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九曲黄河奔腾向前,到山西感受黄河边

我国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zljs/261180.html

千百年来,九曲黄河奔腾向前,由北向南在山西境内一泻千里,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晋,抵达芮城县风陵渡,继而从西折东,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晋,奔腾而过的黄河水,给三晋大地留下了波澜壮阔的美景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我们此次的沿黄河之旅在离开“三秦大地”陕西之后,一路东行来到与它相邻的“三晋之地”——山西,感受黄河的每一次弯转与跌落,追溯厚重历史,体味黄河文化。

山西有首民谣是这样唱的:“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千古黄河沿着黄土高坡缓缓流过山西碛口时,河道骤然收缩,激流汇聚,水急浪高,暗礁分布,成为黄河上极为凶险的一处河段,于是,这里就被称为“碛口”。而我们此次在山西境内所要前往的第一站,便是这位于黄河之滨的“九曲黄河第一镇”——碛口古镇。

此次来山西之前,对于山西的古镇之选,我们一开始是在平遥古镇、青龙古镇等那些知名且繁华的古镇名单中犹豫不决的,对于这座在外地人眼中相对于来说并不十分出名的碛口古镇是没有加入备选名单的,但一个偶然的原因,在知道了碛口古镇那些往昔历史与新旧故事之后,才忽然意识到,原来,这座安静且与世无争的黄河岸边小城,才是值得我们奔赴前往并细细品味的。

在前往碛口古镇的旅游大巴车上,车上的向导热情的向我们介绍着关于这碛口古镇的往事与历史,从他口中我们得知,由于这里水浪急湍的原因,所以自清代至民国的数百年以来,所有经过黄河河运的货物,都要在碛口岸上转陆运,就这样,水陆交汇,这里也就凭借着黄河水运一跃成为了北方商贸重镇,也曾富甲一方,也曾兴盛一时。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繁华落尽,商贾离散,晋商的兴盛造就了碛口,晋商的衰落也使得这样一处曾经那样繁华的小镇永久的留存在了这九曲黄河之滨,没有的当年的威风霸气,一切看起来都已归于平静,还略微显得一丝萧瑟与颓废。但当我们走进古镇中的时候,长长的古街,幽幽的古巷,青砖灰瓦的小院,青砖铺成的胡同和那些遍布的清代老建筑,一片古风与古韵,让我们感觉就像是又回到了那个晋商兴盛的繁华时期。

走进碛口步行老街的时候,当我看到在这儿生活的人们如今依然守着不紧不慢的生活方式的时候,心想,这才应该是作为古镇本应有的历史韵味吧。街上还能偶遇到一些制作纯手工纪念品的当地居民,或是摆个小摊,或是放个竹篮,边制作便叫卖,虽然看起来稍微有那么一点粗糙,但也确实质朴可爱,对于我这种每到一个新地方都会买些纪念品的人来说,便也就挑了几个合眼缘的小物件,也就当做对此处的一个留念了吧。

滔滔黄河,带着青藏高原的豪迈和内蒙古草原的芬芳,沿着晋陕大峡谷呼啸出龙门,来到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城市——运城,自北而来的黄河在这里猛的向东一拐,彻底改变方向,从此像驯服的精灵,浩浩荡荡的向东流去。

离开碛口古镇之后,我们一路向南行进,来到了山西省南端的运城,这里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汇之处,是尧舜禹时期的故都,更是最早被叫做“中国”的地方,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悠久的文化历史使得这座城市的美食也是汇集了豫、晋、陕三省之精华,每个城市都有一处属于自身积淀的美食圣地,就像西安的回民街,厦门的中山路,武汉的户部巷,运城当然也不例外,在当地朋友的推荐下,伴着款款而落的夜幕,我们此行的美食打卡地,也就最终选择了位于运城学院外的这条大学小吃街。

估计每一个大学旁边,都会有这么一条让很多学生们怀念的小吃街吧!此时天色将晚未晚,正赶上学生们放学,鳞次栉比的摊铺、耀眼注目的灯光、熙熙攘攘的人群、露天桌椅、肉香、面香、烧烤香混着各种吆喝声,最亲切的感觉都在这里。

夜晚的美食街似乎永远都比白天更有人气,整条街灯火通明,我们边走边吃,不住感叹,眼前这种热闹欢畅的气氛与景象果然不是没有理由的,从晋北到晋南,几乎所有知名或不知名的小吃在这里都能够找到,菜色多的让味蕾都来不及反应。解州羊肉泡馍是运城这边的传统美食,与西安羊肉泡馍相比的话,它们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泡饼,西安羊肉泡馍的饼大多都会切成丁,泡在碗里会有膨胀感,但运城这边的羊肉泡馍用的饼是现烙的死面饼,泡在碗里不会很快膨胀;北相羊肉胡卜也是一道运城特色,据说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胡卜是一种面饼,配着以羊前腿肉、葱、生姜、花椒等材料熬煮而成的羊肉汤,鲜而不膻,清香爽口;大盘鸡虽然是发源于新疆,但运城大盘鸡却也不可小觑,它是在新疆版大盘鸡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特色之后的改良版,运城大盘鸡汤汁更多,土豆炖的更烂,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区别是新疆大盘鸡是宽面,运城大盘鸡则是压制的圆面条,也就是山西老乡们口中所说的饸烙面。

当然,除了这些带着烟火缭绕气息的街头美食之外,我们最不忘的必须是要寻迹一些方便携带的小吃特产作为美味留念了。始创于隋朝开皇年间的“稷山麻花”,有着山西饼点之王美誉的“闻喜煮饼”,山西十大名枣之首的“稷山板枣”,还有用芝麻、柠檬酸、广东榴花白糖等10余种原料精制而成“芮城麻片”,虽然双手拎的东西多的已经走不动路了,但还是不愿舍弃任何一样,甚至还惦念着那些数不尽的本地特产,一样都舍得错过。

有人说:“来到山西永济,知道鹳雀楼的历史,也就知道了黄河的变迁;知道了黄河的变迁,同时也就会知道了鹳雀楼的兴衰。”水与楼台,相依相偎,诗意与历史,在此合为一体,我们是在中午时分到达鹳雀楼的,虽然在此之前我从未到过鹳雀楼,但对于此地,心中却更像是来看望一位许久不见的老朋友一般,并没有那种初见的陌生感,这种感觉,或许是源于王之涣的那首《登鹳雀楼》吧,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使得鹳雀楼游客千百年来络绎不绝,悠悠天下兴亡事,多少楼台烟雨中,一首诗因一座楼而起,一座楼因一首诗而名扬千古,楼存诗在,楼毁而诗不朽。来到鹳雀楼,看到它的第一眼,虽然心中早已知道斯楼已在七百多年前毁于战火,眼前所见只是年新建的仿唐混凝土建筑,但心中还是有些物是人非的感觉,就当是给心中的诗意一个落脚点吧,我独自登临楼顶,试图亲身感受一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宏大气象。凭栏远望之处,见黄河古道阡陌纵横,沃野千里,我想,当年王之涣是否也是曾站在这里,望黄河如带,中华大地如此多娇,表里河山层峦叠嶂,才就此创造出了一首诗的不朽,也成就了一座楼的传奇。

黄土群峦,大河九曲十八弯

唱响了船夫号子的嘹亮山曲儿

敲响了锣鼓震天响的威风气势

呈现着最具代表的黄河自然景观

孕育了独具魅力的黄河民风民俗

演绎着最具山西魂魄的黄河人文精神

—END—

出品:《畅游中原》

注:本图片来源于百度,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jizx.com/yjjji/1462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