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舜耕历山大禹治水武圣关公一代文宗柳宗元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内部陈设以黄河文化和河东文化为主题,时代跨越中华上下五千年,采用浮雕、壁画、微缩景观等形式,系统说明黄河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华夏民族的先祖在这里写下了辉煌的历史如舜耕历山、大禹治水、武圣关公、一代文宗柳宗元,以及冶铁、制盐等,使游客既可以深切体会到登高望远的最高境界,也可以感悟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

二胡造型的雕塑配上美轮美奂的脸谱,成为了蒲园的标志戏迷、票友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汇集在这里,铿锵的音乐和标准的唱段,响彻在蒲坂大地;

2011年8月,永济市委、市政府针对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众多、文化资源点多面广等特点,提出整合文化资源、形成品牌优势、提高文化品味、彰显人文魅力的山西永济市文化强市战略,重点围绕鹳雀楼这一黄河流域璀璨的文化明珠,挖掘文化魅力,重现诗歌辉煌,通过举办高规格的鹳雀楼诗歌文化节,再塑精神标志,力争把鹳雀楼打造成三晋乃至全国的文化名牌、旅游名片、地理名标,进一步提升永济的文化影响力,从而带动永济文化事业的大繁荣、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近年来,永济市致力将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设之中,将文化脉络融入到城市规划中,使城市文化的感染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颁奖晚会上,著名诗人舒婷莅临现场,许还山、严晓等著名艺术家同台联袂,激情洋溢地朗诵了《将进酒》、《登鹳雀楼》、《祖国,我亲爱的祖国》等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歌,演绎出诗歌文化的无穷魅力当晚,中华诗词学会和中国诗歌山西永济市学会分别授予永济市“中华诗词之乡”和“中国诗人之家”荣誉称号这场规模空前的诗歌盛事,成为奏响诗歌绝唱的文化回应

柳子湖畔,柳宗元塑像成为了柳园的标志,轻松休闲中不忘柳宗元故里浓厚的诗歌文化气息……

舜帝山森林公园、舜帝广场、二十四孝浮雕、舜耕历山铜雕……全长5.4公里的舜都大道,随处可见的是以舜为题的各类建筑、雕塑,处处显露的是舜文化的无限魅力;

同年10月永济市选派专人前往厦门参加了第三届中国诗歌节,观摩了整个活动向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诗歌学会递交了举办“永济鹳雀楼诗歌文化节”的申请和草案,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永济的历史文化最终确立“首届鹳雀楼诗歌文化节”由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作协诗刊社、山西诗词学永济市人民政府领导会、中共运城市委宣传部、中共永济市委、永济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小景点体现文化新魅力在城市功能布置上,该市坚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充分把握文化对城市建设的导向,在市区各个公园广场设置了历史文化雕塑,使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公园、每一栋建筑都蕴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而此时的蒲州,诗人辈出更如繁星点点《全唐诗》里河东籍著名诗人达15名,其中柳宗元、王维、司空图、卢伦、杨巨源、聂夷中等永济籍诗人就有12名同时,佳作迭现如大潮奔涌,《全唐诗》收录的42863首诗中,与永济有关联的诗歌多达500首,诗歌成为一时之盛,唐代的蒲州成为诗的国度

千古绝唱的文化回应

千首诗,奏响诗歌绝唱的文化回应

大工程传承文脉大魂魄永永济市属于什么市济市在市区实施了核心区改造工程,投资1.5亿元,建设集大型会议、演出、集会、展览为一体的永济市文化中心,其中包括人民剧院、博物馆、展览馆及文化广场,明年将建成投入使用;在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上,坚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在原有樱花园、柳园的基础上,又兴建了以蒲剧文化为主的蒲园、以舜帝文化为主的舜帝山城市森林公园等

历史上的鹳雀楼历唐经宋,至金章宁明昌(公元1190年至1196年)年间还屹立如故,到元初(公元1222年)毁于兵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迅猛发展,永济市将重建鹳雀楼列入议事日程后,立即受到社会各界仁人志士的广泛关注1992年在全国第六届旅游地学术研讨会上,近百名专家学者联名倡议“重建鹳雀楼”1997年12月,鹳雀楼复建工程在黄河岸畔破山西永济市邮编土动工,在历经几年建设后,于2002年9月26日竣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至截稿日,此次诗歌大赛共征集到作品7675件,其中古体诗6359首,新诗1316首,有近4000位作者参加了征稿活动,全国31个省市、港澳台、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华人华侨均参加了投稿征集诗歌的数量和质量居全国较高水平

新建的鹳雀楼四檐三层,是完全采用现代建筑材料施工的仿唐式古建筑,以再现唐代风貌为指导思想,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磅礴气势为主旋律,形成“上下五千年,放眼看世界”的高远意境,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仿唐建筑全楼总高73.9米,总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总重量达5.7万余吨楼体油漆彩绘,是在经过国家文物局专家考察抢救之后,采用原已失传的唐代彩画艺术,是目前国内唯一采山西省永济市用唐代彩画艺术恢复的唐代建筑

一座楼,承载千年的厚重文化

一座城,彰显深厚的历史文脉魂魄

——永济市“首届鹳雀楼诗歌文化节”回眸

鹳雀楼诗歌文化节,以楼,吸引诗歌圣手的目光;以诗,赋予楼新的文化气息

千年之前,一位伟大的诗人,曾登上鹳雀楼驰目黄河有感而发的诗句,奠定了这座楼在中华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使诗歌文化节更具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永济市市委书记陈杰、市长朱晓东亲自挂帅,多次召开协调会议,研究解决活动筹备中遇到的问题,并将“鹳雀楼杯诗歌大赛”作为此次诗歌文化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在《中华诗词》、《诗刊》、《中国文化报》、《中华楹联报》等平面媒体发布了征稿启事;在“中华诗词网论坛”、“中国诗歌网”、“读者论山西省永济市新闻坛”等近200家诗歌论坛发布诗歌节的相关信息;注册了“永济鹳雀楼诗歌节”官方微博,先后发布稿件3000余篇,拥有粉丝3400余名,收到有效评论1000余条

在做好城市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该市还注重挖掘深厚的历史文化坚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的保护工作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实施了以打造鹳雀楼诗歌文化节、五老峰登山节、世界情侣月三大节庆文化活动,以及做好西厢文化产业孵化基地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业发展“1355”工程,努力实现永济从人文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转变(卫明珠 通讯员 李辉)

诗意古蒲州、魅力新永济

鹳雀楼故址在蒲州古城(今永济市蒲州镇)外西南的黄河岸畔,为山西省永济市属于北周(公元557—581年)大将军宇文护(鲜卑族)所建,原本用于军事了望,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风景秀丽,前瞻中条太华山,下瞰巍巍黄河水,唐人留诗者甚多王之焕的诗流传天下,鹳雀楼也随之闻名天下诗因楼而出,楼因诗而名,鹳雀楼从此与江南的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楼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座城市仅仅有经济的发展是不够的,必须将文化的继承、文化的传播、文化的创造凝结为城市的文脉魂魄,融入城市形态当中”永济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旭光道出了该市将文脉魂魄传承发展作为城市建设发展重点的初衷

“盛世欣逢,层楼再上,更画山河别样春歌一阕,祝神州不老,天地同斟! ”这是永济市首届鹳雀楼山西省永济市教育局诗歌文化节7000余首征集作品当中的一首时间悄悄逝去,但铿锵有力的诗词依旧绕梁,登楼远望的人们,耳畔响起的是千年古诗和今人新述交响回应的乐章


皮肤白癜风能治的好吗
白癜风能治好了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jizx.com/yjxw/48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