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的农村过年图片坐着拖拉机串亲戚

年大年初一,我在朋友的带领下,来到山西永济一户农家。我的朋友是位北京人,当年其父作为高级工程师为了支援三线建设,举家搬迁到了山区小县城里,刚开始厂里没有盖好宿舍,他们全都租住在附近村里的民房里。这家是他家昔日的房东,他和乡亲在朝夕相处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到此得到了乡亲们的热情接待。此时电视里正播放着春节相声节目,他家的热炕上坐满了左邻右舍,奶奶抱着睡着的孙子享受着幸福快乐的时光。

年春节期间,山西永济的这户人家准备开着拖拉机走亲戚。机头上没有驾驶楼,也不带拖车,车开起来坐在车头上的人很冷,但在当时也不是大部分人能享受的待遇。当时拖拉机比现在的小车还少,大多数人走亲戚是徒步或骑自行车,有的人家还套上小驴车。70年代我在故乡山西临猗闫家庄乡就坐小驴车走了10里地,慢是慢了些,但我觉得很浪漫,可以尽情欣赏可爱家乡的一草一木。现在生活节奏快了,我再也无此闲情逸致了。

年除夕,山西永济这位母亲正在做鞋。看到这个做鞋场面,我就想起姥佬为我做鞋的情景,她先打好浆糊,用一块块破布一层层贴到墙上,我们叫“gebai”,然后照着我的脚画个样子,开始一针一线地纳鞋底。她年老体弱,做双鞋很慢,等做好后,我的脚又长大了。她戏称我的脚是“朝王板”,也难怪我14岁身高不到1.6米,脚已是42码了。姥姥只好领着我到鞋匠那里用楦子把鞋撑大给我穿上,鞋穿上不久大拇指就露出来了。

年,山西永济一户农家在做春节食用的点心,他们要在点心的中央点上一点红。我对点心可谓情有独钟,怎么吃也吃不够。小时候我家吃点心,我只能分到两块,然后点心散落在盒子里的皮皮渣渣也归我。记得三年困难时期,我和姥姥舅舅看戏剧场休息时,舅舅咬牙买了一盒点心,饥肠辘辘的我分到两块硬如石头的点心。从此,我有个梦想,长大了挣下钱了就买点心当饭吃,而且就吃着硬邦邦的,想吃多少就买多少。眼界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年,山西永济这位老奶奶在剪窗花。这些老人剪的人和动物粗旷古朴,情趣盎然,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她们剪的窗花贴在古老的格格窗户上,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现在随着这些巧手的老人离去,会剪纸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现在国家已将此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大家现在贴的大都是电脑刻的窗花,那怎么能和亲人剪的窗花感情色彩一样。

年,山西永济一户人家正在做孩子们春节玩的灯笼。这种灯笼看着简单,但做起来很麻烦,工序很复杂。小时候由于家庭条件有限,家里人把钱主要用于糊口,所以我没有玩过灯。记得春节哥哥找了两个罐头铁盒子,做了两个小桶放上烧红的木炭,然后用铁丝拴着在黑夜里抡,因为视觉暂留原理,形成了一个火圈,我们好像叫“火流星”?当时我们玩得不亦乐乎,看样子高兴不高兴似乎和有钱没钱无关。玩过这样游戏的朋友请举手。

年,山西永济的乡亲们在蒸花馍。这种好看的馍馍主要用于探亲访友时送人,当然不好好吃饭的孩子们见了花馍也可能多吃一个。儿时我每到春节前,就听到姥姥操着一口河南腔“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打发灶王爷上了天……”我也记不清了,但知道蒸馍馍有个固定的日子。姥姥不会蒸花馍和炸麻花,我只能看着邻居家孩子拿着花馍、麻花偷偷咽口水。我的一个伙伴,吃白面花馍时咬了一口,里面包的玉米面露出来了,他不停地抱怨。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jizx.com/yjjji/148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