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永中19432043校友情

写在《百年永中校友情》开讲之前

运城地区,古称河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是黄河文化的摇篮;这里是炎黄子孙的根祖;这里是舜禹的故里;这里是关公的家乡;这里既有文臣武将书写的历史;也有一代英杰创造的辉煌。悠悠河东,人杰地灵,二十年改革看深圳,一百年沧桑看上海,一千年王朝看北京,三千年古都看西安,五千年文明看河东。河东大地上的文物古迹,自然景观,人文风貌,物产资源,掌故典籍和神话传说都是河东文化的资源。

永济境内的古蒲州,历来为河东重镇,史称蒲坂。位于黄河以东,晋之西南,紧靠黄河,属河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上古唐虞时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虞舜建都之地,也是历朝历代的军事要塞。在这里的人文历史上,曾涌现出无数的华夏精英。柳宗元、王维、司空图等圣手著华章,杨博、张思维、王崇古等名臣武将英勇保卫家国,创下了历史文化的辉煌。司马迁称这里是“天下之中”,“中国”作为一个地域名称的形成显然与此有关。唐明皇李隆基说这里“昔是潜龙地,今为上里辰”,“黄河分地络,飞观接天津。一览遗方翰,千载肃如神”。说的是这里人杰地灵,令人起敬。

前几天,从大高叔处偶得一本由荆世华老师主编的、赵望进主席题写的《永济中学老校友奋斗之歌》,一口气读完。对书中所收录的17位永济中学的老校友、老前辈的奋斗故事肃然起敬,非常钦佩和感慨万千!我也是永济中学走出来的学生,对母校一直有一种无限的热爱、思恋之情,也一直想在《吕老三记》中讲述一些与永济中学有关的人和事,特别是前一段儿回老家为我们永中班班主任王前山老师送葬之际,见到了许多在校期间的老教师、老同学,当时,我就产生了这样一种冲动和想法。看完这本书后,我便想以《百年永中校友情》这样的题目,利用每周末推送1-2位老校友,老前辈的永中情结和奋斗故事,以此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恩,以此学习前辈的进取精神,以此激励永济中学历代学子,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今天给大家推送的是本书主编荆世华老师撰写的《具有革命传统的永济中学》和执行主编、老校友廉绵第创作的《满江红——颂永济中学》两篇文章,首先对他们的辛勤付出和一片丹心,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具有革命传统的永济中学

永济中学五十年代党支部书记荆世华

我不是永济中学的学生,也不是永济人,但是,我从年至年在永济中学先后任过教师,教导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共八年之久。我与永济中学学子中一些名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仅是师生关系,还是朋友关系。虽然星移斗转已时隔55年,他们中间有些人仍然同我保持着一定的联系。所以,他们在工作中创造出的传奇故事,我是比较了解的,《永济中学老校友奋斗之歌》编辑部请我当主编,我也就同意了。

为了说明永济中学的光荣革命传统,还得从永济中学在建国前后的发展史,特别是年至年的发展变化说起。

学校成立

永济中学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革命传统的名牌学校。他是在原“永济七社初级中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七社初级中学是原日伪占领时期成立的。一九四七年永济县解放,太岳地区派遣杜耀生接收这座学校,起名扶农中学。同年十一月,她与晋绥边区临晋中学合并,改名太岳区公立条西中学。他们带着几支枪和手榴弹进驻学校。为了防止敌人偷袭,在学校第二排宿舍房顶上,修建了一个小炮楼,并给学生发了枪,轮流值班站岗。校长亲自出马邀请教师重新返校,开始新的教学工作。老课本不能用,新课本还没有出版,学校组织学生学习中央文件《土地法大纲》等,利用这些文件,对学生进行文化和思想教育。经费十分困难,学校组织师生周日上山砍柴。勤工俭学,共渡难关。

学校合并

一九四七年七月,我在晋绥十一地委学校学习了一个月,分配到晋绥边区公立临晋中学工作。当我到学校报到时,校长热情的对我说:“看了你的档案,你是老党员(我是在小学时,由我的小学尚老师介绍入党的。尚老师名义上是小学教师,实际是地下党员。他在我们村学校任教半年多,安排我们三个年龄比较大的学生,名义上是陪伴他黑夜在学校睡觉,实际上是让我们晚上学习《共产党宣言》和《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让我们提高觉悟。在一九四三年七月二十四日,我十六岁时,尚老师介绍我入了党)。运城师范学校毕业,又有音乐专长,学校正需要这样的人才。你先担任班主任,教音乐和语文课”。他还说:“我们的办学方针是:学校为解放战争服务,为新解放区培养干部,为贫雇农打土豪分田地服务”。当时运城、临汾、太原都还没有解放,黄河对岸的敌人还蠢蠢欲动,贫雇农打土豪,分田地顾虑重重,需要组织宣传队,发动群众,帮助群众搞好土地改革运动。校长提出要我组织剧团,演出《虎孩翻身》、《血泪仇》、《官逼民反》等在解放区演过的戏。用戏曲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在领导支持下,我用半个月时间排练出《虎孩翻身》,在学校所在地耽子村演出,一炮打响。当虎孩身穿破衣烂衫,艰难地在磨坊推磨时,地主婆在一旁打骂虎孩,嫌他步子太慢,骂他干的活儿还不够饭钱。过了一会儿,地主出来用皮鞭就打,台下的群众就骚动起来。演员都能深入角色,形态逼真,声泪俱下。观众还以为是发生在眼前的真事儿。有位农会干部带头呼喊起来:“打倒地主分子”!全场观众都跟着呼喊起来。有的嚎啕大哭,有的挤上台来揪斗地主。我们再三解释说:“这是学生扮演的地主分子,不是真地主”。他们还是不肯离去,后来在民兵的维持下,这才把戏演完。我们的演出,密切配合了土地改革运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县委听说我们的戏演的很好,都把群众发动起来了,便安排我们先后到北马、柳村、临晋、眉阳、七级、开张、宋家卓等大的村镇演出。继续宣传群众,发动群众。

年11月23日,学校接到上级命令,把学校迁到永济县七社村,与永济县扶农中学,芮城中学,虞乡中学合并,改名为《太岳区公立条西中学》。我和校长、教导主任一起来到条西中学,教职员工扩大到52人,学生增加到八个班儿名。学生中有贫寒生名,其中80人享受半供给制,20人享受全供给制。所谓半供给制,就是每生每天一斤四两小米(当时一斤为十六两);所谓全供给制就是每生每天一斤二两小米,菜金十二两小米。每年每生供给单衣41平方尺,线钱24斤2两小米,棉衣布41平方尺,染料线钱24斤2两小米,棉花一斤一两小米;学习费用每生每月三斤六两小米,医药费四斤三两小米。

当时,学校学生都是工农子女,家境都很贫寒。每到星期天,学生一早就带上干粮,上中条山砍柴,靠自己辛勤劳动所得来养活自己。我带的班有个学生叫楚两省,从小父母双亡,给地主放牛,他除享受全供给制外,星期天砍来的柴,还供老奶奶生活。

学校搬到永济后,规模大了,党员多了,申请上级党委同意,公开成立党支部。校长任书记,我任宣传委员,兼教语文、音乐和学校剧团团长。学生来源除临晋、永济外,还扩大到荣河、猗氏、虞乡、芮城、平陆、解州等八个县。

年太岳地区的运城17个县中,只有三座公立中学,一所是晋南中学(现叫康杰中学),一所是汾南中学(现叫万荣中学),另一个就是条西中学(现叫永济中学)。所谓公立中学,就是学校经费由太岳区拨付。其他都属于县立中学和师范学校。

演出与战斗

我到了永济中学,把临晋中学的剧团也带到了永济,改名为条西中学剧团,除宣传范围扩大到八个县,剧目又增加了《白毛女》、《赤叶河》、《刘胡兰》,紧密配合了解放战争和土地运动。

一九四八年一月,我们在永济县过远村准备演出《血泪仇》时,突然听说从运城逃窜出一部分胡宗南散兵,携带武器向陕西逃跑。我让同学停止化妆,携带一支手枪和几十颗手榴弹,急忙出村拦截逃兵。当我刚出村,就遇到一群散兵向西跑,我就向散兵开了枪,十几个学生勇敢地举起了手榴弹拦住了逃兵,十多个逃兵放下武器求饶。学生收缴了他们十四条步枪和弹药,给他们讲了解放军不杀俘虏的政策,让他们各自逃生。同学们回到舞台上,都非常高兴。当晚演出不再用假枪作戏了。第二天向县委汇报了收缴敌人的枪支一事,县委书记不仅表扬了我们,还把枪支弹药交给我们,作为自卫武器和演出道具用。

一九四八年秋天,运城解放了。一天,我带领剧团三十余人到芮城县黄河边永乐镇演出《官逼民反》时,突然从镇南边传来一阵枪声,几名学生携带武器随民兵立即冲出剧场,到镇南巡视。我和农会主席在剧场维持秩序,要大家安静看戏。当戏演到高峰时,镇南又传来了一阵激烈枪声,学生秦正庭跑来报告说,从黄河对岸度过来十几个国民党兵,要进镇抓兵抢粮!被民兵堵在黄河边儿打了起来。情况十分紧急!戏立即停演,群众很快疏散。这次敌人是有备而来,敌强我弱。但是,敌人在明处,我们在暗处,学生和民兵有掩护体。在战斗中,我们打死了几个敌人,敌人有点慌乱,其余赶忙向河边逃跑。这时,县武装部赶到,抢占了河边船只,堵住了敌人的后路,敌人只好举枪投降,我们缴获了敌人全部武器,船只和一部小型电台。这些战利品全部上交芮城县武装部。

培养新干部

随着解放战争的迅速发展,大西北和大西南需要大批干部支援新解放区。条西中学为解放战争培养大批干部的任务越来越突出,新生进校后,经过三到五个月的学习,每天除过学习文化知识外,主要是学习时事政治。学习毛主席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新解放区农村工作的策略问题》和《将革命进行到底》等文章。经过学习,学生思想觉悟提高了,学校一动员参干,就纷纷报名。经过体检和政审合格就送走。我虽是语文和音乐教师,也要讲解解放战争形势。一九四八年,一年就送走了四批学生,招了四批学生,合并了四次班级。

全国解放后,我接到支援大西南和大西北的学生的来信,说他们有的当了县委书记,有的当了县长,徐宽福还当了地委副书记,后来调到铁道部工作。他们都在为革命担负着重任,创造出许许多多奇迹。

一九四九年,刘邓大军打过黄河,跨过长江,解放战争发展很快,前方需要大批干部,一次我就送走八十多人。

一九五零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学校又成批的选送学生上军校,仅我亲自送学生上军校的就有一千余人。

一九五四年三月,我已调离学校到运城行署教育局工作。当时,芮城中学领导班子不合,我去做调解工作。教育局突然打电话,要我立即到永济中学,从高一班毕业生中挑选十名同学到张家口军事电讯工程学院学习,毕业后到部队从事军事通讯工作。高一班学生是我在学校亲自招收的,有些学生也是我介绍入党的,学生情况我都熟悉。经过校长同意,我直接到高一班挑选学生,我和班长王运法联合召开会议,给他们讲了军事通讯学院的性质和任务,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条件。经过反复思考,自愿报名,再经过政审挑选出王运法、马予富、陈亨安、王玉胜、程智慧、牛志斌、刘兴隆、薛礼善等十名同学。他们等于提前上了大学,我亲自把他们送到张家口,这是我最后送走的一批学生。他们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亲密朋友。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他们中间有的成了留苏博士,有的成为高级工程师和教授,都在各自岗位上担任着重要职务,现在都已退休。

我从年7月到年3月,在永济中学工作近八年时间。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配合党的中心任务,培养和输送干部。可以说,永济中学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学校,为党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革命干部。这些学子都创造了许许多多传奇的故事,我们把它编辑出版出来,让他们也发挥出光芒,激励下一代沿着他们创业的路线继续前进。

满江红——颂永济中学

屹立条西,古河东,涑水河畔。

驱倭寇,收复华夏,始创学苑。

熔炉陶冶育学子,实践锤炼效前贤。

为革命,赴汤又蹈火,越岭山。

七社陋,扶农简,条西秀,永中灿。

众恩师,造就栋梁万千。

桃李育植遍神州,硕果盛结在海山。

忆母校,高歌奋斗曲,书旌典。

校友(执行主编)廉绵第于北京

(年8月13日于太原欢迎老校友赐稿、转发、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排名
补骨脂注射液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jizx.com/yjny/504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