇公一脉相承,后世孙林显龙(南宋,曾任琼州军(编者注:今海南省海口市)州事通判)为黄石镇林墩人,再由林显龙四世孙林大阜(因族谱破损部分重要页面文字遗失,根据族谱另外文章描述暂推定,小名志,字子陵)曾任汀州知事,在元朝时代由黄石镇林墩村宅柄迁居杭头后,子孙后代繁荣兴旺,科举功名接踵而来,的确是从林□开始的。
▲黄石林墩村与杭头的距离
族谱内记载的祖先有:
曾任南康知县的林珍(琛),公讳珍,字虞珎,号万松,赠知县次子,正统间府学贡,任广东南康县知县,致仕郡大賓壽,百有五岁;弘治间知府黄嚴(地名:浙江黄岩)王公弼最相敬重,題其扁曰:“八朝人瑞”。
▲南康知县公林珍
大理寺司务林本从,公讳本从,号榕溪,封司务公长子,成化戊子,乡荐历□大理寺司务,居官不阿,权贵家居创整,祠墓修理桥,梁□不惜赀。成化末元丰桥近南二门,圮□□知朱海重复修治,日出酒食课工匠。弘治丙辰岁,捐金六十余两,募乡人出金三十余两创建杭头石桥二门,修二丈四尺,广六尺,初名:“永济”。乡人推功,改曰:“大理”。知府王公弼于弘治四三□为立坊表扁,曰“鸣珂”,盖以公与从叔南康大尹万松公□美云。
与林本从有关的从龙坊,从龙坊在莆田城关井头街(自兼济桥南至仓边巷头为界)。明成化四年(),兴化府知府岳正为戊子科林钊、林源、林谦、林填、林本从等31人立。
▲大理石司务公林本从
族谱文字记载,在杭头二门修四丈四尺,广六尺,大理司务林本从捐金六十余两,乡人助三十余两,以弘治丙辰岁,创建初名“永济”,乡人推功改曰大理桥。
▲村里族人根据回忆画的大理桥示意图
据村里人回忆,年6月左右,发洪水,洪水中有船板,杉木横在桥中,致桥墩歪斜;年5月左右,被后卓部队一艘货物铁船载基建用沙子撞到,然后桥毁;遂年5月后改用渡船过河。年,重修大理桥,即现在的黄头石桥,是黄头村村民步行通往洋面农田耕种的重要交通设施。
▲如今的黄头桥
摄影阿三
▲黄头桥与月波亭
摄影阿三
▲桥上骑三轮车的叔公
摄影阿三
王阳明学生林学道。林学道,字致之,号立斋。兴化府莆田城南杭头村人。少苦志力学,既入庠,从泉南祭酒蔡清游,复之江西,从王阳明订良知之说,为王阳明弟子。其后游学苏州各地,有佥事某延之为师,既抵门,闻其居忧宴会,曰:“此非吾徒也。”遂不入。督学邵锐选取闽士于会城书院,分经择师,学道与焉。户部尚书马森乃出其门下。后御史聂豹又命为该书院会讲。嘉靖十年(),督学潘潢试优超贡,授都昌(今属江西)训导。正德十一年()九月,王阳明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处。请林学道讲学于濂溪书院。后江西督学徐阶命主白鹿洞教事。无何,丁祖母忧。服阙,补山东定陶,与诸生讲解经义,定陶士大夫亦执经往听。任满,升无为州学正。嘉靖二十五年(),以疾乞致仕。卒年七十。学者私谥曰“贞修先生”。卒后入祀莆田乡贤祠。其著有《原教录》二卷。
▲学正公林学道
林文宾,公讳文宾,字华国,号亦溪,□角负□□声庠校,嘉靖乙亥选贡授柳州训导,癸卯广西中式第二名,是科闽省五魁,莆占其四,□少者第二耳公适补其数,郡为立五魁坊,按府志,是年五月十八日,五色云见于壶山之上,秋榜果以一邑而中五魁,公实应其瑞任肇庆府推官(族谱原文)。现存相关史料称明朝嘉靖二十二年(年)。莆田人黄继周、黄谦、林仰成、江从春应福建乡试分获第一、三、四、五名,林文宾应广西乡试中第二名,时誉曰“五魁”。邑人传为佳话,且在城关南门街为此五人立“五魁坊”。为彰周如磐其功德,莆人在十字街南门内建有“石坊一座”,题曰:“燮理元臣,平章硕辅”以作纪念等等。
林三重,公讳三重,字制成,号抑吾,隆庆推官从弟□□人为文规,先正海内传颂,嘉靖戊午乡试亚魁,具大经济之才,惜乎未究其用。林三重有关的五科□聚坊。该坊为嘉靖戊午林三重等,辛酉叶九经等,甲子□□□,隆庆丁卯方沆等,庚午陈瑛等立。
▲亚魁公林三重
建宁训导士大夫林瑞安,公讳瑞安□,辑□,菴(庵),康熙庚戊,岁贡,性乐易喜酒,姻当无大小,感恩视之,任建宁训导士大夫,踵求诗文,酬之无倦色,体格旷达,自成一家,著有《外纪本末》十卷。家居同侄蔚轩,麒山侄孙绍为,倡族人重建“兆六公祠”,清查祭米,免子姓赔累,元旦族人有报功之典,寿六十九。
▲建宁司训公林三从
直隶河北保定滿城县知县林秀,公讳秀(父林大珪),字颖仲,号□□,满城知县,于康熙丙午乡试四十一名,□□隶满城知县,圣驾两驻,亲问民间县令何如,咸以慈廉上对,天□颜大喜,时守道董公秉忠有廉,以洁已宽以恤下之荐抚宪于公成龙,替□曰林令诚实,君子也正行,荐举以丁,父忧不果,后补安,邑值岁祲设法倡捐施粥,邻邑民多,来就食,所活者众致仕归里,捐资修十二世祖,念六公十一世祖,仟□三公六世祖榕溪,竹窓(窗)公四世祖,道章公祖,清泉公,累代坟墓重镌,立斋公原教录二卷,行世捐租一十二石,充兆六公祠,复捐租一十石,奉父守园公□□祀竹窓(窗)公祠,方为诸生,时同叔琢庵,兄蔚轩,侄绍为,倡族人重建?兆六公祠,复查坟山,清釐祭米,以免子姓赔,□□□□寿六十九。
▲封满城大尹公林秀
长乐司训公,族谱破损或未记录文字。
▲长乐司训公
本村林氏其他相关牌坊有节孝坊。月波亭旁黄头桥头节孝坊,立石时间不详,约为清朝,目前留两根石柱。
▲节孝坊石柱
杭头林氏族人多葬于后山。黄头村落后山(族谱记载有族人葬后面太平山或麒麟山,后人俗称黄头山)位于黄头村西北面,是一座以红土为主的山丘,目前山上多为黄头林氏族人之墓;又有研究霞林村林氏的学者整理文字记载:霞林地域南面古时是海滩,由于沧海桑田,棠坡建村、棠树被伐;黄头山被木兰溪北洋所分割,并建黄头自然村;西建屿上自然村;北太子山被通往常太的林荫小道拦腰穿过,故风水大受破坏。
▲黄头山
从杭头村林氏迁出的一族,后在坂头村落叶生根,在坂头西的林氏祠堂里,记载着杭头前人在坂头坂湖开垦,后在此落脚,并繁衍生息。据了解,坂头村林氏目前人数比杭头村林氏人口还多。
▲坂头林氏祠堂
▲坂头林氏祠堂碑志
福应堂永兴社
▲福应堂正门
▲福应堂牌匾
摄影阿三
▲福应堂神轿
摄影阿三
▲福应堂虎爷
摄影阿三
▲福应堂神像
摄影阿三
??向左滑动查看
主祀尊主明王、后土夫人、玄天上帝、张公圣君,陪祀温公元帅、康公元帅、刘公元帅、虎爷将军、八班、阿三、阿四。
兴贤社
主祀尊主明王、后土夫人,陪祀鲁(病字头)府大神、鲁(病字头)府夫人。
月波亭
▲月波亭正门
摄影阿三
▲月波亭寒山拾得壁画
摄影阿三
▲月波亭宝帐
摄影阿三
▲月波亭“风调雨顺”
摄影阿三
??向左滑动查看
▲月波亭“二十四孝”
摄影阿三
▲月波亭“二十四孝”
摄影阿三
▲月波亭神像
摄影阿三
??向左滑动查看
主祀观音大士,陪祀伽蓝、韦陀。
天坛府
▲天坛府康公元帅
摄影阿三
▲天坛府使者
摄影阿三
▲天坛府康公元帅
摄影阿三
据说建于元朝,后重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主祀康公元帅。
宗福祠
▲宗福祠外观
摄影阿三
▲宗福祠正门
摄影阿三
▲宗福祠
摄影阿三
??向左滑动查看
▲宗福祠神像
摄影阿三
??向左滑动查看
▲传统莆田桌裙
摄影阿三
▲宗福祠龙舟龙尾桨
摄影阿三
主祀三一教主,陪祀文昌帝君,护法天尊、卓真人、三丰真人、徐大人、阿大、阿二。
正月十四至十五,迎请刘公元帅与康公元帅到每家行道,晚上圈灯巡游。
▲元宵
??滑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jizx.com/yjxw/12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