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头条一天上十几趟厕所,不是拉肚子医
上厕所,本是一件小事,但对40岁的段女士来说,却异常痛苦。一天要跑十几次厕所,不是因为拉肚子,而是有便难排,伴随着难忍的腹痛,日日煎熬。
虽经检查发现是肛门狭窄所致,但医院,均无法解决。就在她绝望之际,医院肛肠科专家妙手解难题。
一天跑十几趟厕所,仍有便难排
“一般人是感受不到那种痛苦和绝望的”,说起近几年的经历,来自长春的段女士忍不住流下眼泪。
据了解,六七年前,由于腹痛、大便稀溏不成型,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克罗恩病。
虽经积极治疗,但病情不见好转,从去年年初开始,排便出现困难,肠镜检查发现直肠和肛管已经出现狭窄。
随着时间的推移,段女士排便越发困难,最近几个月每天要跑十多趟厕所,排出的大便只有导尿管粗细。由于长时间排便不畅,腹痛难忍,医院无法治疗,疫情医院求诊。然而在北京呆了两个多月,单住宿费就花了一万多,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严重的肛管直肠狭窄可以通过手术治疗,但段女士的病情极为严重,就诊时肛管几乎完全闭塞,无法进行肠镜检查,超出了常规手术范围。医生表示无法保留肛门原有功能,建议做直肠切除术。
考虑到手术创伤大,术后要做造瘘,对生活质量也有很大影响,年纪尚轻的段女士无法接受。在她快要绝望之际,北京的医生推荐她到医院肛肠科试试,或许有一线转机。
肠道炎症致肛管狭窄,省中独门秘技解难题
杨柏霖主任在病区为患者段女士查房段女士通过医院云门诊提前与该科主任杨柏霖取得联系,在一番沟通交流后,杨主任确定可以治疗。得到消息的段女士十分激动,赶紧和丈夫不远千里来到南京求诊。
入院后,段女士随即做了直肠核磁共振等相关检查,排除并发肿瘤等其他问题。杨柏霖主任发现患者直肠和肛管都有狭窄,虽然严重,但未必要做直肠切除这么大的手术。
“患者由于克罗恩病导致肠道纤维化,肠壁增厚,肛管管径缩小。可以通过手术把狭窄的部位切除掉,恢复正常管径,这样患者就可以正常排便。”
话说得虽简单,医院都做不了,真的能行吗?段女士内心还有一丝疑虑。
杨主任向她介绍了医院肛肠科专家团队的独门秘技——独创的肛管狭窄环形切除术。这种手术方式借鉴了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在内镜下用小针刀对结肠狭窄的切除,改变了传统的纵行切开,创新性地用超声刀做环形切除,避免再次狭窄。
入院第三天,杨柏霖主任带领团队为其成功实施肛管直肠狭窄环形切除术,术后段女士恢复良好,目前已顺利出院。
段女士已经恢复良好,顺利出院,出院前她和家属一起与杨柏霖主任团队合影出现排便困难,警惕肛门狭窄
杨柏霖主任表示,肛门狭窄是指肛管直肠的直径变小、缩窄,临床表现为大便困难,里急后重,严重者甚至会发生肠梗阻。根据病因狭窄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引起原发性狭窄的基础疾病包括克罗恩病、结核、恶性肿瘤,放疗等。
克罗恩病引起的肛门狭窄往往由直肠炎和溃疡发展而来,通常伴发持续的直肠炎症、复杂性肛瘘和直肠阴道瘘相。克罗恩病患者出现肛管直肠狭窄通常预示着肠道炎症未得到有效控制,且病程较长,这类病人往往预后较差,需要行造口转流或直肠切除的几率大大增加。
克罗恩病肛管直肠狭窄容易被延误诊断,因为这部分病人可能很多年都没有明显症状,直到症状严重时才会被发现。一旦排便出现困难,要充分引起重视。
如果确诊肛门狭窄,专家建议应根据狭窄的程度和类型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轻中度肛门狭窄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如饮食上补充纤维、口服润肠通便药物,结合反复、多次肛门扩张术,多数能恢复正常的排便功能。如果保守治疗无效,出现严重狭窄的情况下,则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如狭窄切开,肛门成形术等,尽量保留排便功能。
来源:医院
编辑:李慧
审核:蔡增蕊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jizx.com/yjqs/13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