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游学体味黄河风情,浩浩汤汤滚烫而
前言
山西,表里山河,锦绣之地,是华夏文明发祥的最早起源地,人杰地灵,古韵悠远,从人类起源到黄河变迁;从民族融合到长城绵延;从古建之光到晋商之路;从红色之火到非遗精粹,山西囊括了人类历史发展的精华,正所谓游山西就是读历史。游学山西,一起走近山西,走进山西。
山西文博会每周二推出栏目,推介文博游学线路,详解山西精粹文化,一起畅游山西大地。
黄河不懂委婉,干脆、爽快、直接,想挣脱壶口,就畅快咆哮;想起舞,就在乾坤湾潇洒转出°。越汹涌,艄公号子唱的越起劲;越惊险,崖壁禅院的香火越旺盛。黄河,鼓舞了山西流域无数颗心,磨难又挑战了这片土地。山西人顶着千百年风浪,硬是走出了晋商驼道。黄河用公里的澎湃,冲撞出山西的精彩。从不停息的波涛,拍打出山西人的任性。黄河之魂在山西。我们选择了浩浩汤汤黄河水边令人流连的几处美景,带您一起体味黄河风情。
推荐路线:老牛湾——碛口古镇——黄河壶口瀑布——鹳雀楼(普救寺)——黄河大铁牛——风陵渡
老牛湾:黄河在此舞出近乎度的华丽回旋,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
碛口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世界百大濒危文化遗址之一,有人称它为“人生必去的十座小镇之一”。
黄河壶口瀑布:世界第一大黄色瀑布,素有“不观壶口大瀑布,难识黄河真面目”的盛誉。
鹳雀楼(普救寺):诗因楼而生,楼因诗而名。王之涣《登鹳雀楼》成为一首流传百世的不朽绝唱,也使得鹳雀楼声名鹊起。
普救寺:著名的唐代元稹《会真记》、元代王实甫《西厢记》杂剧描写的张生与莺莺爱情故事的发生地。
黄河大铁牛:世界桥梁史上的传世之宝,铁牛所栓铁索连接起了黄河上最早、最长、最大的黄河大浮桥。
风陵渡: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千百年来,风陵渡作为黄河的要津,不知有多少人是通过这里,走入秦晋。
第一站
老牛湾
老牛湾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老牛湾是母亲黄河流入山西的第一站,由于地形条件的独特性,这里的石灰岩峭壁呈怪石嶙峋、犬牙交错状。长城在这里沿陡峭突兀的山峦延伸,与黄河并行向南,似两条巨龙携手飞舞。古时候,长城沿线上的军事要塞——老牛湾堡就坐落在这里。
老牛湾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老牛湾命名由来于一段神奇的传说。传说很久以前,天下大雨,经久不停,大地一片汪洋。太上老君有感而动,遂牵牛犁地,让大水改道。然而距离老牛湾30里地有一座山叫做明灯山,山上有亘古不灭明灯,当青牛架犁犁地之间,忽然抬头看见不灭明灯,受惊,转头就跑,神犁在大地上便留下一道大湾,这便是后来的老牛湾。
老牛湾堡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黄河与关堡,总是能迸发出战火纷扰。三国时期曹操北定中原曾征战至此,安营扎寨,并构筑长城——藩篱,成为抵御外族的屏障。老牛湾堡建于崇祯九年(年)。“兵备卢友竹建堡,堡周一百二十丈,高三丈五尺。”明成化三年年)总兵玉玺筑墙,东楼滑石堡,西临黄河岸。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老牛湾境内长城共绵延约八公里。其结构为砖砌长城、石垒长城、夯土长城、石崖长城。老牛湾堡是明长城山西段的重要关隘。周长五百六十多米,外墙用石块砌成。有城门洞和瓮城。内有青石板铺就的街道长三百米,铺屋二十多间,庙两座还有戏楼,堡内原有守城器械16件,兵器件,火炮8门,火筒20多件,弓箭若干。
老牛湾风光
图片来源:李继平/摄
原载于三晋都市报《半壁孤城水一湾万家烟火壮雄关》
倚山而建面临黄河的古城堡村原载于三晋都市报《半壁孤城水一湾万家烟火壮雄关》老牛湾望河楼
原载于三晋都市报《半壁孤城水一湾万家烟火壮雄关》乾坤湾风光
原载于三晋都市报《半壁孤城水一湾万家烟火壮雄关》
除了广为人知的老牛湾,还有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称为”百里长峡中的最美回环”的乾坤湾。乾坤湾被中外专家学者定义为太极八卦图的天然发源地。目前,乾坤湾一个单纯的自然景观提升为凸显阴阳、天地、乾坤为一体的有丰富内涵的旅游风景区。
老牛湾风光
原载于三晋都市报《半壁孤城水一湾万家烟火壮雄关》
横跨两省领略老牛湾的自然之美,蒙晋同地同景一年四季各具风韵,令人赞不绝口叹为观止。黄河天险成就了老牛湾的雄伟,长城古堡为其增添了无限神韵,黄土文化和边塞文化正吸引着各方的艺术家和旅游者,随着当地不断的保护和开发,老牛湾必将成为国内乃至国际水准的旅游目的地。
第二站
碛口古镇
碛口古镇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碛口位于临县城南48公里的处的黄河边,因黄河第二大碛——大同碛得名。碛口从清代乾隆年间兴起,此后余年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商贸重镇,五里长街,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船筏在黄河里穿梭,驼铃在山谷里回荡,在京包铁路建设前的年间,每日有余只木船来往于碛口码头,大批的粮油、皮毛、药材等自陕、甘、宁、绥、蒙等运来,棉布、绸缎、茶叶、陶瓷等物品,自太原、汾州等地由“向阳匣”陆路驮运至碛口,转销于大西北。民间有“驮不尽的碛口,填不满的吴城”。
碛口古镇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碛口古镇的街道、店铺是清代山区传统建筑的典范。主街道顺着卧虎山,从东开始,沿湫水河西去,再逆黄河北上,时曲时折。更有趣的是,古镇后街只有余米,却转了十八道弯,这些建筑完全依地形而建,街道都用石头铺砌,店铺都是平板门,门前都有高圪台。在主街道南有二道街、三道街,一条比一条短,形成了梯型的建筑格局。据记载,碛口店铺大规模修建是从清乾隆年间开始的,道光年间,全镇已有店铺60余个,到民国五年,店铺林立,除本县外还有包头、河曲、绥德、府谷、孟门、汾阳、孝义、介休、平遥等地人开的店铺,多达家。
碛口古镇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碛口古镇的具体地理位置,造就了碛口这个“弹丸之地”的赫赫声名。碛口地处当年山西与内蒙古、晋陕商道水陆交通的中心点,是商品的重要集散地;其次,碛口镇位于湫水河与黄河交汇处,湫水河携来了大量泥沙,挤占黄河水道,黄河河床在碛口由米猛缩为80米,混浊的黄河水像一头被惹怒的雄狮——“黄河行船,谈碛色变”,除了极有胆识的老梢公,几乎没有人敢在碛中行船。于是,雄心勃勃的商人们只有“望碛兴叹”,极不情愿地将满船的货物卸在碛口岸边,再雇佣驮队经陆路转运。
碛口古镇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历史的辉煌,留下了灿烂的文化。碛口主要景点有“古镇风韵”、“水旱码头”、“卧虎龙庙”、“黄河漂流”、“二碛冲浪”、“麒麟沙滩”、“黄河土林”、“红枣园林”和以“西湾民居”为代表的一批具有黄土高原建筑特色的晋商“老宅院”。古镇依然古色古香,脚下是石板路,两边是高圪台,房檐连着房檐,店铺挨着店铺。门对门,窗对窗,夜间屋里说话,对面总能听得清楚。老店铺、老字号、老房子上有明清风格的砖雕、木雕、石刻,到处是文化,遍地见艺术。漫步在五里长街上,仿佛穿越了一个时空隧道,一下走进了历史,一切都那么悠远、深沉、厚重。
第三站
黄河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
图片来源:山西省临汾市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区管委会
黄河壶口瀑布位于吉县城西45公里,距临汾市公里处的晋陕峡谷黄河河床中,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因其气势雄浑而享誉中外。壶口瀑布,是由于黄河流至壶口一带,两岸苍山夹峙,把黄河水约束在狭窄的黄河峡谷中,河水聚拢,收束为一股,奔腾呼啸,跃入深潭,溅起浪涛翻滚,形似巨壶内黄水沸腾。巨大的浪涛,在形成的落差注入谷底后,激起一团团水雾烟云,景色分外奇丽。
壶口之春
图片来源:山西省临汾市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区管委会
滔滔黄河水在流经吉县龙王山附近时,由米乍缩为50米,飞流直下,猛跌深槽,如壶注水然,故曰“壶口”。骇浪翻滚,惊涛拍岸,云雾排空,其雄壮之势,无与伦比。与瀑布相关的景观还有“千米龙槽”、“水里冒烟”、“长虹卧波”、“旱地行船”等。壶口景色,四时各异,严冬则冰封河面,顿失滔滔;春来则凌汛咆哮,如雷贯耳;盛夏则大洪盈岸,蔚为壮观;秋季则洋洋洒洒,彩虹通天。
壶口之夏
图片来源:山西省临汾市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区管委会
壶口瀑布,号称“黄河奇观”,是黄河上唯一的黄色大瀑布,也是中国的第二大瀑布。以壶口瀑布为中心的风景区,集黄河峡谷、黄土高原、古塬村寨为一体,展现了黄河流域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积淀。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年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年,晋升为国家地质公园。
壶口之秋
图片来源:山西省临汾市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区管委会
壶口之冬
图片来源:山西省临汾市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区管委会
壶口奇观-彩虹通天
图片来源:山西省临汾市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区管委会
壶口奇观-谷涧生雷
图片来源:山西省临汾市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区管委会
壶口奇观-冰龙奇观
图片来源:山西省临汾市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区管委会
壶口瀑布水势汹涌,涛声震天,景色壮丽,是黄河最壮观的一段,也是国内外罕见的瀑布奇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佳句,勾画出了大河奔流的壮观景象。不观壶口大瀑布,难识黄河真面目,壶口瀑布这颗黄河上的璀璨明珠,正以它巨龙般的姿态奔腾、咆哮着。当代诗人陈运和的诗《壶口——歌喉》夸黄河“为五千年文明史领唱音符始终不变,气势震憾神州”。
第四站
鹳雀楼-普救寺
鹳雀楼春景
图片来源:山西鹳雀楼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晋秦豫三省交界的山西永济蒲州古城西郊外的黄河岸畔。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使其名扬天下声播四海,为黄河流域的标志性建筑。
鹳雀楼秋景
图片来源:山西鹳雀楼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晋秦豫三省交界的山西永济蒲州古城西郊外的黄河岸畔。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使其名扬天下声播四海,为黄河流域的标志性建筑。
鹳雀楼
图片来源:山西鹳雀楼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新修的鹳雀楼通身采用唐代油漆彩画装饰,为四檐三层的仿唐式建筑,楼体况高73.9米,座南朝北,本依黄河水,南枕中条山,远可眺舜都遗址,近可瞰黄河之水天上而来。整个景区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以鹳雀楼为中心,四周以古典园林分布,呈“四区十二点”布局结构。
普救寺
图片来源:山西鹳雀楼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普救寺位于永济市西13公里的蒲州镇西厢村的峨嵋塬上,是著名的唐代元稹《会真记》、元代王实甫《西厢记》杂剧描写的张生与莺莺爱情故事的发生地。寺院创建于唐,原名西永清院,因五代后汉郭威攻城问策寺僧更名普救寺。
普救寺
图片来源:山西鹳雀楼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普救寺的标志与象征—现存密檐式仿唐砖砌莺莺塔重修于明代,平面方形13层,高36.76米(不计塔刹)。莺莺塔的声学效应非常奇妙,站在不同位置,人们可以听到10多种不同的回音现象。其中,以石击塔西24米处击蛙台岩石,可连续听到三声“蛙鸣”;夜深人静,塔中可听到塔周几百米外的说话声;靠近塔底层四面中的任意一面的中心,可听到远处传来的声音经塔反射变成一个异常奇妙的“音乐柱”;人在塔的九层讲话,站在下面的人听到的说话声不是从上面传来而是从塔底传来;若是人在塔的五层上讲话,说话声音便从塔顶、塔底两处向塔的中间连续反射形成一种效果极强的立体声……莺莺塔正因为具有这样奇特的声学现象,才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有世界奇塔之誉。
普救寺莺莺塔
图片来源:山西鹳雀楼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由于《西厢记》的问世,使得这个“普天下佛寺无过”的普救寺名声大噪,寺内的舍利塔也被更名为“莺莺塔”而闻名遐迩。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撼动着人们的心灵,使它成为文明中外的游览胜地。
第五站
黄河大铁牛(蒲津渡遗址)
黄河大铁牛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黄河铁牛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门外,黄河东岸的蒲津渡。年8月由永济市博物馆在蒲津渡遗址上发掘出的。出土铁牛有四尊、铁人四个、两座铁山、一组七星铁柱和三个土石夯堆。黄河铁牛的出土,是建国以来我国首次发现黄河古渡口遗址,四尊铁牛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重量最重(每尊45t~72t)、历史最久、工艺水平最高的珍贵文物,在国内外极为罕见。
黄河大铁牛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唐开元年间,随着蒲州一带经济的发展,蒲州城升为全国六大雄城之一,蒲津渡的交通地位显得更加重要。竹索连舟桥已与雄城蒲州极不适应,当时的兵部尚书向唐明皇上疏,陈述蒲津桥破败不堪、难承车马重负的窘况。唐明皇听后立即降旨,决定在蒲津渡重建新桥,并发动满朝文武出主意、想办法。经集思广益,造桥方案拿出:一是将连舟竹索改为铁索,二是加固石堤,三是铸铁牛为索桩。开元年间属盛唐时期,冶铁业发达,于是两岸数万民众奉命炼铁铸造,历经苦战后铁牛铸成。铁牛分别伏卧于黄河两岸,将铁索拴系于其身,连接舟船,建起黄河上第一座固定铁索桥。
黄河大铁牛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蒲津铁索桥第一次将黄河天堑变成通衢大道,从唐开元十二年到元朝初年桥被烧毁的年间,蒲津桥一直是铁牛系铁索、铁索连舟船。桥被毁后蒲津渡一度荒废,但铁牛仍存。到了明朝,蒲津关发展成进出中原的重要关口,明代皇帝又先后四次利用铁牛建桥,历经百余年,直至清代因黄河逐渐向西改道,蒲津渡彻底废弃。铁牛20世纪40年代湮没。
蒲州古城遗址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蒲津桥的兴衰反映出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与变迁,也浓缩出我国古代桥梁的历史。尤其是那四尊铁牛,其内涵极为深刻,它所展示的炎黄子孙的功绩光昭日月、彪炳千秋,教育今人,启迪后人。著名桥梁专家唐寰澄先生称赞铁牛、铁人说;“这是一个具体的工程建设,有实际功能的艺术珍品,是技术和艺术有机结合的典型,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桥梁、冶金、雕塑事业的贡献,是世界桥梁史上唯我独尊的永世无价之宝。”黄河铁牛,中国人民智慧与勤劳的结晶。
第六站
风陵渡
印象风陵渡景区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这是金人赵子贞的《题风陵渡》中的诗句。“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中让杨过与郭襄相遇的风陵渡其实就在山西省芮城县西南角,地方不大,却守着山西、陕西、河南三个省的大门。
风陵渡的名字由来甚至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据《史记》记载,黄帝手下的臣子风后制造了战场神器指南车,让中原霸主黄帝在涿鹿大战时,大胜山东扛把子蚩尤,一统华夏。在贤臣风后过世以后,黄帝为表彰他的功绩,在渡口附近为他建造陵墓。风陵就是风后的陵墓,后世人也因此将渡口,命名“风陵渡”。
西侯度遗址
图片来源:山西风陵渡经济开发区
风陵渡周围有旧石器时代的大荔人、西侯度人等,新石器时代的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再到二里头、陶寺等准文明遗址,各个时期的文化在这里相继出现,像一部历史古籍,记载着中原文化的发展。一直到后来的夏商周、秦汉唐,都曾在这里上演着中原文明的迭代更替。
风陵渡黄河公路大桥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架横跨黄河的风陵渡公路大桥建成通车,沟通了晋陕豫三省交通,终结了渡口上千年完全靠船摆渡的历史。十余年后,这片河滩也被陆续建设成为集旅游度假、康复疗养和观光农业于一体的景区。
图片来源:山西省临汾市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区管委会
山西鹳雀楼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省人民政府网
山西风陵渡经济开发区
百度百科
文字来源:临县人民政府网
山西鹳雀楼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省人民政府网
百度百科等
仅用于线路推荐,不涉及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回顾
文博游学
探寻华夏之根,追问“客从何处来”
文博游学
汇通天下,当从了解晋商之家始
文博游学
游历太行山水,感喟世界级的仙境
文博游学
探秘古建奇观,这些“宝贝”都是山西制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jizx.com/yjly/12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