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发生在永济黄河边的战役,长围久困终破
--三晋战事之后汉河中之战
唐朝藩镇之祸胡延续出了五代,在历史长河中五代的存在时间相比较而言相对短暂。但是在短暂的时间内,走马换灯般出现了数个国家和割据势力。在接连出现短短的后梁、后唐和后晋之后,当年李克用帐下世居太原的沙陀人刘知远从一个军卒终于熬到自己当皇帝的时候。可建立后汉政权的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后,在位才十个月便于54岁那年因思念自己的皇长子抑郁成疾身死。按照遗训,掌管全国兵权的郭威拥立仅十八岁的刘承祐继位。
可小皇帝的皇位还没有坐热,护国节度使李守贞自称秦王,在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西)起兵,并攻克潼关。永兴(今陕西西安)牙将赵思绾取得了长安城的控制权后也反了,和凤翔巡检使王景崇一起向李守贞称臣,和后汉朝廷公开对抗,形成三镇连反。
一
作为执掌全国兵权的郭威自然责无旁贷,立即在小皇帝刘承祐的诏令下,发兵讨伐。
在当时那个乱世,几乎每一个握有兵权的人都在想着自立。郭威当然也想,不过当时他还需要等待。此次出征,郭威不仅接着朝廷的来笼络人心,更重要的是建立起自己的势力范围。
郭威率领着京师护圣军到达陕州,立即召诸将领商议。三个叛镇地界连为一体,互为依靠,其中以河中府的李守贞势力最为强盛,其他的赵思绾和王景崇实力相对要弱小很多。大家都认为吃柿子应当捡软的捏,先拿下永兴和风翔,在集中力量攻打势力最大的河中。郭威则持反对意见,认为三叛联盟,以河中为首,并且河中占据水陆要冲,只要攻下了河中,永兴和风翔的叛军定会不攻自破。如果先攻永兴和风翔的话,李守贞趁机抄了朝廷的后路,岂不是腹背受敌?
于是郭威下令,赵辉率部从咸阳攻打风翔,郭从义率部攻打永兴。自己则亲率主力从陕州方向,白文珂、刘同出同州,常克恭出潼关,三路兵马合力攻打河中府。
郭威在行军时,一边慷慨大发银子,一边放下自己“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架子,和士兵们打成一片。在军中声望颇高,甚至于原来李守贞都带过的兵众,都以郭威马首是瞻。
白文珂率部很快就攻下了河中西关城(今山西永济蒲州黄河西),郭威率大军兵临河中城下。众将跃跃欲试,都准备攻城。这个时候郭威却没有下令攻城,对大家说:“河中府西临黄河,城高坚固,易守难攻,此时应该采取的是蓄盈待竭之策。”
郭威军中有的是粮,还有大把的银子没有花出去。将李守贞围困,就是看看谁能耗得过谁?城中自有粮食吃尽的那一天,到时候军心瓦解,自然不战自胜,何必让战士们白白丧失性命呢?
郭威下令召集民工两万余人,在河中府外挖掘长壕,设防筑垒。并且派遣水军在黄河之上列船整队,断绝了水上交通,准备将李守贞长围久困。
二
李守贞眼看城中粮食将尽,多次派兵突围,均被士气高昂的郭威军击败退回。李守贞又不断接到永兴和风翔两地的求援,连忙派人前往南唐、后蜀和契丹求救。郭威早已将河中府围困的水泄不通,派出去的人都被截获。
眼看就要支撑不住,李守贞派部将朱元冒死突围了出去,担负着全部希望跑到南唐求助。同样被围困的王景崇派人请来的后蜀的救兵。
南唐距离河中真是千山万水,等救兵行进至沂州(今江苏邳县)时,就装模作样又回去了。理由是后汉已经有了准备,前去无用,最根本的是南唐李璟压根就不想得罪后汉朝廷。
王景崇的运气却要好很多,后蜀立即派兵前往救援。在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便遭到了围攻风翔的赵晖部截击将其打败。随后后蜀又派兵汧阳(今陕西济阳),引开赵晖军后便撤军。但王景崇很快告急文书再度递交到后蜀,后蜀第三次派兵增援,直接绕到赵晖军身后,攻陷了箭箐安都寨(今陕西岐山东北),又击败赵晖部于玉女潭(今陕西麟游),一直追击到新关(今陕西陇县西)。赵晖连忙向围困河中的郭威求助,郭威得知,一边大骂后蜀多管闲事,一边率领部分军队火速驰援关西。刚刚赶到华州(今陕西华县),便得到蜀军就因为军粮断绝而撤军了。郭威再度赶回河中。
李守贞死守河中府,此时已经坚守将近一年了,能吃的都差不多都吃光了,再也无法坚持。于是孤注一掷趁夜派副将王继勋率精兵数千沿着黄河向南迂回,登岸后袭击后汉军,打算突围。后汉军已经围城近一年,早已懈怠,李守贞一下领兵冲进了后汉将领刘词的营内。刘词压根就没有想到是李守贞来了,还在喝着酒说道:“一群小贼捣乱,何足惧哉!”当外边乱作一团时,他才发现情形不对,连忙提刀马拦击。终于在部将奋勇拼死截杀,才将李守贞打了回去。
李守贞眼看就要成功被打回去了,心中很是不甘。于是先派人装成百姓,挑着担子装成卖酒的。看到后汉军的巡逻兵不论价格高低,甚至白送。后汉巡逻兵连续两天都是精神而出,喝的醉醺醺地回来。李守贞趁着这个机会,再度领兵袭击,但每一次还是被打了回去。
三
郭威看到河中府内李守贞的军队已经开始骚动,被围困在永兴的赵思绾率先因粮尽投降了。这才下令诸军开始攻城,外城被攻克后,坚守内城的李守贞负隅顽抗,最后实在顶不住了,全家举火自焚。消息传到风翔,王景崇看到大势已去,也自焚身亡了。至此,三镇叛军全部平息。
此战遗址早已随着黄河的东流看不到任何遗迹了。
走在今天山西永济蒲州黄河边上,在方圆五公里左右的一块土地上,并没有规划任何用途。因为在这块土地下,正是当年的蒲州古城。
黄河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来回倒向,黄沙早已将古城深埋于下。当年的古战场以及蒲州城,也一并深埋于黄土之下。今天在这方圆五公里内,坐落着两个比较知名的两个景点,一个是修复的鹳雀楼,一个是唐大铁牛。在这两个景点的周边,便是深埋于地下的蒲州古城。在进入蒲州的同时,可以看到当年的城楼还有部分矗立。遥想当年作为河中府的治所地,城高折合现在12米到15米之间的城墙,仅仅留有五六米于地面,深埋十米之下的蒲州古城,又是一个怎样的规模?
或许只有缓缓流淌的黄河水可以告诉我们所有历史上发生的一切了。
来源:谈古论晋
↓↓↓点击"阅读原文"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jizx.com/yjbk/7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