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荔县大寨子村陕西警备第一旅第一团

谨以此文缅怀因血战永济而牺牲的陕西蒲城张王邓艾后裔

年春,年前侵占了太原的日军川岸第二十师团沿同蒲铁路南侵,3月6日攻占了与陕东一衣带水的山西永济县城,8日攻占了风陵渡。随即,日寇不断炮轰河西的平民、朝邑和潼关等县,飞机也频频侦察和轰炸关中各县,觊觎西安,全陕震动,人心惶惶。

血战永济纪念碑原照片

时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兼三十八军军长的孙蔚如将军,发表讲话,力主坚守黄河,阻敌西犯。当即派遣孔从周陕西警备第二旅和李振西教导团,开赴陕东,与去秋驻防的李兴中一七七师(五二九旅)、王振华陕西警备第三旅一起扼守河防。

5月初,王俊奉命率其部陕西警备第一旅一、二团,也开赴平民县,坚守黄河。旅部和一团团部皆驻朝邑丰图义仓西侧的阎丹初祠堂。

年6月,蒋介石为了进一步分化瓦解杨虎城将军旧部,将孙蔚如的第三十八军升编为三十一军团,孙升任军团长,辖三十八和九十六两个军。原属孙部的王俊陕西警备第一旅改归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指挥。实际上,蒋利用改编部队,减去了孙部一个旅的兵力。改编甫毕,即电令孙蔚如率部东渡黄河,开赴晋西南三角地带抗日。王俊部留陕扼守河防。

7月中旬,孙蔚如因感兵力不足,特急电蒋介石,请求增兵。王俊奉命派遣其第一团一部:团部机枪连、邓祥云二营、马生晖三营的八、九两连,共6个连,由团长张剑平带领东渡,归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孔从周将军统一指挥。张部奉令死守永济县城。

乘我三十一军团入晋立足未稳之际,驻运城的日寇二十师团为了策应日军攻占武汉,在新任师团长牛岛的指挥下,8月15日,分3路向西猛攻,在永济县境与我军展开激战,时称“血战永济”。

邓祥云遗照

经过两天激战,由于敌强我弱,日军终于突破了我第一道防线。17日日军直扑永济县城。下午两点左右,日军两千多人,在6架飞机、12门大炮的配合下,从东、北、南三面猛攻永济城。陕西警备第一旅第一团一部(实为五个连,邓祥云营六连不在城内)奋起抵抗。东面是日军攻击的重点,二营营长邓祥云(蒲城张王村人)奉命督率其营冯民安四连和三营丁文英九连抗击日军,与日寇进行了极其惨烈的激战。由于兵力、装备过分悬殊,守城官兵伤亡惨重。少校团附刘耀堂、二营营长邓祥云、团部上尉副官焦文杰、连长冯民安、王继纯等名官兵为国捐躯。永济城保卫战是血战永济战役中最悲壮、最惨烈的一战。邓祥云家族邓继忠、邓正保和邓进元(碑文中为辛进元,因邓进元为黄辛庄外家顶壮丁而异姓)等4人同时壮烈牺牲。

年渭南教育学院王忙有(蒲城罕井镇高城人,张王村邓氏外甥)先生因搜集在山西永济城抗日血战牺牲的邓祥云的资料,邓祥云村(蒲城县上王镇张王村)中有一老人告诉他,祥云牺牲后,部队在朝邑修了个冲天塔。同年9月30日,王忙有访问祥云所在部队,其团军需刘守经老人(蒲城县马湖三山页庄),他告诉王忙有永济血战后,在朝邑南寨子附近的确修了个阵亡将士纪念碑,碑阴刻有全部阵亡官兵的姓名。

邓祥云画像

得此信息,王忙有于10月8日从渭南专程乘汽车到大荔县朝邑镇大寨子村寻访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无巧不成书。那天下午,在南寨子西边田地里碰到一位老人。经过交谈,得知老人叫雷承祖,是大寨子村人,年曾在南寨子小学任教。王忙有大喜过望。即向老人请教。他告诉王忙有,纪念碑建在大寨子村外西南角十字路口(当地人把这里叫做马鞍桥)西北角(苏天运、雷秃子庄基西边),约2亩大小。门口两根石柱,东边其上镌刻着:“河洛泱泱华镰苍苍”;西边其上镌刻着:“烈士之风山高水长”。他害怕自己记忆不准确,还让王忙有再问问村中其他老人。有人说,不是“河洛”,而是“黄河”,也不是“华镰”,而是“华嶽”(繁体“嶽”字许多人不认识,由此知道确是华嶽)。他又告诉王忙有,碑楼正面横额上镌刻着“为国捐躯林森题”,下面碑石上刻着大字:陕西警备第一旅第一团血战永济阵亡将士纪念碑。碑楼背面横额上镌刻着“民族之光于右任题”,下面碑石上刻着碑文与阵亡将士姓名。但纪念碑已不知在何处?询问了村中好多人,都不知纪念碑的下落。因天色将晚,王忙有从大寨子北行到连家庄,住在严安政先生家。第二天,他们两人又到大寨子村询问了好多人,也都不知道纪念碑的下落。有人说,可能是原朝邑公社铁业社主任侯德狮年大炼钢铁时砸的烧了石灰。为此,王忙有曾拜托严安政给侯德狮去信询问。结果是泥牛入海无消息。后来王忙有还到北寨子访问王俊部三团中校团附佘纪善老人,又到大寨子村问过一些村民,也不知道纪念碑的下落。

纪念碑去向不明,王忙有还是不死心。总想知道纪念碑上到底写的什么?后来刘守经又告诉王忙有,当时曾拓过几百张碑帖,他多年保存的一帧“文革”时烧了。王忙有到白水县雷村永济城血战阵亡烈士杨茂生家中,其遗属对他说,其家也曾保存一帧,“文革”时给队上交了,后来不知下落。王忙有到蓝田陕一旅二团魏应中连特务长赵凤汉的家中,其子复信也说,其家也保存有一帧碑帖,文革中也烧了。

可见只要能找见碑帖,谜底便可揭开。时隔半个多世纪,要找到碑帖,也非易事。皇天不负苦心人,碑帖终于被王忙有找到了。时任王俊部一团三营七连连长张举才复信告诉王忙有,阵亡的五连连长王继纯家中可能保存碑帖,并说王继纯家是三原县北40里的门家村。得此信息,王忙有立即写信联系。信被退回,说没有此村。王忙有又给其院调到三原空军导弹学院的赵选民先生去信,请他帮忙打听该村。他复信说,问过许多人,都说没有此村。

年11月18日,王忙有专程到岐山县祝家庄乡岐阳村张举才家中访问。原来西府人把“蒙”读作“门”。张说应是富平西面的蒙家村。回渭南后,王忙有立即给蒙家村两委会写了一封信,询问王继纯家的情况。

年元月13日蒙家村两委会复信告知:“烈士王继纯的直属只有一个女儿名叫王应勤,现在富平教师进修学校任教工作……烈士家庭现存烈士碑文影件一份,保存完整。”得此信息,王忙有万分高兴,深深感谢蒙家村两委会的负责同志。

2月4日接元月18日王颖勤来信告知他说。“我家现存抗日时期为我父立碑的碑文一份……你若要史料,那便是铁证如山的材料……望你们抽空来我家索取。”

原碑石拓片

2月22日,王忙有在蒲城函授结束后,冒着雨雪到富平老城访问了王颖勤老师,尚未见到碑帖。她给了他一个抄件。她告诉王忙有其家中珍藏有碑阴碑帖,高五尺多,宽二尺多。她家每年过春节时,都把碑帖挂出来祭奠。文革中,红卫兵要把碑帖当“四旧”抄走。王继纯的弟弟王启宗说,不能拿,这是我哥的血换来的。碑帖才逃过了一劫。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历史的本来面目逐渐得以恢复。此碑反成了珍宝,成了永济城保卫战的有力铁证。王颖勤凭此碑帖,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请求追认其父为革命烈士。年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王继纯为革命烈士。

后来王忙有接到王继纯弟弟王启宗3月27日的来信告知:“关于……要我富平送去碑贴一事,我与3月10号已经送去颖勤家中,望你和我侄女协同拍照和复印。”

当时大型复印机还不普遍,为了王忙有早点看到碑文,王颖勤丈夫张震龙,又请人拍了照片先捎给他。后来王颖勤又让其丈夫张震龙按照碑帖大小正楷书写了碑文送给王忙有。

可能是抗日英烈们的英灵不愿泯灭吧,经过两年多的苦苦寻觅,纪念碑的碑文终于被王忙有找到。庐山的真面目终于显露在我们的面前。

王忙有因当时工作繁忙,抽不出时间再去富平。他有事到大荔,便到城西政协百户5巷58号张青山(陕西人民出版社年6月版《大荔县志》主編)家,告诉张,他暂时去不了富平,请他们派人去富平拿一下碑帖。张对王忙有说,若拿来,可复制一个纪念碑。

这年的6月1日,有一中年男同志到渭南教育学院(当时该院尚在渭河滩,今铁路二十局技校处)找王忙有。经过交谈,才知他是大荔政协的孙国植(后任王小民主編《大荔县志》的副主編之一),张青山让他到富平去借纪念碑碑帖。他返回时,遵照王颖勤夫妇的叮嘱,先把碑帖拿到王忙有家,让他看后,再拿回大荔。孙国植的品格,令人十分感动。他拿着王颖勤丈夫张震龙的亲笔信。张在信中说:“你需要看的碑文,今天特请大荔县政协孙同志专程给你送来,请你看一下。如果需要再复印由你决定办理。你看后将原件仍交孙同志代回大荔。他们回去后商量一下,看怎样处理好。他们用后,我已经给他们说好,叫及时给我送来富平。”当时没有大型复印机,无法复印。王忙有让国植先拿回大荔,看能否复制。同年9月16日,国植给王忙有来信说:“碑文我已完璧归赵,送给富平,以后如要复印,就来找你帮助。”

后来,王忙有到西安在王俊之子天仇家中,他拿出大荔某部门写的一封信,说,大荔准备复制该纪念碑。位抗日英烈血铸的纪念碑,因历史的原因被毁坏,令人深感遗憾!谁知,直到张青山年不幸离世,复制梦也未实现。先后两次出版的《大荔县志》对纪念碑只字未提,令人费解!

为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年8月26日山西省《永济报》登载了王忙有写的《陕西朝邑永济抗战纪念碑》(将士题名录略去),首次把湮没了半个世纪的纪念碑碑阴内容公诸于世。

年9月,陕西电视台拍摄4集文献纪录片《浴血中条山》时,准备拍摄纪念碑碑阴碑帖,王忙有经过与王颖勤女儿张明联系,她告诉王忙有她父母均于年先后去世。她把父母的住房卖掉,没有及时把碑帖保管好,买房人竟把珍藏了60余年的碑帖当做废纸扔掉!《浴血中条山》拍摄了王忙有复印的照片,使观众首次看到了碑阴碑帖的面貌。

年,为纪念孙蔚如先生诞辰周年,王忙有在渭南通过电脑按原碑帖大小制作了碑帖,赠送西安事变研究会杨虎城暨十七路军軍史研究委员会惠存。

年王忙有到北京,9月1日把让渭南群力图文快印部由电脑按原碑帖大小制作的《陕西警备第一旅第一团永济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序》碑帖面交给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罗存康副馆长,赠送纪念馆惠存。

年元旦《各界导报》以《一座烈士纪念碑揭示的永济保卫战真相——〈陕西警备第一旅第一团永济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寻访经过》为题登载了王忙有写的文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纪念碑的寻找经过与全碑情况。

碑阴碑文分“序”、“铭”和“阵亡将士题名录”三部分。尽管序中违心地为团长张剑平等文过饰非,但“阵亡将士题名录”与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有关档案完全吻合,却是弥足珍贵的史料。

用位抗日英烈鲜血铸成的永济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竟被一些无知的人早早毁坏了,令人遗憾!更遗憾的是,年王颖勤夫妇先后去世,子女将其住房卖掉。买房者竟将珍藏了60余年的碑帖当作废物扔掉!幸亏王忙有珍藏了碑帖照片,才使此碑免于佚亡。

尽管不少人一直希望纪念碑能够复制,但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景。直到年后半年,此事方才有了转机。在时任大寨子村中共党支部副书记高发俊和村长张锋的提议下,大寨子村两委会召开了专门会议。经过充分讨论,大家一致同意复制纪念碑。遂后,政协大荔朝邑镇学习组组长谭平和高发俊写了报告,报请朝邑镇中共党委书记秦联建和镇长赵新安、副镇长韩刚同意后,即到省政协寻求帮助。政协李晓东副主席看了报告后,先后5次到大寨子村调研,同意复制纪念碑。

年4月20日,李晓东亲到大荔与大荔县王青锋县长、大荔政协主席孙忠社、副主席李广利(兼统战部部长)经过充分研究,一致同意复制纪念碑。得到纪念碑信息后,西北大学张恒先生也曾参与斡旋。

年8月15日《华商报·今日渭南》刊登的记者杨托与实习生夏丽娜合写的《陕军抗战遗迹有望重建》一文透露了纪念碑可能重建的信息。但该文却道听途说、信口开河说,年“国民政府在大寨子村西修建了纪念碑。”并信口说《陕西警备第一旅第一团永济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是张恒多年调查、考证的。看到该报信口开河、张冠李戴的文章后,王忙有曾持他写的《对〈陕军抗战遗迹有望重建〉一文几个问题的质疑》去找过该报两次,该报以种种理由搪塞推诿,不愿对该文的错误予以纠正。此事只好不了了之。

年7月24日赵□□在王忙有博文《抗日血战永济城的铁证》评论中说,其村支部书记常□□把纪念碑铺在其家大门口当垫脚石。此事真相如何?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恰逢国庆,王忙有儿子从十堰回来,便让儿子开车到大寨子一看究竟。到后,碰到赵武先生,他引王忙有到常书记家,大门下确铺一块石碑,但与纪念碑无关,是修丰图义仓的捐款人名。赵武告诉王忙有,纪念碑是他们生产队修保管室时搬的,但后来不知所终。他又引王忙有去见高发俊。在发俊家西边,又引王忙有去先见一位老人。说明来意后,老人说这有材料,从房内拿出一个打印的东西。王忙有上前一看,原来是谁打印的他的文章《抗日血战永济城的铁证》一文。上面写着“王忙有”,王忙有告诉老人,我就是王忙有。老人有些愕然。遂后,就来到高发俊家。顺便谈到《华商报》杨托文中几个问题。高发俊拿出一本书说,这里有记载。王忙有当即告诉他,说“抗建公园”是年所建,与史实根本不符。当时,没有看是什么书,以为是大荔新编县志。王忙有回来一查,大荔县志,没有此内容。打电话问高发俊是什么书,高说是《大荔移民志》。王忙有便到渭南市移民局去找该书。恰好碰上一大荔人党建忠先生,他告诉王忙有他局没有该书。他是个热心人,他立即与大荔县志办联系,让他们把该书的封面和有关的第28页扫描后由电脑发来。党先生当即给王忙有打印了一份。《大荔移民志》在第一篇的第四章“文物名胜古迹”的第四节“移民时拆毁的古建筑”的㈥“抗建公园”中说到此碑,但因道听途说,没有调查,错讹甚多,并非《陕军抗战遗迹有望重建》一文吹嘘的是“大荔县相关史料”。

年,在全国隆重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前夕,在大荔县委和县政府的全力支持下,7月8日成立陕军东征抗战纪念馆筹备组。孙忠社任组长,张方维、王百超、赵新安、沈靖任副组长。下设3个组。旋在大荔县政协常委、大荔民革主委沈靖带领下,民革副主委王向阳和政协大荔朝邑学习组副组长高发俊3人冒着酷暑到渭南师院王忙有先生家中,商议重建纪念碑之事。在王忙有先生的大力帮助下,用他保存的张震龙拍摄的碑帖照片,费了几乎一天周折,终于让渭南群力图文快印部按照原碑帖大小制作出了纪念碑碑阴图片。

尽管碑阴样式有了,但纪念碑正面根据什么制作,既无样式,还有争议。正在大家苦苦考虑解决办法的时候,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难道是位抗日英烈在天有灵,不愿湮没无闻吗?在全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大荔县的同志又从邑人姚水朝先生处得到了他家珍藏了75年的年元旦6个军人在参谒该碑时的照片,使纪念碑的正面全貌在75年后重新显露在我们面前。由此照片可知,纪念碑与抗建公园没有什么关系。也不是年秋邑人为中条山殉国的王俊将军所建。高发俊及时把这一消息告知了王忙有先生。王先生在9月30日,即把该照片发给了中央电视台《陕西抗战纪实》拍摄组的王晓杰先生。同年底《陕西抗战纪实》3集文献纪录片播放时,广大观众看到了朝邑《陕西警备第一旅第一团永济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的正面全貌。

根据这张照片可知:纪念碑坐北朝南,四周用青砖砌成围墙,围墙成长方形,南北长,东西较短。南面围墙用十字花墙做成,正中有一进门,门两边各有一根四棱石柱,石柱上端各雕刻一个石狮。东边石柱上镌刻着:“华岳苍苍黄河泱泱”8个大字,其右上方镌刻着“陕西警备第一旅……”等字,可惜看不清楚了。西边石柱上镌刻着:“烈士之风山高水长”8个大字,其左下方镌刻着一些小字,同样看不清楚了。紧靠石柱外侧下边各有一个小石狮。石柱内侧门口各有一个石狮。石柱外东西两侧各栽3棵钻天杨树,东西墙外,也栽着一些钻天杨。围墙东南角和西南角各有一个高出围墙许多的大石狮。院内靠围墙栽有许多四季常绿的柏树。进门后,登上8级台阶,方到纪念碑正面,纪念碑建在台基之上,台基四周也用青砖砌成十字花墙。纪念碑巍然屹立正中。碑楼用青砖砌成,高约四五米,最上端为圆顶,四角各挂一个铁铃,碑楼横额上镶嵌一块长方形小石碑,其上从东到西镌刻着“壮烈捐躯”四个大字(村民回忆为“为国捐躯”有误),西边竖刻着“林森题”3个较小的字。碑楼正面东侧上面用白灰写着“踏着先烈的血迹抗战到底”,左侧用白灰写着“打倒日本……”。整块大碑石镶嵌在碑楼正中,最上面镌刻着国民党党徽和国民党党旗与中华民国国旗,两旗中间镌刻着6个小字,已看不清。其下中间镌刻着“陕西警备第一旅第一团永济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21个大字,其右上方镌刻着“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八月十七日”13个小字,其左下方镌刻着“团长张剑平率全团官兵敬立”12个小字。

后来,大荔党史办李良朋主任、丰图义仓粮站刘玉保主任和高发俊还到渭南师院王忙有先生家里再次商议复制纪念碑之事。

式样全部解决。可谓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资金)。大寨子村民听说要重建纪念碑,全体村民全力支持。年刚过春节,社会爱心人士阎友才和纪念碑复制倡议人高发俊等人争先慷慨集资,先后筹到垫付资金一百多万元人民币。因纪念碑原址已住上了村民,经过商议,将纪念碑由大寨子村外西南角,移至村外西北角。在沈靖等领导的具体指导下,从2月10日开始,请来挖掘机两台、大型铲车4台、大吊车1台。先后拆除房屋6间,清除果树15亩,迁移坟墓50多座。共清除垃圾立方,移动土方30万立方。水泥、砖和匠人工资共用1万多元。重修纪念园面积比原址大得多,共用地40多亩。经过与富平刻碑地联系,终于把纪念碑雕刻成功。全体村民又在纪念园内栽树许多。纪念碑比原碑高大,不尽如人意的是把门口的对联,镌刻在碑楼正面的两侧。当然,能够复制,已是难能可贵了。

复制纪念碑

经过近30年的辛苦寻访,经过全体村民两个月的辛勤劳动,4月10日前复制的纪念碑已魏然竖立在多层台基之上。

经过栽树、整修地面,纪念园初具规模。听说纪念碑已经复制,不少单位和个人先后前来参谒。年6月下旬,又对纪念碑祭台进行了水泥硬化。毋庸讳言,大荔县的各级领导,特别是大寨子村的全体村民的义举,功德无量!位抗日英烈如果在天有灵,也会感动得“泪飞顿作倾盆雨”!不久,纪念园将成为渭南市甚至是陕西省的又一个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

渭南师院王忙有遵照大荔县陕军东征抗战纪念馆

筹备组嘱讬撰写

.8.16.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jizx.com/yjfz/120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