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铁牛出土31年,为何一直露天放置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众所周知,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和研究价值。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拥有大量文物古迹,不过由于朝代更迭、战争频繁等原因,许多文物或流失海外,或毁于兵火,或被深埋于地下,剩下那些为数不多的文物因而都会被人们珍惜以待,要么陈列在博物馆中,要么由藏家所精心收藏。不过凡事皆有例外,我国就有这么一件出土后一直被露天敞放的珍贵文物。▲黄河铁牛这件文物就是出土于山西的黄河铁牛。黄河铁牛,古称“开元铁牛”,出土于今山西运城市永济市(古称蒲州)西十五公里的黄河古道两岸,一共有四尊,是“蒲津渡遗址”中保存最完整、最具观赏价值的文物,雕刻精美,工艺精湛。黄河铁牛分为两组,两牛一组,呈前后排列姿态,面朝西方。这四尊唐代铁牛体型庞大,长约3米,宽约1.3米,高约1.9米,牛尾还有莲花、卷草等花纹装饰,铁牛旁各有一尊铁人,仿佛正在执鞭策牛一般。▲现代仿建的蒲津渡浮桥据清代周景柱《蒲州府志》记载,这四尊铁牛铸于唐开元十三年(公元年),乃是为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而特意铸造的。按照《易经》的传统观念,“牛象坤,坤为土,土胜水”,铸造铁牛有镇守黄河使其不至决堤泛滥之意,故当地民众习称其为“镇河铁牛”。元朝末年,浮桥毁于战火,铁牛因此被弃之不用,此后因黄河河床不断抬高和改道决堤,铁牛逐渐掩埋于泥沙之中。▲三门峡水库大坝据永济当地老人回忆,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时,河水沿蒲州西城墙外流过,每逢枯水季节,下水玩耍时还时常能摸到铁牛牛角,来往行船甚至还出现过被牛角划伤船底的情况。五十年代开始,为防治黄河水患,国家决定修建三门峡水库并进行蓄洪,这就导致河床日益淤积,黄河铁牛最终被深埋在黄河的淤泥里,难以重见天日。年,永济县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经过一年多的查访勘探,基本确定了铁牛的埋藏位置及深度,提出了发掘思路及方法。次年八月,四尊黄河铁牛重现人间,同时出土的还有铁人四尊、铁山两座、七星铁柱一组和土石夯堆三座,引发了国内各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jizx.com/yjsh/152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