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都讲坛】听朱天运老师讲《永济名人·清

【舜都讲坛】听朱天运老师讲《永济名人·清

今天,我的讲座题目是:《永济名人·清末重臣阎敬铭》。

我这里所说的“清末”,指的是同治、光绪、宣统三朝这一段时间,即——年这一段时间,也就是慈禧太后当权的这一段时间。

我们说阎敬铭是清末“重臣”,是说他在清末担任的职务和所起的历史作用都非常重要。那么,他“重”到什么程度呢?

百度“阎敬铭”词条,即可发现有这么一幅画像和一段简介:

阎敬铭(-)字丹初,清代朝邑县(今属大荔县)人。道光二十五年()中进士,历任户部主事,湖北按察使,布政使,山东巡抚等职。年调任户部尚书,年充军机大臣,年授东阁大学士。年卒,清廷追赠太子少保,谥“文介”。

阎敬铭为官清廉耿介,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理财专家,有“救时宰相”之称。

19世纪末的中国社会,在外侮、内乱、灾荒、腐败多种因素作用下,从政治到经济,都到了崩溃的边缘。在这种情况下,阎敬铭临危受命,大刀阔斧进行财政改革,治理贪污腐败,开源节流,使清政府的财政状况一度发生好转,这是“同光中兴”的重要表现,也是阎敬铭被称为“救时宰相”“治世能臣”的重要原因。

由以上介绍可知此人有如下特点:颜值较低,才能卓著,脾气耿介。

下面,我们分以下几个方面作以介绍。

一、一个“不是永济人的永济人”

我的讲座题目上说阎敬铭是山西永济人,而百度上又说阎敬铭是陕西朝邑人,那么,他到底是哪里人?严格说,阎敬铭是由陕西朝邑迁居到山西永济的一个人。

这其中是一个动人而具有戏剧性的故事。

道光十三年(),17岁的朝邑神童阎敬铭在陕西省的乡试中高中举人。这在当时几乎传为神话。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第二年,他便轻车简从,取道山西蒲州,赴京会试。然而幸运之神并不与他始终相伴,这次,命运和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行至蒲州府虞乡县,他突然决定,要去王官书院拜访自己的恩师路德先生。路德先生是关中大儒、理学大师,名重天下,也是阎敬铭在西安求学时最钦佩的讲师之一。此时路德先生正在王官书院讲学,于此路过,岂有不去拜访之理?于是他便放下行囊,以步当车,向中条名胜王官峪走去。然而此行却让阎敬铭大失所望——就在他东渡黄河的同时,他的老师路德先生却西渡黄河,返回了西安——阎敬铭只好悻悻然返回自己居住的清华茶坊。

访师不遇,自然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然而王官峪之行,却让他这个一向埋头于故纸堆的书生大开眼界。王官峪的明山秀水和司空图的人格魅力,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地方。

人常说,祸不单行。屋漏反遭连夜雨,行船偏遇顶头风。回到清华茶坊的第二天,阎敬铭又病倒了——偏又是一场重症:伤寒。访师不遇,重病他乡,凄风苦雨,茅舍凄凉。这可算阎敬铭一生中最倒霉的时刻了。这一病就是二十多天,差一点要了阎敬铭的命。多亏屯里村有名的“活菩萨”,才将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活菩萨”是屯里村财主李善人的母亲,为人心地善良,乐善好施,当地人把她比作观世音娘娘,人称“活菩萨”。她听说有一个外地青年人重病茶坊,生命垂危,便亲自察视。“活菩萨”既同情阎敬铭的不幸,又赞赏他的满腹才学,当下决定,一定要为这个才华横溢的落难青年施以援手。

活菩萨将阎敬铭抬回自己家里,又请来虞乡城里最好的医生为他治病。嘘寒问暖,待如子女。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照料,阎敬铭的病体日渐痊愈起来。病好之后,李老夫人又派两个儿子将阎敬铭送回朝邑老家。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临行时,阎敬铭跪在李老夫人面前,泣不成声。他说,李老夫人就是自己的再生父母,将来总要结草衔环,好好报答他老人家的恩情。

在随后十年时间里,阎敬铭几次参加会试,来往于朝邑和京城之间,每次都忘不了到屯里李家小住几天,看望情如骨肉的李老夫人。李家大小也十分喜欢这个满腹才学而又知恩图报的青年人。

道光二十五年(),阎敬铭在殿试中获二甲十二名,高中进士,点翰林庶吉士。他觉得对李家深恩是涌泉相报的时候了。阎敬铭老家在黄河岸边,地势低洼,常遭水患。于是他向李家透出想在虞乡左近购置一处别业的想法。事有凑巧,李家隔壁的刘财主正好要出卖房子,阎敬铭毫不犹豫,就把这座院子盘了下来。从此,阎敬铭就和李家做起了邻居。

青年时期的那场伤寒严重损害了阎敬铭的身体,在此后几十年的官宦生涯中,他不得不常请病假,在虞乡家中休养。随后,朝邑老家被水淹没,他便举家搬迁到虞乡。小儿子阎乃竹,即出生在屯里。后来又与董村的张家结为亲眷,把大女儿嫁给张家为妻。

这样,阎敬铭就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永济人。

二、一个“无名的名人”

我们河东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河东对华夏民族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一条,就是诞生了许多历史名人。这里上古有尧舜禹、晋文公;中古有卫王薛柳裴五大家族;宋代的司马光、赵鼎;明代的薛瑄、杨博、乔应甲;清代的李毓秀、杨深秀、阎敬铭。

从职务上看,阎敬铭是近年我们河东地区最高的官员了,然而,即使在他的故乡永济,他也几乎是一个默无声息的人。人们对他的作为,知之甚少,这和他的一贯低调行事大有关系。为此,我们有必要将他的简历和事迹做一简单介绍。

时间年龄

地方职务

主要事迹

-(1-28岁)

朝邑,西安

就学,中举人、进士

-(28-41岁)

户部任主事、员外郎。(含翰林院3年母丧守制3年)

改革:粗茶僵饼,同厅办事,拒绝贿赂,尚书咨询。了解了中央财政运作状态,了解弊端。

-(43-45岁)

受湖北巡抚胡林翼之邀,任湖北粮台。

胡林翼褒词“其貌不扬,心雄万夫”。官文考词:“湖北第一能员”。擢按察使、布政使。父亡守制未终,急调山东。

--52岁)

山东巡抚

烂透了。教乱,战乱,腐败,灾害,赋税过重,民不聊生。主要功绩:摆平教案,平捻,治吏,减税,疏河。

重大错误:黄崖寨教案(张积中大成教),病辞。

-(52-60岁)

虞乡养病

讲学于栖岩寺、解良书院、王官书院。

-(60-62岁)光绪三年大旱,百姓饿死百万。“……树皮皆剥去,遍地挖成荒墟,猫犬食尽,何论鸡豚,罗雀灌鼠,无所不至。人死或食其肉,又有货之者,甚至有父子相食、母女相餐,较昔之易子而食、折骸为爨为尤酷。一家十余口,存命仅二三,一处十余家,绝嗣恒八九。此诚我朝二百三十余年未见之惨凄,未闻之悲痛也!

任赈灾钦差大臣

筹人:调“天下俭”李永清;号召在京官员回乡参加抗旱救灾

筹钱:国拨20万两,胡雪岩捐10万两,李提摩太捐20万两,另筹30万两;

筹粮:探访粮源,修路运粮。30万担,动员大户捐粮担。

赈灾:登记灾民,分发赈粮,开设粥厂。

落实:整顿法纪,诛杀发国难财的吉州知府段鼎耀。

-(62-64岁)

虞乡养病

张之洞传达朝命,调北京。

-(65-71岁)

二次赴京任户部尚书,入军机,拜东阁大学士

前四年:整顿户部,整顿三库,处理贪官,开源节流,屯田节约,用2年时间扭亏为盈。

后两年:与慈禧两次顶撞,两次开缺,告老还乡。

-(72-75岁)

虞乡养老,去世

葬朝邑,谥“文介”。

三、一个“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人”

1、高调做事

所谓高调做事,就是大张旗鼓,不计后果。这里我讲三个故事。

·湖广总督官文娈童案

阎敬铭在湖北工作时,其顶头上司是湖广总督官文。官文非常腐败,并把自己的娈童张玉提拔为副将。张玉仗势欺人,奸杀民女。江夏县、武昌府都不敢接这个案子。阎敬铭听后大怒,立马带了数十个人役,到总督府讨要凶手。官文自知理屈,托病不见。阎敬铭就搬来铺盖,吃在总督府,睡在总督府,办公在总督府,一连几天,终于迫使官文交出了凶手。这在封建官场是十分罕见的。没有“冒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大无畏精神,是不敢这样做事情的。

·云南军费报销案

阎敬铭即将担任户部尚书时,云南拿来一笔军费报销。其中当然有许多不为人知的隐情。为了赶在阎敬铭上任之前报销完毕,云南拿出8万两银子贿赂有关官员。事情暴露后,阎敬铭配合刑部官员,坚决一查到底,终于使这件特大贿赂案大白天下。此案共处分官员五十多名,其中有2个军机大臣,3个尚书,1个总督,6个侍郎。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朝野风气,为之一清。

·停拨颐和园款建设款项,与慈禧太后激烈争执。

阎敬铭是讲法制、讲节俭的;而慈禧太后是搞专制、搞奢侈腐败的。为此,阎敬铭虽然治理财政,扭亏为盈,建立了莫大功绩,但与慈禧太后免不了要发生碰撞。阎敬铭与慈禧共发生过两次严重碰撞,其中最厉害一次就是停修颐和园拨款案。这一情节电视剧《走向共和》有精彩记录,这里不妨播放一下片段。

大家看,阎敬铭为了国家,连慈禧太后的面子也不给的。为了国家和百姓,他根本就不在乎自己的生命和官职。

2、低调做人

所谓低调做人,就是遵规守法,谦虚待人。

一方面,他非常约己,平常衣着,总是布衣敝履,棉衣也是夫人亲自絮缝。

另一方面,他对公益事业却非常慷慨。王官书院、丰图义仓和光绪三年赈灾时他都捐赠过大把银子。

他工作重用之人,都是些奉公守法,作风节俭的人。如“天下俭”李用清和“一国俭”李嘉乐。

他严于教子,在湖北三年时间里,共写家书71封,主要是教育子侄,告诫他们不许接受运城解州官员财物。

现在的王官别墅大门上,还悬挂着他亲自编撰的对联:

处物要吃亏,立身要吃苦;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

——王官别墅正院大门对联

在他的严格要求下,他的子侄没有一个是纨绔子弟。

四、有关阎敬铭的两个建筑——丰图义仓和王官别墅

现存在世与阎敬铭有关的大型文物建筑有两个:丰图义仓和王官别墅。

丰图义仓是阎敬铭有感于光绪三年大旱灾的残酷现实而后在陕西朝邑建造的一座大型粮仓。粮仓为两重城墙包裹的城堡型建筑,可藏粮吨。由清末至现在,一百多年来,在抵御天灾人祸、拯救黎民百姓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今年6月,我应丰图义仓邀请又去了大荔,并为丰图义仓写了两副对联:

?大门联

太华岧峣,傍仓廪同维国运;

大河奔泻,听风涛俱是民声。

?阎敬铭纪念馆

国事济时艰,才齐介甫;

民生纾饿殍,誉比周公。

王官别墅是阎敬铭儿子阎乃竹在其父逝世后兴建的一所城堡庄园。阎敬铭十分喜欢王官峪这个地方,王官峪的明山秀水和司空图的高尚人格寄托了他的志趣与情怀。在供职阶段,孩子们就想为他在王官峪口修个院子,他毅然谢绝了。他说:国家水深火热,我们当官的,不能带这个头。直到七十多岁他告老还乡之后,才答应了孩子们的请求。不过,王官别墅还没开修,他就离开了人世。一个当朝宰相,就逝世在虞乡屯里村一个普通的农家院落内。

王官别墅现在是永济市廉政教育基地。我希望大家都能到那里看看,感受一下这位廉政名人的人格魅力。

五、阎敬铭其人及当前的研究现状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阎敬铭平生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是一个以儒家文化陶制的标本;同时,他又是一个遵法守纪、节俭廉洁并重视个人道德和操守的人;是一个以苍生为念、重视百姓疾苦的人;更是一个无欲则刚、唯实不唯上的人——当然,他也是一个有错误和严重阶级局限性的人。

研究年以来的近代史和现当代历史,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在中国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近当代名人,无疑都应当作认真研究。在清末重臣中,有些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现代人已做了不少研究,相对而言,对阎敬铭,这个研究就很不够。我希望史学界的朋友们,特别是阎敬铭故乡的学者们,对这个课题应当有更多的







































北京最专业白癜风专科
重庆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jizx.com/yjly/85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