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农业

    1、农业结构调整情况。永济曾经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六十年代即被确定为全国小麦和粮食生产基地、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为全国粮棉生产作出过突出的贡献。近年来,为了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我市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上坚持走“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企业拉动产业”的新路子,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优势,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保险”的新模式,大力发展粮、棉、果、菜(包括大棚蔬菜、芦笋、双孢菇)、畜五大主导产业和“四养、四种、两栽植”(养鸡、养猪、养牛、养鱼,种芦笋、蘑菇、棉花、蔬菜,栽植速生杨、栽植干鲜果)十大特色产业。
    粮食生产。2010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共101.6万亩,其中小麦收获面积46.2万亩,玉米播种面积55.4万亩,种植模式为麦后复种玉米。2010年全市全年粮食总产3.9亿公斤,总产值6.6亿元,总纯收入3.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09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6%。其中,小麦平均亩产达333.1公斤,较上年增加61.1公斤,小麦总产1.5亿公斤,较上年增4655万公斤,增幅为43.4%,总产值3亿元,总纯收入1.5亿元;玉米平均亩产达441.2公斤,较上年增加52.2公斤,总产2.4亿公斤,总产值3.8亿元,总纯收入2.3亿元。全市200亩以上粮食生产大户47户,总面积28610亩,占全市粮食总面积的2.5%。
   棉花种植。棉花生产受市场波动大,投工多,成本高,与种粮相比机械化程度低,植棉比较效益低等因素的影响,2010年全市棉花播种面积22.5万亩,全市棉花单产65.8公斤皮棉(折籽棉178公斤,籽棉平均价10元/公斤),亩产值1780元,亩纯收入1000元左右,全市棉花总纯收入2.25亿元,平均农民人均收入64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1.2%。50亩以上的棉花种植大户117个9500亩,占全市棉花播种面积的4%。
    特色水果。全市水果总面积15.6万亩,其中苹果目前面积达到10万亩、特早熟杏3万亩、葡萄总面积1万亩、梨桃面积1.6万亩。结果面积9万亩,水果总产13万吨,总产值超过2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602元。
    设施蔬菜。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8万亩,总产量可达到7800万公斤,总产值7800万元。其中露地蔬菜1万亩;设施蔬菜面积0.8万亩,包括大棚西瓜面积1000亩,日光温室蔬菜5000亩,大棚蔬菜2000亩。
    创汇芦笋。我市芦笋总面积10万亩,涉及农户1.5万户,无公害认证面积6.555万亩。今年芦笋平均亩产320公斤,每公斤平均价5元,总产量3296万公斤,总产值1.648亿元。仅芦笋一项可为我市人均增加收入374.5元。目前全市35亩以上的大户共33户,总面积3275亩,其中程胡庄笋农任正山种植1400亩,总收入175万元。
    经济林建设。目前全市干果经济林面积10万亩,其中红枣4万亩,主要分布在开张及滩涂;柿子3万亩,主要分布在虞乡、蒲州、城东等镇、街道;花椒2万亩,主要分布在韩阳、蒲州等镇;核桃1万亩,今年新发展0.3万亩,主要分布在虞乡、韩阳、蒲州、栲栳等镇。预计总产量9000万公斤,总产值9100万元。
    畜牧养殖。截止目前,全市牛存栏4455头,其中奶牛存栏2372头,出栏牛623头;生猪存栏64477头,出栏肉猪58315头;羊存栏25362只,出栏羊9624只;鸡存栏140万只,鸡出栏230万只。全市肉类总产7824吨,鲜蛋产量2214吨,奶类产量2478吨,上半年全市实现畜牧养殖总收入14383.3万元,人均435.86元。
    渔业养殖。目前全市渔业面积6119亩,以草鱼、鲤鱼等品种为主,养殖户178户,从业人员1000余人,年产量8269吨,产值8000余万元,亩利润1500-3000元。
    2、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全市形成了肉鸡、芦笋、油脂、果汁、乳制品五大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198个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两个(山西粟海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忠民集团有限公司)、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山西强胜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永济超人奶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永济晋美油脂有限公司)、运城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个,农产品加工转换率达到66%,年产值超过45亿元。
    ①以中粮大宝等12家芦笋企业为依托的芦笋基地,带动永济市1.5万户农民种植芦笋10.3万亩,年加工出口芦笋罐头3万余吨,产品主要销往西欧和日本等四十二个国家和地区,年增加农民收入3.5亿元,每年为国家创汇3000万美元,形成了“世界芦笋看中国、中国芦笋看永济”的局面。
    ②以粟海集团为依托的肉鸡孵化、饲养、加工基地,带动晋、陕、豫三省28县100余个乡镇1万余农户养殖肉鸡6000万只,年增加农民收入3亿元。粟海集团共有两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1小时加工1万只,年加工能力1.2亿只,目前仅开一条生产线,实际年加工6000万只。
    ③以忠民集团、晋美油脂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的油脂加工产业,年加工棉籽28.2万吨,大豆6万吨,除加工转化新疆及晋、陕、豫等省大量棉籽外,带动永济市2.8万户农民种植棉花30.1万亩,仅加工棉籽一项,年增加农民收入9780万元。
    ④以安德利果汁有限公司为依托的青苹果基地,发展以青苹为主的苹果种植面积9万亩,年加工原料苹果10万吨,年增加农民收入6000万元。2010年8月企业投资1亿元的二期扩建项目建成投产,年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
    ⑤以超人奶业、鹊桥乳业(与陕西银桥乳业合作)为龙头的奶牛养殖及乳制品加工产业,以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为主的养殖模式得到较快发展,奶牛存栏总量达2372头,年过腹转化饲料粮草2.5万吨,带动苜蓿、玉米等饲草种植农户2000户,年增加农民收入1000万元。
    同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87家,组建农民经纪人队伍1500人,带动永济市及周边18万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对永济农民在农业产业领域增收的贡献率达50%以上,实现了我市农业产业化从基地到企业、从产业到市场的全面跨越,为促进全市农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浇地价格情况。2010年全市纯井区面积22.5万亩,浇地价格平均每亩每次20元左右,井黄两灌区面积44.5万亩,浇地价为每亩每次18元左右。
    4、劳务输出情况。我市农村劳动力19.1万人。2010年全市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57600人,其中从事餐饮业的24600人,劳务输出28300人。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年可增加收入6.52亿元。其中:从事餐饮业年收入可达3.7亿元,人均年收入1.5万元左右。二、三产业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总收入平均到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增加1918元。
    5、林业建设情况。近年来,我市按照“做绿色文章,走生态之路,建宜居城市,兴文化名城”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绿染蒲坂”战略,围绕“一山一河一城七镇五大景区十大骨干道路”,重点实施十大造林绿化工程(即: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通道绿化、荒山绿化,村镇绿化,环城绿化,城市绿化、速生杨用材林、经济林、平原林网工程),全力打造绿色永济、生态永济、宜居永济。全市连续五年每年林木覆盖率增长一个百分点以上。截止2010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1.3%。我市连续五年受到省政府及运城市政府的表彰和奖励。从2002年开始,连续九年在新春上班第一天组织干部职工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在工地上相互拜年,先后启动了社会各届认植纪念树活动,绿化美化植树年活动,园林城市创建年活动等不同形式的造林绿化活动。目前全市林业形成六大绿化亮点(通道、荒山、村庄、景区、城市、产业)。一是构建绿色长廊,即通道绿化。全市243公里市级以上骨干道路、786公里镇级以上骨干道路基本实现了通道绿化全覆盖,形成了一条道路就是一条绿色长廊。二是构筑绿色屏障,即荒山绿化,以退耕还林、天保工程以及省级林业工程为依托,实现历史性突破。三是创建绿色家园,即村庄绿化,围绕新农村建设,按照因地制宜,村民爱好,统一规划,分类指导,体现特色的原则,高标准建设134个园林村,园林村数量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61.14%,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四是营造绿色景观,即景区绿化,全市五大景区绿化标准不断提升,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环境。五是打造绿色名城,即城市绿化,城市主干道路绿化景观不断提升,占地80亩的樱花园、300亩的柳园两大城市公园已经成为广大市民健身娱乐的重要场所,滨河公园一期工程于今年底建设到位。城东公园、舜帝山公园下半年启动实施。六是发展绿色产业。速生杨、香椿、干果经济林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特别是我市的柿子、香椿两大产业已经形成秦晋豫三省交汇处最大的产业交易集散地。通过各项林业工程实施,广大干部群众明显感受到永济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绿化美化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下一步,我们将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机制创新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通过对林业资源及林业生产力合理配置,形成以重点工程为龙头,以城市绿化、村镇绿化、景区绿化为点,以通道绿化、河渠绿化为线,以平原绿化和荒山造林为面,通过对点、线、面,合理布局,形成以森林为主体,乔、灌、花、草合理配置,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现代林业,全面建设生态永济、宜居永济,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五大全覆盖,即通道绿化全覆盖、镇林绿化全覆盖、平原林网全覆盖、交通沿线第一山脊线荒山绿化全覆盖、条山前沿干果经济林全覆盖。以五大全覆盖为龙头,努力实现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的奋斗目标,打造一个绿色、生态、宜居的新永济,一个开放、发展、跨越的山西南大门。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jizx.com/yjqs/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