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网事眉户与迷胡
一直以为,眉户可能是因为起自眉县与户县,所以叫眉户。小时候常听大人说迷胡戏,而且发音与眉户戏也有区别,却一直未能搞清楚。前几天与国家一级编剧杨焕育先生谈起此事,才知道,眉户本叫迷胡,她的发源地不在别处,就在我们河东。
早在元明时期,河东晋南地区就流传有一个曲子戏剧种,其唱腔委婉,曲调优美,深受大家喜欢。但是因为这种曲子没有蒲剧那样慷慨激昂、铿锵悲壮,听得时间长了,人常会感到昏昏欲睡,犯迷糊,因而人们为这种曲子起了个小名叫“迷胡”。清道光年间,运城西街就有迷胡班社。新中国成立前,在今盐湖区的东留村有一位唱迷胡的艺人名叫李卜,他唱做俱佳,会戏甚多,深受人们喜爱。
李卜平时以做木匠活为生,后流落至陕北富县瓦窑沟。当时延安有个文艺演出团体,为了排迷胡戏,苦于没有教戏的老师。经人介绍找到李卜,由他哼唱曲调,延安文艺处领导马健翎填词,创作了《十二把镰刀》《大家喜欢》等剧目。其中名段一直传唱至今。
当年,延安文艺团在出海报时,人们不知迷胡两个字怎么写。马健翎说,陕西有眉县、户县,也有唱迷胡的,就写成眉户吧。
虽然陕北把迷胡叫成了眉户,认为迷胡源自眉县、户县,但是在陕西的华县等地并不认同,而坚持说自己的迷胡才是正宗的。年,华县迷胡剧团举办建团纪念大会,有这样一副贺联被人们津津乐道,上联是:华岳太白同在此城东路西路,下联为:秦音郑声共谐何分眉户迷胡。
话说陕西有了争执与区分,河东作为迷胡的发祥地,又有晋南迷胡剧团,但在年一次文化工作会议上,相关领导谈到了要规范戏曲名称的问题,将迷胡改为眉户,一直传到今天。尤其是已建团60余年的临猗县眉户剧团,将眉户两个字,深深烙印在了河东戏迷的心中。
眉户的流行,使晋南好像没有了自己地区的民歌,其实,眉户本来就是晋南民歌的一种主要形式。(作者:张建群)
↓↓↓点击阅读原文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较好北京最好白癜风专业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jizx.com/yjfz/4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