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了解的永济文化马可波罗与河中府
永济市广播电视台官方发布平台
马可·波罗与河中府
杨孟冬
在元代历史上,有一个外国人的名字犹如“霄汉之昴”,光彩夺目。他,就是被后世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旅行家”——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MarcoPolo,约~),一译马哥·孛罗。意大利旅行家。约年随父(尼古剌·波罗)、叔父(玛窦·波罗)来东方。经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高原、中亚细亚,翻越帕米尔,于年至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得元世祖忽必烈信任,出使各地,仕元十七年。通晓中国文化礼仪,熟谙汉语和蒙古语。游历几遍中国,曾至今新疆、甘、内蒙古、晋、陕、川、滇、鲁、苏、浙、闽及北京等地。还到过缅甸。后因伊尔汗国汗遣使向元室求婚,乃奉命护送公主出嫁。年初离中国,从泉州启航,经苏门答腊、印度等地到达波斯。年末返抵威尼斯。年在战争中被俘,(热那亚)狱中口述东方见闻,由同狱比萨人鲁思梯谦(Rusticiano)笔录成书,是为《马可·波罗行纪》(亦作‘游记’)。书中盛道东方之富庶,文物之昌明。”(《辞海,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行纪》被公认为“十三世纪的伟大奇迹”,共四卷,二百二十七章。其中所志大亚美尼亚、波斯、鞑靼、印度及其他地区之见闻,叙述井然,明了易解。对当时鞑靼统治下的中国(即元朝)描述尤详,包括各地的自然环境、社会面貌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等,内容十分丰富。其对中西文化大交流的真实记录,极大地刺激了西方人的好奇心。
据记载,在马可·波罗仕元的十七年里,常随元世祖往来于大都、上都之间,曾先后两次受命巡视南方。第一次巡视路线为:由大都出发,经河北到山西;再由山西过黄河入关中,越秦岭抵成都,最后到达西康、云南。第二次巡视路线为:沿运河南下,经济南、扬州、杭州,再到泉州、福州等地。《行纪》第二卷对这两次巡游经过及沿途城市,做了较为详细的记录。在开篇不久,就描述了山西的三大府城:太原府、平阳府、河中府。这里我们只说河中府(今山西永济)。
按《行纪》所述,马可·波罗离开平阳府(今山西临汾)后,是经解州(今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来到河中府的。“(自太原府国)行此七日毕,抵一城,名平阳府。……兹置此事不言,请言一名哈强府(Cacianfu)之大城。然欲述此城,需先言一名称该州(Caigiu)或太斤(Thaigin)之名贵堡寨。”(《马可·波罗行纪》第二卷,第一0六章)文中的哈强府就是河中府,该州就是解州。
关于解州,《行纪》中记述:“离开平阳府,骑马西行两天,我们来到解州堡寨。堡寨甚是宏伟,是为纪念古代当地一位金王而建造。堡内有一座极其壮丽的王宫,宫里有一大殿,古代金王的塑像列于正堂,并有配像列于两厢。塑像涂金,服饰鲜丽,光彩炫目。如此伟观,当是曾驻跸此地的前朝君王陆续建造。”(中文译本译文)
这段精彩描述,无疑是对关帝庙的真实记录。关帝庙始筑于大隋开皇年间,历唐经宋,至马可·波罗与之邂逅时,已是存世七百年的老庙了。因此元时的关帝庙已是非常宏伟的了。关羽,祖籍河东解县,一生横刀立马,驰骋疆场。在世忠义神勇,众不能及。死后大义参天,精神不朽。这位东方巨人同样引起了马可·波罗的极大兴趣,仰慕之余当然不会不进得庙去观瞻流连,以至于啧啧赞叹。读过《行纪》的可以体会到,马可·波罗在彩笔描述关帝庙时,对其规模并没有重笔书写,而是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以大幅的笔墨对“金王”关羽的事迹作了详尽生动的记述。一位外国人,只是旅途所闻,能把关羽的事迹认真记录下来,并让全世界的人们都加以了解,这是多么让人崇敬啊!
当马可·波罗走近河中府的那一刻,洋溢在他眉间的不仅仅是喜悦,更多的是激动和惊叹。“离开解州堡寨,骑马西行约二十英里,就能看到一条大河。河面宽阔水深,不能修建浮桥。此河就是闻名世界的黄河。黄河岸边建有城池,城墙雄伟,周围有很多村落。其地出产生姜和丝织品,商业非常繁盛。这里野生鸟类众多,三只野山鸡相当于威尼斯银钱一枚;临河附近种植有大片竹林,满目葱绿,竹子粗壮挺拔,大多数直径都在一英尺(合30.48厘米)以上,甚至还有超过一尺半的。”(中文译本译文)可以看出,当时的河中地区自然环境当是极其优美的,拿如今时尚的话讲就是“宜居”型的地域。品读这段美文,只是为作者没有书写中条山而感到有些遗憾。哪怕仅只一两句融入进去,山水与人文相得益彰,那河中府境带给西方人的印象就更加完美了。
需要特别强调一下,文中所述“河身甚大不能建桥以渡”,说明此时的黄河流经河东地区时,河床已然发生了改变,河面宽而深,纵使蒙元再有经济实力,终不能架设通衢天堑——蒲津浮桥。当地民间流传的谚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始于此时,既是对黄河反复无常频繁改道的无奈表达,又是对世事盛衰无常的喟然太息。虽说在蒲津架桥成了元人的梦想,但山、陕两地仍然不会因滔滔洪流而“老死不相往来”。也就是从此时起,航运成了河东与河西往来通达的一大特色。
叙述完周边环境,接着就是河中府城了。“抵一名贵城市,名称哈强府。居民皆是偶像教徒。兹应为君等申言者,契丹居民大致皆属偶像教徒也。城中商业茂盛,艺业繁多。土产之中,饶有丝、姜、高良姜(Galangal)、唇形科植物(Lavande)及吾国未见之其他不少香料。”(《马可·波罗行纪》第二卷,第一0九章)曾任《运城日报》总编辑、高级编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语言学专家王雪樵,在著作《河东文史拾零》中引用权威《行纪》中文译本说:
……下面让我们来说一说河中府这个非常大的都会。这里的人们都是偶像崇拜教徒,我需要再重复说明一下,在契丹地面上除了少数基督教徒和撒拉逊人以外,所有的人都是偶像崇拜教徒。这里是一个非常大而且非常重要的商业和工业城市,他们在这里拥有非常多的绢和姜等物品,还有许多在我们国家从未有过的其它种类的香料、药品。这里出产金线织成的布匹,以及其它各个种类的绢布。
针对上述翻译,王雪樵先生考证元代的河中府有三大特点:
一、河中府城“非常大”。金元交替之际,河中府虽遭受重创,但从蒙元统一以后给予整个山西地区的特殊礼遇来看,河中府自当不会错过战后的恢复和发展机遇。因此到了忽必烈时期,河中府呈现出一派“大都会”的繁盛景象,当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当时北方大部分地区屡遭起义军扰攘剽掠,而河中府则凭借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偏安一隅。正如元末著名学者钟迪在《河中府修城记》中所说的“今天下劫火燎空,而河东(今运城地区)一方居民杂丛,仰有所事,俯有所育”。如此世外桃源般的恬静环境,足可说明当时的河中府不仅人口密集、商业繁荣,而且是北方非常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二、河中府居民的“宗教信仰”。《行纪》中所说的“偶像崇拜”,当指释、道二教。蒙古汗国自成吉思汗创建伊始,即尊道教为国教,当时的道教全真派掌门丘处机被封为国师,天下三大著名道教宫观长春宫、永乐宫、重阳宫随之兴建。而被后世誉为“东方艺术宫殿”的河中府永乐宫(旧属永济,上世纪五十年代划归芮城),则是时人崇尚道教的不朽杰作。国家级道教宫观全国仅只三座,永乐宫就是其中之一,可见河东地区当时道教的繁荣。除了道教,佛教在河中也非常兴盛。河中府城外的普救寺、万固寺、栖岩寺、松林寺、延祚寺等均为规模宏大、规制颇高的寺院。一座濒河城市,辖区庙观之多、香火之盛、信徒之众,大令信奉基督教的马可·波罗惊叹不已。
三、河中府的“城市特色”。河中府既是商业城市,又是工业城市。这里丝织业尤为发达,“金线织成的各种绢布”,使这位远道而来的西方客人眼花缭乱,赞不绝口。另外,也许是出于商人的意识本能,对于河中府的土特产诸如生姜、香料及名贵药材,马可·波罗同样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因为,这些物品不仅大多都是他平生第一次看到,而且是十分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的商品。这座河上城市经贸繁荣的景象,使得出生于商旅世家的马可·波罗眼界大开。
——这就是西方人笔下的河中府大城!
——这就是十三世纪东方名城的魅力!
如果说,马可·波罗笔下到处彩绘的是黄金的东方世界,那么河中府就是这黄金世界中最炫目的城市!
杨孟冬,山西永济人,毕业于山西大学美术学院。现为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永济市本土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长期从事本土文化研究,出版有《郡县源流》《亘古蒲州》《档案文化研究文集》《廉政文化研究文集》《唐诗咏蒲州》等文化著作。
强力推进五大战略
加快建设“四基地一名城”
永济广播电视台官方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个好北京有好的白癜风医院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jizx.com/yjly/6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