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历史钩沉曾经蒲州去又来

运城日报黄河晨报运城新闻网官方发布平台

曾经蒲州去又来

◇核心提示

  历史上先有蒲州(蒲州称州始于北周年),后有永济(年置永济县)。蒲州是山西的南大门,《蒲州府志》云:“得蒲州者,可壮其肩背;失蒲州者,则三晋难保。”可见蒲州地位之重要。

□傅晋宏

“命运跌宕”的蒲州

  几乎每个河东人都有浓浓的蒲州情结。中国古代将没有独立县城而将县治附设于府城、州城的县称为“附郭县”。明清时期,绝大多数府城至少有一个附郭县。蒲州府也不例外。永济县就是蒲州府的附郭县,位于今蒲州故城的东城墙到今“蒲州古城”石牌坊之间,或称外城。一般认为,蒲州府和永济县是县府同城,或者说永济县是“有县无城”,就好像今天盐湖区与运城市的位置关系。

蒲州古城遗址(资料图)

  历史上先有蒲州(蒲州称州始于北周年),后有永济(年置永济县)。蒲州是山西的南大门,《蒲州府志》云:“得蒲州者,可壮其肩背;失蒲州者,则三晋难保。”进入清朝,蒲州先是一个县级州(散州),管辖一个县的面积,雍正六年(年),蒲州升格为府,增设附郭县——永济县,该县管辖的面积相当于蒲州作为县级州所辖土地,蒲州府成为地级行政单位,管辖永济、虞乡、临晋、猗氏、万泉、荣河六个县。民国元年(年),精简机构,撤蒲州府,存永济县,永济县遂归另一个较大的地级单位“河东道”(驻地运城)管辖,后有所归属的行政区划名称屡有变化,但蒲州作为地名是不存在了,成为一个“历史地名”或永济的别名了,说起这块土地官方文书中只有“永济县”,地图上标为“永济(蒲州)”。

  年开通同蒲铁路,蒲州附近的火车站却是永济站,虽然号称同蒲,但却没有蒲州站一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历史悠久、地位尊贵的蒲州消失了,略显稚嫩的永济倒保留了下来,这不能不说是蒲州的尴尬。

  具有戏剧性变化的是,被屡屡泛滥的黄河水步步紧逼,再加上永济与虞乡两县合并,称永虞县,县城明显偏西,永济县城年刚解放就被迫东迁,“蒲州”的命运却因此发生了重大逆转。

  永济县行政中心移至蒲州城东15公里的赵伊镇,10年后的年赵伊火车站改名为“永济站”,而原来的县城,蒲州故城同年也因地处三门峡水库淹没区而人迁城废,城内居民悉数迁至位于蒲州故城东两公里地势较高的新盛镇,即现在的蒲州镇所在地。永济火车站同年改为“蒲州站”。新盛镇几经变化,到年改为蒲州公社,年置蒲州镇,从此拥有厚重历史的“蒲州”一词,经过年到年的半个世纪丢失,死而复生。虽然只是个镇,不能与当年统辖六县的“府”同日而语,但毕竟避免了灭失的命运,属于不幸中的万幸。过去是蒲州辖永济,现在是永济辖蒲州。“角色互换”,却给蒲州留下了勃勃生机。

人间蒸发的“同州”

  大河彼岸同州的命运就不一样了。如果说蒲州是“从将军到奴隶”,自由落体,级别大跳水,那么同州则连当“奴隶”的资格都没有了,来了个可怜的人间蒸发。

  同州即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周初为古同国。西魏时改称同州,设州时间比蒲州还要早些,直到清雍正十三年(年),升同州为同州府,设府时间比蒲州晚了七年。同州府管辖今渭南市的十个县市,它的附郭县是大荔县。

  据说大荔县城门上有一副对联,上写:“二华关渭水,三城朝合阳。”因其工整、简洁而又包容丰富深为世人赞誉。其中二华指华阴、华县,关即潼关,渭即渭南,水为白水。三城指韩城、澄城、蒲城,朝为当时的朝邑县,余合阳县用全名,恰到好处。因为是府治所在,所以当时大荔城的规模、格局都领导着“时代的潮流”,宽敞通达,商贾云集。澄城、白水山区的农民,穷一生的憧憬,也许只是走一趟同州府。

  就是这样一座名城,遭遇了年废府留县的命运。几经废兴,与蒲州历史一样悠久的地名,不复存在。同州的衣钵虽然被大荔完整地承袭下来,但不同的是,“蒲州”50年后失而复得,“同州”从此却一去不返,不禁让人感到惋惜和痛心。现在同州只在一些文学语言和非主流的环境中奄奄一息地存活着,如特产“同州带把肘子”、休闲场所“同州广场”等,诚如河津的古耿、平陆的古虞、芮城的古魏、临猗的古郇一样。

  今天鹳雀楼北面匾额为“文萃李唐”,南面“道弘虞夏”,东面“隆楼鹊起”,而西面的匾额则是“风联同华”四个楷书大字,是我国已故著名书法家刘炳森的墨宝。“同”是古同州,“华”是华州或华山,泛指蒲州的黄河对岸的广袤地区。大河两岸,蒲州同州,一衣带水,共沐春风。随着三门峡水库蓄水,黄河小北干流水位抬高,河水流速变缓,泥沙沉淀加剧,河床抬高,河道变宽而撕裂成若干股,行舟搁浅,渡河困难,蒲津古渡废弛,交通阻隔,原来情同手足的黄河两岸,倏忽咫尺天涯,几乎断绝联系,视同陌路。如果没人解释,恐怕很多人便会不理解“同华”二字的含义。

  前一段时间,部分同州粉丝呼吁更改县名,希望恢复“同州”大名,不想用大荔这个名字了,认为与云南的“大理”同音,容易产生误会,况且这里又不出产荔枝。在他们看来,大意失“同州”,损失太大了。随着岁月流逝,对同州的怀念还会愈加强烈。估计改名是很难很难的事了。

“有名无村”的“首阳”

  无独有偶,“同州”的逝去,就好像“苏联”的解体。同样的情形还有首阳乡,首阳原来是永济最西南的一个乡,驻地是长旺村,虽然不大,管辖长旺、独头、上源头、夏阳四村,但毕竟是乡的建制。自从年撤乡并镇,首阳乡并入韩阳镇。从此首阳这样一个诗意的地名,氤氲着伯夷叔齐高尚气节的地名,成为人们美好的记忆,不免产生一丝怀恋,属于典型的“有名无村”。心若在,梦就在。好在留下寓意“长久兴旺”的长旺村,以及以“首阳”来命名的首阳火车站,也让人在一丝叹息中聊以自慰。

  同州一去不复还,归去来兮是蒲州。世事变化无常,唯有珍惜当下。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专科医院
中医治疗白癜风费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jizx.com/yjxw/381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