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张艳霞:舌尖上的河东
永济张艳霞:舌尖上的河东
舌尖上的河东张艳霞舌尖上的河东
我喜欢美食。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运城上学,那时候,肉夹馍是我的最爱,七毛钱一个。卖馍大妈从锅里捞一块卤好的肉,“当当当”剁成肉末,接着放点蒜末、辣椒粉等,浇点卤汁,再剁,然后将又热又软的白吉馍掰开,用刀将剁好的肉送进馍里,临了,将粘在刀上的肉屑在馍口一抹,那香味立时就散开了。先不说吃,仅观赏加馍过程就已经让我垂涎三尺了。拿上馍,我迫不及待地先咬一口,肉末、蒜、辣椒的那种香、鲜、微辣的味道就在我口里弥散开了。尤其是那肉末,它没有大块肉的腻歪和粗俗,它就像躲在影壁后的小家碧玉一样,朝你神秘一笑,当你刚刚感受到它的美妙,想要再寻找它时,它却不见了,然后你迫不及待地再咬一口,再去感受,同样是一闪而过,不能尽兴。只待你将整个馍吃完了,还是抓不住它的影子。只有期待下一个了。这就是肉夹馍的魅力。当时,我每天早上出来跑步,所以我们宿舍的肉夹馍都由我来代劳,而卖馍大妈也常常因为我买的多而额外多送我一个。学生时代结束了,我的肉夹馍也渐渐离我远去了,只是每次到运城,我都想起肉夹馍,都想起那若即若离的香味。
我喜欢吃面,尤其是刀削面。
毕业后,我迷恋上了永济街上的羊汤面。我们到饭店经常吃的是大碗汤小碗面。因为是羊汤,所以按酸汤面收钱;又因为是小碗面,所以按小碗收钱(那是我们上学时因为缺钱而养成的一个吃饭习惯,尽管已挣了工资,但这个习惯还是改不了)。削面师傅先将葱码、香菜、调料放好,用滚沸的羊汤一烫,搁置一边。然后左手持面,右手握刀,“噌噌噌”,面条即向飞鱼一样,“嗖嗖嗖”地窜向锅里,不一会儿,汤面就漂了白白一层。煮好后,他用笊篱将锅里的面条悉数捞出,拨进碧莹莹的汤碗里。一碗羊汤刀削面就好了。
我还有个习惯,吃饭时不仅品尝饭,还喜欢观察饭店环境、做饭师傅,我固执地认为,环境邋遢、随便,做饭师傅缺乏激情,饭一定不好吃。
前一段,我相中了永济街立交桥头交通局那个巷道里一家刀削面。首先,那家店非常干净。淡蓝色小花的桌布上压着块玻璃,上面放着一个醋壶、一个油泼辣椒碟,给人一种干净、清爽、典雅的感觉。再看厨房,碗、盘洗得干干净净,码得整整齐齐,锅勺擦得锃亮。老板五十岁左右,干净利索。一见我进来,他立即热情地问道:“想吃点什么?”“一碗刀削面。”“好嘞!”话音未落,人已旋风般地出去了。那一声悠长的吆喝,让我联想到百年老店,真是面还未吃,已感其韵。五分钟左右,一碗热腾腾的刀削面端到面前。酱红色的汤汁上,碧绿的香菜末、褐色的油炸葱花、点点的油星点缀其间,又白又细的面条如真龙天子静卧其中。用筷子轻轻挑上一根,面条很长,两边稍薄而向上翻卷,形成褶皱,有点像女性衬衫领口的蕾丝带。我慢慢送入口中,面条爽口、滑腻,软中带着筋道。汤汁香而不腻,微酸,轻轻地啜一口,你还会不期遇到芝麻粒、油炸辣椒籽,细细咀嚼,别有幽香齿颊生。二十分钟左右,一碗刀削面在我的品味与遐想中汤面俱净。“老板,结账!”“好嘞——”“味道怎么样?”他满怀期待地望着我,两眼亮晶晶的,好像我是美食评审团的主考官。“嗯,不错!”我不住地赞叹,他立时兴奋得像个孩子。
把美食当做一件艺术来做,将激情融入其中,美食才会具有一种独特的美味。美食是有灵性的。
我不仅喜欢品尝美食,还喜欢做美食。
一次宴席上,上来一道“笼笼肉”,还有一盘荷叶馍。席间,女儿问我:“你会吗?”“试试吧!”回去以后,我从上查到做笼笼肉的做法,立即行动。我先用小碗舀了半碗大米,用水泡上,搁置两小时。期间,我买了一斤五花肉,绞成馅,调上盐、鸡精、十三香、白糖、“老干妈”辣子酱,再加少许水,搅拌。待大米泡好后,我将大米用擀杖擀碎,放进肉馅,搅匀,然后,将拌好的馅放在高压锅里蒸二十分钟(时间长点效果更好)。肉蒸好后,我刚揭开锅盖,一股甜香迎面扑来,不错,那正是我熟悉的笼笼肉的味道!我将肉端出来,老婆和女儿迫不及待地取了两个热馍,夹上肉,大大地咬了一口:“嗯,好吃,和酒席上一模一样。”我也赶忙夹了一个馍,轻轻地咬一口,肉末香而不腻,还有微微的辣,香中带着甜味儿,令人回味无穷。
后来,我还从上学了腊汁肉夹馍、玉米饼、南瓜饼、油茶、牛肉羹等,我都一一做给家人吃。同时,我还把它们分给朋友、邻居品尝。听着他们一声声赞叹,我心里真是高兴极了。
现在,我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舌尖上的中国》。欣赏美食,烹饪美食,享受美食,——这是多么惬意的生活啊!
我在河之东您又在哪里长按,识别
白癜风要注意什么小孩白癜风初期症状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jizx.com/yjqs/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