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灾之后说涿州03号称天下第一州
涿州自古为京城南下之交通要道,清朝的时候乾隆皇帝喜欢下江南,调查研究、游山玩水、体恤民情,多次途径并留宿涿州。涿州城北的拒马河上有一座桥,清帝乾隆为其赐名为永济,并作《御制重修涿州石桥记》、《御制永济桥诗并序》。在桥的北侧,原有一个古牌楼,正面的匾额上题写“天衢日近”。两侧的楹联是乾隆南巡涿州时御笔亲题的,上联是“十八省通衢冠盖如云斗大一州供亿(役?)苦”,下联是“两千年旧郡河梁落日停车片刻感怀多”。
乾隆皇帝还曾为涿州御笔亲题:“日边冲要无双地,天下繁难第一州”。前一句好理解,说涿州地位重要,即使到了天边,也没有地方能比得上。后一句容易理解偏颇,难道说涿州是天下做官最繁、百姓最难的地方吗?很多涿州人有疑惑,外地来涿州的人也不明白。看到“涿州发布”上的一篇文章,才把这事儿闹明白。
原来,“冲、繁、疲、难”是清朝雍正时期,由广西布政使奏准,对全国州县的分类办法。它把全国州县按“冲﹑繁﹑疲﹑难”四个字特征,作为划分政区分等级、选用官吏的依据。大体的意思是:交通频繁的地方为“冲”;行政业务频繁的地方为“繁”;税粮滞纳过多的地方为“疲”;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的地方定为“难”。罗列的字越多,说明这个地方越重要,在安排干部时也就越慎重。
“冲、繁、疲、难”四字俱全的县,称为“最要”,也就是最重要;有三个字的,分冲繁难、冲疲难、繁疲难三种,为“要缺”,也就是比最重要差一点,或都说是次重要;有二个字的,包括冲繁、繁难、繁疲、疲难、冲难、冲疲六种,为“中缺”,也就是中等重要;有一字或无字的县,称为“简缺”,其重要程度就要大打折扣了。涿州为“冲要、繁难”,应该是占了四个字中的三个字“冲、繁、难”,是为“要缺”,也说明把涿州看得很重要了。涿州四个字中仅少一个“疲”,没有“税粮滞纳过多,税负沉重”这一项,说明涿州的还是经济繁荣、百姓安定的。
乾隆帝所题的这副对联,仅仅用14个字,就道出了当时涿州的交通、行政、经济的地位。现在,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深入推进,随着灾后重建序幕的拉开,区位优势独特的涿州,必将迎来更大、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jizx.com/yjxw/16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