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油糕流进心田的甜蜜

来源:运城资讯网

□薛丽娟

在万荣县,有一种传统地方风味小吃人气颇高,那就是油糕。这是万荣县大街小巷最常见的一种美食,不管你开车转到哪里,都能看见摆摊卖油糕的,香气飘来,让人食欲大开。万荣油糕色泽金黄、皮酥内软、油而不腻,香中有甜,可谓老少皆宜。

今天,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荣河古镇的“杨超油糕”,品味这一街头小吃的香甜酥软。

甜蜜记忆

甜蜜馅料

汾阴后土、孤峰稷王,在万荣这块厚重而古老的黄土地生活的人们,沐浴着五千年黄河农耕文明的洗礼,自唐以来,就有逢年过节、盖房上梁、看大戏吃油糕的习俗。经过人们代代相传和发扬,一直延续至今,油糕已成为当地一种有名的小吃。

确切地说,万荣油糕是随着赶集、庙会应运而生的,在民间很是常见,虽说它有着千年历史传承,但已经很少有人能追溯其渊源了,剩下更多的是一种乡土记忆。

不管是在乡村还是县城,每逢闹社火、唱大戏,油糕摊子一定会支起来几家。油糕在油锅里翻滚旋转,一个个黄澄澄的油糕滴着油被捞出,在锅架上一排排列队沥着,引得来往客人嘴馋心动。不一会儿,人来人往,油糕摊前就红火起来了。

只见老板抓起五六个油糕,平铺在盘中,撒上一勺白糖,来客你一碟我一碟,围坐在小桌前,急不可待地开吃起来。

万荣油糕不但制作精细,其吃法也独特,讲究热吃。刚出锅的油糕薄皮金黄,咬上一口,外皮酥脆掉渣,内瓤绵软,糖汁浓郁,满嘴爆香,这份甜蜜直流进心田。

尤其亲戚朋友来看戏、看热闹,路过小吃摊是要给主家捎上一袋热油糕的,老人爱吃、小孩解馋,既是一种礼节,受人喜爱,还好吃实惠。

如果家中有老人在台下看戏,不管是儿媳、孙女还是侄儿、外甥,做晚辈的会端上一碟子油糕,送到老人手中。老人顿时喜笑颜开,一边推辞说晚辈破费,一边盛情邀请周边的老伙计趁热一起吃。

除了这些,万荣的很多红白喜事也少不了请人吃上一两天油糕,尤其收拾满月,用油糕招待,不仅热闹,还体面,方便来客随到随吃、现吃现炸。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万荣人从小受家乡饮食文化的影响,吃油糕不仅是品尝美食,更是体味甜蜜。

匠心制作

多样

在荣河镇上,有一家“杨超油糕”在年举办的“好吃运城·万荣味道”名厨名吃大赛第二季万荣油糕赛中获得一等奖。

杨邦劳和王慧娟夫妻二人经营着这个小小的油糕摊,杨超是他们儿子的名字。采访当日,正是3月24日,他们一早从荣河镇王显乡杨庄村赶到镇上的老位置架起了油锅,炸起了油糕。

没一会儿,人来人往,吃的吃,打包的打包,生意很是兴隆。顾客自己扫码结账,然后端着油糕坐在桌上,谝着家长里短、说着笑话,抬着杠,很是热闹;站在油锅边等着带走的顾客,满脸笑意和热情好客的老板聊着天;老板和老板娘忙得手脚不停,也乐得笑声不断。

说起自家油糕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夫妻二人颇有心得。他们过去压过面条、做过干馍等,后来学做油糕,这么多年一直就跟面粉、面食打交道,深谙其中之道。油糕怎么做着好吃,用什么样的面粉,他们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和方式。

万荣油糕之所以酥脆惹人爱,最主要的关键是烫面。杨邦劳说自己每天四五点钟起,烧水烫面。水的温度容不得半点马虎,等面烫好后还得晾会儿,不然和不成样子,下锅炸的油糕不酥脆。而揉面也是个技术活和力气活,需要用力把面来回盘揉多次,直到柔软光滑。

油糕伉俪

“不管油价怎么涨,我们一直坚持用大桶麻籽油,油糕不涨价,口味要保证。”杨邦劳说。真诚做人诚信做事,不欺、不瞒、不哄,才能生意兴隆。

因为油糕个头大、口味好,现在杨超油糕几乎成了红白喜事专供,不仅在万荣人气高,在运城、永济、韩城一带也颇有名气。据杨邦劳说,因为喜事单子排得太满,现在他家只有镇上逢集时才会出摊。

时代新味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口味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杨超油糕在传统万荣油糕的基础上,同时也融入了现代元素,食材的选料更加多样,口味花样也更加多元。

除了传统的老式油糕,还有红薯丸、紫薯丸、麻团、黍面枣糕等,刚出锅热气腾腾、黄亮圆润,香甜可口。

而且他家包油糕的馅料经过多年摸索,也有了一套自己独特的做法。红糖、白糖、芝麻、花生按比例搭配合适,加入少量面粉,配方十分精当。

炸制丸子

杨邦劳说:“吃我家的油糕一般不用放白糖,这样不会破坏最原始的味道,保证您吃着内外口感不同,外酥脆、内软甜。”

随着油糕技艺不断改进,今天的万荣油糕还有一绝,就是泡泡油糕。许多饭店都以此为招牌和特色,做得出色的,可吸引不少食客。

虽然卖油糕是小本生意,但对杨邦劳一家而言,可以在万荣油糕产业中占上一席之地,还是挺幸运的。

在他家的招牌旗上,印着儿媳的头像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jizx.com/yjly/148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